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回国以后,明代宗为什么不杀他还尊其为太上皇?

不是一条友


首先,关于明英宗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的说明。

公元1449年,被人拍马屁拍的有些晕晕乎乎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的劝阻,执意御驾亲征瓦剌,本来想要一展宏图,向自己的祖先朱元璋、朱棣等人看齐,结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敌人的实力,也过于宠信奸佞小人,结果在土木堡一战大败亏输,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大明几十万精锐失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携大胜之气势意欲南下,大明朝廷上下为怕瓦剌挟持俘虏皇帝朱祁镇为人质,骗取金银骗开关门,众大臣禀告孙太后(明宣宗朱瞻基之妻,英宗朱祁镇之母)后,拥立朱祁镇之弟朱祁钰为帝,朱祁钰登基之后改元景泰,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这一年是公元1449年,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而被俘将近一年后的1450年,经过双方多次博弈交锋,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回归后的太上皇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

其次,明代宗不杀明英宗的原因。

第一、不值。此时朱祁钰登基刚刚一年多,朝野上下还是有很多人支持或者同情朱祁镇这位十四年的正统天子。杀掉朱祁镇对朱祁钰来说得不偿失,他会失去相当一部分朝臣的拥护,失去部分宗族皇亲尤其是孙太后的支持,失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的好感。这么大的损失使朱祁钰感到不值,至少在当时环境下除去朱祁镇是不值得的。

第二、不敢。不管在任何时代,杀死自己的哥哥都是大罪过,对皇帝来说也一样(唐太宗李世民都背不起的罪名),尤其是这个哥哥还是自己的前任皇帝、自己父皇死后的合法继承人,一个做过十几年皇帝的人。无论是从礼法还是宗法,朱祁钰都不敢下手除去朱祁镇,尤其是在他刚刚坐稳帝位的时候。

第三、不忍。无论如何,朱祁镇都是朱祁钰的哥哥,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可能朱祁镇对朱祁钰也没有太多防备之心,或者是对朱祁钰很信任(朱祁镇御驾亲征期间,朱祁钰辅佐太子监国),两个人的兄弟感情应该还是不错的,朱祁钰或多或少有些不忍心下手。

当然,朱祁钰也曾经私下反对迎回朱祁镇,宁愿让朱祁镇客死异国他乡,因为对于刚刚坐稳帝位、尝到权利滋味的他来说,朱祁镇的回归对他来说毕竟是个大祸患。但是无论是从笼络朝臣人心,还是稳固朝野局势来说,朱祁镇回归不可阻挡。

因此,朱祁钰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把迎回的太上皇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之中严加看管,但是仍然没能避免兄弟相争的局面,最终还是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夺门之变”。


公子皇铘


明代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尊其为太上皇?

红哥认为,明代宗的悲剧,是他自已选择了一条作死的路。要么当君子,好生款待明英宗。要么当小人,杀了明英宗。可他偏偏选择囚禁折磨明英宗。

  一、明英宗的势力依旧庞大

  虽说因为土木堡之变的缘故,明朝的大臣们不得不临时立朱祁钰为皇帝,但是明英宗多年以来树立的威信依旧存在。特别是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依然存在。

  土木堡之变以后,明英宗被俘虏,孙太后顾全大局,选择了立明代宗为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孙太后作为当时皇家的代言人,依旧掌握着主动权。

  虽说明代宗在即位以后,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但是他依旧无法忽略孙太后的存在。而在“夺门之变”的过程中,也正是有了孙太后的首肯,大家才敢发动政变,足可见孙太后的能量有多大。

  二、嫡长子继承制的威力

  虽说明代宗将大明拯救于水火之中,但是在明朝臣子的眼中,明英宗依旧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因为他是嫡长子。

  早在朱元璋开国之初,他就已经确定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体系,中间除了朱棣篡位,这项制度实际上是被很好地继承了下去。

  因此,从明英宗回来开始,明代宗的声望其实就已经大不如前了。也就是说,明代宗除了是名义上的皇帝,其势力并不会比明英宗强大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将明英宗囚禁,并尊其为太上皇已经是极限了。至于杀他,影响就太大了。

  结束语

  红哥个人认为,明英宗昏庸,明代宗贤明,然而就因为明代宗的庶出身份,就屡受歧视。不得不说,古代的一些观念是真的无情。明代宗的悲剧,是他自已选择了一条作死的路。要么当君子,好生款待明英宗。要么当小人,杀了明英宗。可他偏偏选择囚禁折磨明英宗。


红哥生楚國


景泰帝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与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同父异母。1435年,英宗即位后,被册封为郕王。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断送了大明五十万精锐,自己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朱祁钰即位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这个时候,明英宗还在北方,根本没有回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对外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对内进行了政治整顿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谓英明之主。 接回太上皇朱祁镇后,朱祁钰没有痛下杀手,而是将他幽禁于南宫,并改立自己的新生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明英宗回国以后,明代宗为什么不杀他还尊其为太上皇?

1.情形使然。

朱元璋开国后,确定皇位传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除了朱老四朱棣抢了侄儿朱允炆的江山,从朱高炽开始,这项制度得到了很好地执行。由于土木堡之变的缘故,明朝顿丧人主,朱祁钰走了狗屎运,被立为皇帝。但朱祁珏是庶子,在立嫡的宗法原理下,朱祁珏上位不合乎传统法则。又英宗并没有死,如果不给个尊号他说不过去。


2.明英宗在朝廷还有势力。

明英宗朱祁镇根正苗红,是从太子之位顺理成章地走向皇位的。土木堡之变以前,他已经在位十四年了。十多年的统治基础并没有动摇,树立的威信依旧存在。他在朝廷还有势力,如后来发动政变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代宗遥英宗为太上皇可以安慰这群臣子的人心。



3.明英宗的亲妈还在。

这个老太婆长袖善舞,颇懂政治,儿子被俘后,她高瞻远瞩,立明代宗为皇帝。她当时是皇家的代言人,在朝廷有话语权。尤其是,她热爱自己的亲生儿子 ———尽管朱祁镇不争气。明代宗在即位主要是她扶植的,事实上,代宗尽管掌握了朝廷一部分权力,却始终没有消除孙太后在朝廷的影响力。后来的猝不及防的“夺门之变”就是在孙太后的首肯下才发动的。可见孙太后在朝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看在孙太后份上,投挑报李,代宗也要让哥哥做太上皇

  

明英宗从北方归来后,明代宗就有敢杀他了。且他的地位已经开始慢慢地动摇了,这是青蛙现象,他没有觉察出来。只是把朱祁镇囚禁起来,砍伐掉南宫的树木,封闭宫门。这些措施隔靴搔痒的举动,不起作用。明代宗尽管是位贤明的君 主,然而终生是庶出的标签。又因为,没有心狠手辣,、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不敢杀了英宗,最终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