《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為何不自己去創業呢?而是要跟著別人呢?

職場瑪維


諸葛亮為什麼不自己創業,因為生不逢時。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甚至在三國時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比擬他的智慧,但是他為什麼要給劉備打工,為什麼不自己創業,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其實諸葛亮不是不想創業,只是當時很多問題都讓他沒有辦法去創業,尤其是他出生的太晚了,那個時期他想創業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

諸葛亮如果能夠早出生一點,也許可以打下一片江山,但是當他成長起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三國鼎立的局面的,在這樣的局面下,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發展自己的勢力,可以說三國的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允許他去發展自己的勢力。還有就是諸葛亮身邊認識的大多數都是文臣,但是亂世是需要武將的,很明顯年輕的諸葛亮身邊並沒有一個武力值很強的武將,所以一開始他除了輔佐君王,沒有任何的選擇。從選擇劉備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很有主見的人,他知道去魏國或者吳國都是得不到重用的,因為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而且曹操疑心很重,吳國則是士族掌權,他這種平民是得不到重要的,所以他只能選擇蜀國。




皓捷


《三國演義》中創業最多的就是劉備了,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也不可能成功,劉備評價諸葛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所以說一諸葛亮的能力和實力自己創業肯定沒問題。但是,人各有志,諸葛亮的志向不是當老闆,而是當宰相。

創業靠的是人脈和能力,對諸葛亮來說無論是論人脈還是能力,他都沒有問題

1、諸葛亮的人脈圈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雖然是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但這不是他老家,他老家在琅琊郡陽都縣,並且諸葛家族是個名門望族,最Hi好的當時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泰山當郡丞。並且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諸葛亮是老大,大哥是諸葛瑾,後來被孫權封為東吳大將軍。

出身名門望族,人脈肯定不會差,不僅父親、兄弟的人脈廣,因為他姐姐讓他的人脈圈更厲害了,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家,姐夫龐山民的父親就是龐德公。並且龐德公非常欣賞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教他了。

這不僅是交到了好友,還找到了個厲害的老師。身處兩個大家族的諸葛亮,人脈想差,都很難。並且,諸葛亮取了黃月英,黃月英的父親是黃承彥,他和劉表是連襟。這些關係拉近了諸葛亮與錦州政界和軍界人士的距離。

東漢末年,荊襄地區一共有六大豪族,分別為龐、黃、蒯、蔡、馬、 習。諸葛亮與其中四個都有聯繫,也正是因為這些人脈,接觸到的信息多,瞭解的多,也為非常著名的“策劃方案”《隆中對》打下了基礎。

2、諸葛亮的知識能力

《三國演義》當時有一位老先生知道劉備選擇了諸葛亮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也就是諸葛亮的師傅。

水鏡先生名叫司馬徽,正是他向劉備推薦臥龍與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

水鏡先生收的徒弟很多,但是真正出名的就三個人,第一是諸葛亮,第二是龐統,第三是徐庶。通過這三個徒弟來看,這個師傅多厲害就不用說了。

其實,司馬徽和諸葛亮相交很深,他知道諸葛亮是持法家治國之道。而劉表崇尚空談,曹操偏持儒道,江東與劉表世仇,劉璋、張魯更不足道。這樣一來,最適合諸葛亮的主人就是也同樣崇尚法家的劉備了。

最後,有了水鏡先生的教導,又有了龐德公的親傳,20幾歲便能作出《出師表》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實力、人脈在當時都是屈指可數的。所以,諸葛亮要創業,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偏偏他卻在隆中隱居,等待賢主。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往那個目標發展,諸葛亮也不例外。

諸葛亮在隆中的日子裡,除了廣交賢良,還吟詩作賦。諸葛亮經常唱《梁父吟》

步出齊門外,遙望蕩陰裡。 裡中為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三國志·諸葛亮傳》是這樣描述年輕時代的諸葛亮: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的志向是成為像晏子、管仲、樂毅這樣的人。

  • 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擔任齊國的國相期間,按照法家的理念對齊國的內政和軍事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於公元前284年,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幾乎將齊國滅亡。

晏子被稱為華夏第一相,從這三個人可以看出,諸葛亮就是想成為這樣的相國,而不是君王。所以說諸葛亮在輔佐劉備和劉嬋的過程中,沒有一點篡位之心。

在蜀中稱王作霸,遠不是諸葛亮所看得上的。只有建立千古之偉業,才是諸葛亮的志向,才是諸葛亮所追求的。


十二十頁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互動殺伐,是各顯其能的時代。誰能把自己的最大長處充分發揮出來,誰就有成功的希望。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為什麼不獨扛大旗去開創自己的天地呢?

可能有這幾個因素,首先諸葛亮不是割據一方的豪強,軍事經濟實力有限,雖然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

其二,諸葛亮野心不足,不想稱雄稱霸。做為一個官二代,忠君思想佔了主導地位,視造反為大逆不道的行為。後來追隨劉備也體現了這一思想,因為劉備自譽為漢室宗親,輔助劉備匡復漢室名正言順。

其三,諸葛亮乃一文人,並非武夫,在一個拼殺無度的時代,諸葛亮不具備這方面的本事,在亂世當中是很難成名的,號召力會很有限。這一點與劉備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諸葛亮是有自知之明的,

只能藉助他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不會單孤去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