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支援漢醫療隊,35591位醫護人員救活了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城

感謝你, 為武漢拼過命!

15日,北京協和醫療隊180多名隊員踏上離漢旅程,他們是最後一支撤離的醫療隊。

1月24日到4月15日,80多個日夜,315支援漢醫療隊,35591位醫護人員,帶著一顆顆“不計生死”的決心,奔走在隔離病房、ICU、方艙,與本地醫護人員一起,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讓一個又一個生命擺脫新冠病毒的侵襲。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支援行動。武漢從至暗時刻走出,“現在可能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他們功不可沒。

換防接管 “我們來了,我們和你一起扛!”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元月26日,前來支援的軍醫進入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隔離病區南四區護士餘子玉,頓時感到溫暖,彷彿有了依靠的肩膀。


315支援漢醫療隊,35591位醫護人員救活了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城

沌口方艙醫院醫務人員相互加油助威


作為武漢市最早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之一,在過去的近一個月裡,餘子玉和同事們每天都是“連軸轉”,無怪乎院長張定宇在佈置工作的會上,當場落淚。

當時的現狀是,救治一線的本地醫護人員都處於超負荷狀態,大家都在咬牙堅持。

終於,等來了。

1月25日凌晨抵達的上海醫療隊,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瑞金醫院、新華醫院、胸科醫院、仁濟醫院等醫院組成。

四川省前來馳援的9家醫院均是三級甲等醫院。

援助武漢的空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彙集了部隊方面的頂尖醫療力量,分別前往金銀潭醫院、武昌醫院、漢口醫院等醫院。

齊魯、華西、湘雅、協和“四大天團”等國內頂尖醫院的大部隊也前來馳援,邱海波、童朝暉、杜斌、姜利、鄭瑞強、康焰、管向東、趙蓓蕾等“重症八仙”也來了。

315支援漢醫療隊,35591位醫護人員救活了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城

李蘭娟院士在重症室查房

“武漢,我們來了,我們和你一起扛!”


1月25日凌晨,廣東省128名醫護人員連夜趕來武漢。隊員中,有醫生37人、護士83人,還有檢驗科技師8人,他們來自呼吸科、感染性疾病專科、醫院感染管理科、重症醫學科、檢驗科等科室。其中,曾在2003年前往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英雄團隊也到達了武漢,這支團隊當年為抗擊“非典”作出了貢獻的同時,也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1月26日下午,北京醫療隊121名專家飛赴武漢。這支醫療隊不少人都與SARS交過手,17年後再次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終於,武漢本地醫護可以歇一口氣再繼續上陣了。

重建ICU, “既然選擇了來到武漢,就要到疫情第一線”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2月4日,經過緊張忙碌的48小時改造,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聯合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江蘇省醫療隊共同建設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重症加強病房(簡稱“聯合ICU”)正式啟用,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戰場。

315支援漢醫療隊,35591位醫護人員救活了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城

3月8日,華山醫療隊與同濟醫院專家為重症患者拔管

當日下午5時,第一位患者轉入。該患者呼吸極度困難。

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立即決定進行緊急氣管插管。

“我上!”眼看患者生命垂危,杜斌毅然冒著暴露的危險,成功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得到維持。

當夜,18名危重患者相繼轉入。

整整一夜,醫護人員先後為7名患者實施有創機械通氣,為3人行氣管插管,為8人提供無創通氣或高流量吸氧等呼吸支持。

他們說:“既然選擇了來到武漢,就要到疫情第一線。”

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原本只是一個二級醫院,並不具備治療新冠肺炎的條件。1月30日,華西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在隊長羅鳳鳴教授的帶領下,開始接管和重建該院重症病房。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專家郭亞兵,來到漢口醫院做的第一步就是改造病區。

1月24日開始,廣東陸續派出26批次共2484人支援湖北,移動P3實驗室是他們奔赴武漢支援的最硬核裝備,這是當前全國最高級別的可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為武漢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強有力的實驗室保障。

隨著危重症患者不斷增加,ECMO數量嚴重不足。

2月23日凌晨,中央指導組物資保障組向國家發改委發出第一批ECMO徵集指令,在有關部委和各地醫院、愛心企業等機構的協助下,先後採購和徵調數十臺ECMO全力保障武漢。

扭轉疫情 8位院士的8個決定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在這場艱鉅的戰役中,8位院士挺身而出齊聚武漢,成功扭轉疫情。

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鍾南山:肯定有人傳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1月20日晚上9點30分,央視《新聞1+1》節目連線鍾南山,面對白巖松的提問,鍾南山院士的一番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疫情的嚴重性。

李蘭娟:武漢封城刻不容緩。“武漢實施進出人員管控是因為疫情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只有嚴格地控制傳染源,才能不讓傳染病發生大流行。”1月22日,李蘭娟院士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封城”。

王辰:提出建立“方艙醫院”。2月1日,王辰院士隨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趕赴武漢,在實地走訪後指出,武漢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病毒的社會傳播和擴散問題。他提出建設“方艙醫院”,對患者應收盡收,迅速扭轉了“人等床”的困境。

陳薇:自主研發檢測試劑,攻關疫苗。從1月30日上午開始,陳薇院士和她的團隊轉入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使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目前,夜以繼日地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

喬傑:將孕產婦、兒童的治療經驗納入新方案。喬傑院士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又身為婦產科和生殖健康專家,及時總結孕產婦、兒童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經驗,納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

張伯禮:輕症、重症分開治療,徵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點。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開的會議上,張伯禮院士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建議徵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干預的目的。

仝小林:提出寒溼疫,指導全國中醫治療方案。仝小林院士一到武漢,就直奔病房、急診留觀、發熱門診看病人。武漢給他的第一感覺是又潮溼又陰冷。而初發病人是典型的寒溼鬱肺和寒溼困脾的表現。仝小林迅速定下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原則:宣肺化溼,成為後來指導全國的中醫治療方案的主線。

黃璐琦:中西醫結合比純西醫明顯縮短病程。黃璐琦院士在臨床中,把純中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與純西醫治療進行比對,得出中西醫結合治療後,發熱、咳嗽、乏力、咽乾、食慾減退、心慌等10個症狀比西醫組明顯改善;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也明顯改善;平均住院時間也顯著地小於西醫組。

攻堅危重 不放過任何機會從死神手中搶人


35歲男子小偉病情發展之迅猛,令所有人猝不及防。

1月26日,35歲男子小偉突發高燒39℃。2月1日,高燒不退的他病情加重,出現了呼吸困難。5天后,他被確診並住進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新冠肺炎3病區。

2月12日,上有創呼吸機;一天後病情突然惡化,呼吸衰竭,命懸一線。接管3病區的遼寧重症醫療團隊緊急評估後認為,必須立刻給小偉用上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

人民醫院東院血管外科主任鄧宏平教授和助手,只用一把剪刀,憑著手感和觸覺“盲操”,把病人股動、靜脈血管暴露。接入ECMO後,小偉的血氧飽和度提升到95%以上。

遼寧醫療隊專門為小偉組建ECMO團隊,每天不論白天、晚上隨時堅守。3月9日,在上機整整25天之後,小偉撤下了ECMO。

經過遼寧、河南援鄂醫療隊的精心治療與照顧,小偉的各項身體指標都有好轉。最重要的是,在長達20多天喪失意識後,他醒來了。

如何讓小偉儘快扔掉“柺杖”自主呼吸?在福建醫療隊的共同努力下,小偉的感染逐步得到控制。4月8日上午,在順利拔除氣切套管後,他拖住醫生,扯著嗓子說出了“謝謝”。

根據湖北省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4日,武漢目前仍在院治療179例,其中:重症24例、危重症33例。此前,國家衛健委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曾公佈:武漢重症佔比18%,很多入院患者已是重症和危重症狀態。

“上VVA-ECMO,患者將有5%生的希望,但如果不上,今天晚上,人就要去世!”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明說,“為了這5%的希望,我們要盡100%的努力。”

3月21日晚,武漢市肺科醫院仁醫樓13樓ICU。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內蒙古六省(區、市)10家醫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學科的專家聯手,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儀器VVA-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為一名已經休克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爭取到生的希望。

在過去的80多天裡,ICU病房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這一激動人心的一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們,拼盡全力,將一位位病患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

最後的殲滅戰仍在繼續。

留下財富 一批全國頂級醫療資源在漢紮根


4月7日下午,應以色列衛生部的邀請,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杜斌與武漢本地專家一起,與以色列衛生部專家進行了新冠肺炎相關防控措施經驗分享視頻連線。

3700多個重症病人的搶救,其中有15%是隨時瀕臨死亡的危重症病人,同濟專家與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等全國30多支援鄂醫療隊並肩協作,創造並實現了“中國方案”,把重症死亡率降低到1.23%,他們把經驗分享給德國專家。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的醫療資源和醫療技術盡銳出征,補強了武漢戰疫的配置。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各地援漢醫療隊大部分已有序撤離,但他們與武漢醫療的連接卻沒有中斷,一批全國的頂級醫療資源在武漢紮下了根。

3月25日和26日,仝小林院士“名醫傳承工作室”,分別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和武漢市第一醫院揭牌。

武漢市第一醫院院長魏力稱,仝小林院士火線收徒,並在一醫院設立“名醫傳承工作室”,不僅只是老新中醫之間的師徒傳承,更是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傳承。

4月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王辰院士說:“未來能否戰勝疫情,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科學技術。”

4月6日,張伯禮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傳承工作室正式落戶武漢市中醫醫院。

大年初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羅鳳鳴教授率醫院首支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特殊時期,醫療隊將華西醫院科室管理模式照搬到武漢。通過遠程會診,華西醫院前後方的力量得以整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持續優化,直接將醫療救治水平提升到“華西級別”。

與死神搏鬥的英雄,是黑夜裡的星光。35591名援漢醫護在武漢發出最耀眼的光芒,點亮生命。

他們都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以至於我們都看不到他們真實的面容,但他們必定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長江日報 記者方歷嬌 圖/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