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马超能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其他武将却不行?

泊雨渡风


很荣幸回答此问题。

“割须弃袍”是三国演义内容第五十八回。

首先马超是位出色的将领,虽然是武将但智勇双全,在西凉深得民心。建安十六年曹操用兵关中,想借道凉州,马超韩遂等推测曹操想借机攻取凉州,于是联合起兵反曹。

马超联军数十万,一时间对曹操构成极大威胁。在马联军反曹期间,马超父亲马腾、还有两个弟弟被杀,因此马超怒气冲天。

另外马超来的是时机,曹操大军进发潼关,前军刚过,曹操和许褚及百余军士断后,马超突然率西凉骑兵万余人杀出 ,曹操措手不及,在许褚等拼死保护下才过河突围,“割须弃袍”为三国演义内容,形容的正是这次战斗。


层林尽染幽山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这首诗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在潼关之战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一代枭雄曹操,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马超率军在潼关打遍曹营无敌手,八九个回合击败于禁,二十回合击败张郃,四五十回合击败曹洪,数个回合杀死李通。

然后就是马超直接率军杀入曹操的中军,曹军一片大乱,曹操本人也只有不断地逃命,但曹操身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穿着红色的袍子,二是留着长长胡须。

曹操

结果西凉兵就顺着这两个特点来抓曹操,曹操为了脱身,就把身上穿的红袍给脱了,用刀把自己的长胡须给割了,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古人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割去自己的胡须,可曹操为了逃命什么也不顾了,可见曹操当时有多么的狼狈。

潼关一战,把曹操也吓得够呛,知道了马超的厉害,最终曹操还是用反间计,离间马超与韩遂的关系,才最终击败了马超,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并非只有马超能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之外,至少还有四员猛将能打得曹操抱头逃窜。

马超

第一个显然就是吕布。

吕布在三国演义排名第一,没有任何一个武将的武力能超过巅峰期的吕布,吕布擅长以一敌多,虎牢关之战,吕布一个战三英,至于曹操手下的将领,吕布一个人能打六个,比如濮阳之战,吕布攻打曹操,许褚迎战吕布,曹操认为吕布非一人可敌,于是一下子把六员大将全派上去迎战吕布,这六员大将分别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

六员大将才能挡住吕布一个人的进攻,要不是曹操害怕吕布,也不会这样安排了,即使如此,曹操还是濮阳大战中被吕布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连自己怕命也差一点被吕布拿走了,辛亏吕布没有认出曹操,再加上典韦的拼死相救,曹操才逃出一命,结果手臂、胡须、头发都被烧伤,与马超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吕布

第二个就是关羽。

关羽是万人敌,虎牢关一战,关羽温酒斩华雄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曹操就对关羽惦记上了,下邳一战,曹操用计谋俘虏了关羽,派出许褚、徐晃及众多的弓箭手困住关羽,再派张辽劝降,最终关羽以三个条件投降了曹操,曹操得到关羽那是如获至宝。

白马之战,颜良斩宋宪、诛魏续、败徐晃,打得曹营众将不敢上前迎战,连曹操本人也对颜良之勇赞不绝口,与之伴随的就是对颜良的惊骇,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请出最后的王牌关羽,关羽一上来就视颜良为土鸡瓦犬、插标卖首之人,仅仅一个回合,就砍下了看似不可战胜的颜良首级,关羽斩颜良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曹操感到深深的敬重,同时伴随着极度的恐惧。

关羽

敬重的是关羽武力高强,恐惧的关羽如果与自己为敌, 那将是不可战胜的对手,许多年以后,关羽北伐襄樊之战就让曹操感受到了当年的恐惧,关羽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再一次让曹操感到割须弃袍的耻辱。

第三个就是赵云。

赵云是三国中的常胜将军赵子龙,赵云让曹操感到恐惧的就是长坂坡一战,赵云以一人之力、怀抱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阿斗,独战曹操百万大军,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没有害怕、誓死奋战、七进七出,在曹军大营中如入无人之境,斩杀了曹营将领五十多员。

曹操也曾感慨:这真是一员虎将啊,一定要为我所用。可惜了,百万曹操大军也没有抓住赵云,还让赵云一个人带着阿斗逃出了重重包围圈,这真是一场奇迹,当时的曹操也只是远远站在高处观战,如果曹操当时出现在现场的话,肯定也会被赵云杀得人仰马翻的。

赵云

第四个就是张飞。

长坂桥前一声吼,曹操大军吓退走。张飞可能是整个三国中最让曹操感到害怕的人猛将了,当年白马之战关羽斩杀了颜良后,曾给曹操说过一句话,关羽说:我三弟张翼德在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关羽的这句话给了曹操深深的震憾,为了表示敬重,曹操还把张翼德的名字记在自己的锦袍之下,以免他日遇到要注意防范。

果然,七八年之后,张飞一人单骑在长坂桥前阻挡曹操百万大军追击,为刘备断后时,曹操第一次与张飞面对面,曹操想起了多年之前关羽的话,还历历在目呢,见到张飞如此雄壮,也着实让曹操害怕了一阵,当百万曹军在赵云大闹之后,想要追击,正好遇到了在长坂桥断后的张飞。

没有曹将敢上前挑战张飞,因为他们知道张飞曾经两次与天下第一的吕布打成平手,一次是五六十回合,一次是一百回合,张飞没输,而曹营诸将见到吕布,至少要六个一起上,这差距就出来了,现在谁敢挑战张飞啊?

张飞

就算是曹操亲自前来,也被张飞的声势所阻,再加上张飞连喝三声,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要破裂了一样,吓得掉下马来,原来曹操与诸将精神是高度紧张,关注着张飞,想要寻找机会击败张飞,没有想到张飞三声狮子吼之后,夏侯杰吓到了,然后夏侯杰的反应又把曹操吓到了。

曹操于是马上就调掉马头开始逃走,作为主帅第一个逃走,曹操当时的恐惧是可想而知了,这还是在张飞没有出手的情况下,而且曹操逃走是相当的慌乱,连固定头发上的簪子都掉,古人没有簪子就是披头散发了,这是非常狼狈的情况,可见曹操有多怕张飞,这个比马超当年的割须弃袍还要厉害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

但并非只有马超打败了曹操,曹操虽然是个很有军事眼光的“军事家”,因为熟读古人兵法加上自己又有很多的理解和实践,写出了兵书《孙子略解》,主要核心是“兵以义动”,也就是说需要师出有名。

唐代李靖与唐太宗两人问对著作《李卫公问对》之中就对曹操的军事才能予以了肯定。

据曹公前后及中分为三复,不言两厢,举一端言也。后人不晓三复之义,则战骑必前于蹈骑、游骑,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军转陈,则游骑当前,战骑当后,蹈骑临变而分,皆曹公之术也。

曹操虽然“武功盖世”,但并非常胜不败。

在董卓乱政时,天下群雄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曹操与董卓大将徐荣交战,因为兵力悬殊而败,士卒死伤大半,曹操也被流矢所伤,被曹洪所救才幸免于难。

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三国志》

也就是说曹操曾被“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徐荣打败过。

建安二年时,曹操讨伐张绣,本来张绣已经投降了,可能是出于曹操霸占其婶婶的原因,张绣再次反叛,反叛导致曹操仓皇逃跑,长子曹昂被杀,侄子曹安民、典韦都死在此战之中。

在于吕布的徐州之战中,曹操也有败绩,甚至想投靠袁绍,以家人做人质,在程昱的劝阻下而放弃了这个计划。

在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为孙刘联军以周瑜为主帅打败,宋朝时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形容: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一张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之中最大的败仗,而且是被以少胜多。

之后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中,因为刘备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益州,又有诸葛亮为军师,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凭借五虎上将的威风,在定军山一战,夏侯渊为黄忠斩杀,曹军大败。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国志》

其余还有大大小小的败战,不做细说。

总的而言,曹操并非只有马超打败过,其他的群雄也有或大或小的战胜过他。曹操最难能可贵的是,基本上和《天龙八部》之中的萧峰一样,看起来势力似乎悬殊,要吃败仗的可能。

但曹操有其军事天赋,能够团结自己队伍中的上上下下,在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反败为胜,如官渡之战,与马超韩遂等人的西凉之战等。

也是因为如此,曹操最终才能逐个的消灭汉末北方群雄,统一北方,最终使得天下三分。

虽然,三国最终归于一统为晋,但北方甚至当时整个中国大地的基本格局是曹操奠定的。

这样的人非胜任,他会被马超打败,并不是说马超有多厉害,一时的输赢并不能说明一切。

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我是南岭说史,以上是我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