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今年以來,爸媽更加頻繁地催生二胎了,我真是壓力山大……”
坐在我對面的弟媳深深地嘆了口氣,眼裡閃過一絲溼潤,“你能不能幫我勸勸爸媽……”
我點了點頭,我很明白她的壓力來源,也理解她的苦惱。
首先是經濟因素,小夫妻二人東拼西湊,前兩年才在近郊買了一套房子,算是落了戶,讓寶寶順利進入幼兒園,目前他們的家庭收入扣除房貸、裝修貸和車貸、生活開銷林林總總,已是捉襟見肘。
其次是精力,小夫妻事業上剛剛稍見起色,正躊躇滿志,打算趁勢而上,此時若生二胎勢必讓他們陷入一個兩難之境。
最後一點,也是他們心中的痛,他們的兒子3歲半才會說簡單的詞語,如今5歲了仍無法與人對視正常溝通,答非所問,體力卻很好,破壞力超強,是個停不下來的“搗蛋鬼”……為了縮小他和普通同齡孩子之前的差距,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訓導,同時也需要更多的金錢來“康復”。
我也明白,父母著急催生二胎的主要原因,其實也正是寶寶的“與眾不同”。
他們也曾私下對我倒苦水:
“這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呀?”
“你看他,我們對他說話,從來都不理人,也帶去醫院看了,每天去做‘輔導矯正’,這也好幾個月了,也不見好轉啊!”
“要我說,他們就應該趁年輕趕緊再生一個,將來老了也好有個保障啊!這孩子要是好不了,以後還要靠兄弟姐妹照顧呀!”
“我們的身體可一年不如一年,不趁著我們還硬朗時生,日後又該抱怨沒人幫忙了!”
當初,我與父母開誠佈公,因勢利導講明小夫妻的不易。他們雖深感苦悶,但也勉強接受了暫緩催生。最近怎麼又突然急迫起來呢?
“因為疫情,我們春節滯留在老家二十幾天,激化了矛盾,期間,爸爸還和我吵了一架。
那天到了飯點,爸爸叫了幾次,寶寶還蹲在門口玩泥巴,不肯進屋。爸爸便拿了藤條去嚇唬他,當時好多鄰居都在,我覺得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便阻止爸爸,可能這讓他覺得在鄰居面前沒面子吧,便跟我起了衝突。
後來他跟XX(我弟)說:‘鄰居看我們家孩子,都好像看笑話一樣!這麼大了還不正常,你們還是抓緊再生一個吧!’
近來他們臉色越來越難看,家裡氣氛也變得很壓抑,我們壓力特別大……”
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老一輩無論是從“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出發,還是希望大寶在父母都年老後能有個依靠,催生二胎的初衷也是對子女的關愛。
但是,如果二寶是帶著這樣的“使命”而來,那對他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大寶知道了父母生二胎的初衷,內心又該受到多大的傷害?
“與眾不同”的孩子,本就需要更多的呵護、關愛和引導,如果高需求的二胎到來,“奪”走更多長輩的關愛,那大寶的生活境況將會如何?
我的文章《“生二胎前立誓一碗水端平,有了二寶後,我是真的嫌棄大寶”》評論區裡,有一段留言,令人心疼!
“我大我妹妹十歲,我媽要妹妹的時候我死活不同意。直到八年後的今天我才明白,不是媽媽想要,是我當年得了多動症,我媽覺得我沒救了,給自己留了條後路。真的,室溫二十多將近三十度,我卻如墜冰窟。”
“我小學五年級的寒假時眼睛動手術了,晚了一個月去上課,在學校誰都不認識,而且眼前一片馬賽克,分不清誰是誰,所以開學好久都沒有朋友。
我爸媽當時工作忙,沒時間和我聊天,一直都沒發現我越來越孤僻,直到有一次家長會班主任問他們我是不是有自閉症,他們才發現這事。
然後他們的解決措施是又生了一個,就是我弟。
我那天晚上聽見他們說:這孩子性子這麼孤僻,學習好咱們也就現在能風光,進社會頂不了事,咱們再生個吧!”
“我會找機會跟爸媽談談,即使未來有條件生二胎,生或不生都是你們的權利而非義務。畢竟生孩子不是‘7天包退換的購物行為’,真的需要三思而行,確保你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平等的愛他們,不僅是經濟、精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公平的愛。”我說。
真的,無論生幾個孩子,無論孩子健康與否,但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正如下面這位被“神仙媽媽”愛著的寶貝——
“媽媽,謝謝你接受我的不同”
《少年說》來了一位高二女生——惠子,她站在勇氣臺上,筆直、僵硬、拘謹,她坦言自己從小就很不適應學校生活,“在人群中,我像個異類”。
進入初中後,惠子曾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在家兩年,醫生說她患有癔症,這是一種精神障礙疾病,建議加強鍛鍊。
於是,惠子沉迷於跑步,每天六點起床,狂奔幾公里。媽媽看穿女兒的頹廢,知道她不過是想找個理由逃避學校,而頻繁請假。
看到這裡時,我在心裡問自己,如果我是這位媽媽,我該如何處理?孩子天生“與眾不同”,肯定不能放棄她,但要如何面對周遭的質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重建內在的自信和平靜?
惠子媽媽給了女兒最堅實的依靠:“無論你願和韓寒一樣退學,或者像鄭淵潔的兒子一般在家念私塾,我都尊重你的選擇,絕不強求。”
這是多麼偉大的媽媽呀!為了女兒,她對抗著世俗的非議,並不在乎自己是否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壞”媽媽,只是不求結果的守候著女兒成長。
“你從未要求我做得多好,只希望我開心就好!”
“媽媽,謝謝你願意理解我!謝謝你接受我的不同。”
對於“與眾不同”的孩子,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我想,首要的是不拋棄!不放棄!接納孩子的不同。
對於惠子的不同,媽媽從不埋怨,反而認同和讚美孩子:“我覺得你很大膽,敢於在人群中做不一樣的人,這是很需要勇氣的。”
“青春本來就有很多樣子,有拼搏的樣子,有奮進的樣子,但是也可以有不羈,也可以有叛逆,也可以有與眾不同,為什麼非要千篇一律呢?”
對於青春期孩子可能遇到的成長煩惱,媽媽也做到了很好的疏導。惠子說其他孩子的家長,都給孩子報一堆的輔導班,可媽媽卻從不在意自己的成績,甚至問女兒要不要交男朋友。
“媽媽不是對你沒有要求,也並非鼓勵你去早戀,而是希望你別太把這些事情當成一個心結壓著自己,希望你能特別從容,做一個能夠真正自省的人,自己去感受生命成長過程的人。”
惠子生而不同,或許給她帶來很多的困惑和痛苦,但擁有這樣一位睿智通透的媽媽,卻是她莫大的幸運!媽媽在意的不是眼下孩子的成績,上什麼高中,上什麼大學,而是思考如何讓孩子獲得靈魂自由,開心地享受人生。
正因為媽媽在惠子的成長過程中,充分給予她“無條件積極關注”,如今她方能如普通人一般融入集體,堅持學業,並樹立
高遠的人生理想——成為曹雪芹那樣深度關注現實,有高度有溫度的作家。不管將來她是否能成為“曹雪芹”,她要攀登的“山峰”就在那裡,縱使將來她只能站到半山腰,也比很多人的視野更遼闊,這就是惠子媽媽教育成功的最好證明。
從“窗邊族”到知名作家、主持人的逆襲
日本知名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童年時期也曾飽受眾人異樣的目光,因為太“淘氣”、太古怪,徹子曾被學校退學。
幸運的是,她有一位“無條件積極關注”她的母親,給了她最大的耐心和包容,保護了她幼兒天真的心靈免受傷害。
更幸運的是,她後來進入小林宗作先生的巴學園,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善良有愛、謙遜知禮、能被大家所接受的孩子。
長大後的黑柳徹子將童年的故事書寫出來——《窗邊的小豆豆》於1981年出版後,不僅在日本,甚至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1984年,聯合國的官員在讀完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後,認為“這個人這麼瞭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因而任命黑柳徹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成為繼奧黛麗·赫本之後第7位,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接下來,我想談談《窗邊的小豆豆》故事中的“無條件積極關注”,但願對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會有所啟發。
什麼是“無條件積極關注”?
“無條件積極關注”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也稱為正向關注或者積極關懷。
“無條件積極關注”原是心理學界的專業名詞——
指諮詢者對來訪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光明面給予有選擇的關注,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促使來訪者發生積極變化。
它意味著樂於接受對方可能會有的混亂、恐懼、憤怒、蔑視、痛苦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情感。
這種關注是沒有任何先決條件的,而且不管病人的情感正確與否或合適與否。
傳達出信息:我樂於接受你此時此刻真實的自我。
而身為父母,我們難道不應該給予孩子這樣的“抱持性環境”嗎?
如何在家庭親子關係中創造及應用“抱持性環境”?《窗邊的小豆豆》給了我們打開了一扇認知之門——
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為一面鏡子,就會發現今天家庭和學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會發現成人自身的問題。
——徐國靜(教育專家)
關鍵詞:理解、接納、包容、鼓勵
小豆豆因為在課堂上太過“活潑”,常常被第一所學校的老師和家長投訴,媽媽都巧妙地將負面批評引導為正向引導。
老師說:“不僅我一個人感到麻煩,隔壁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也覺得很受干擾……”
學校責令小豆豆退學時,母親善意地保守了這個秘密,她覺得:“即便和小豆豆說了,她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哪裡做錯了吧。而且,如果小豆豆因為退學這件事,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那就不好了。”
這樣便保護了小豆豆幼兒的心靈免受傷害,避免了焦慮、自卑、壓抑等心理的產生。同時媽媽理解並接納了小豆豆活潑好動的天性,所以沒有強求她改變,而是努力尋找能接納小豆豆這樣性格的學校,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找到了巴學園。
小林校長與小豆豆第一次見面,便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請她坐到椅子上,告訴小豆豆“你說什麼都行”。
小豆豆高興地打開了話匣子,毫無邏輯地絮叨了四個小時,小林校長全程耐心地傾聽,並抱以微笑的認同,讓小豆豆如沐春風,感受到被傾聽的莫大鼓舞和喜悅。
小林校長每次看見豆豆,都會對她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小豆豆的那些“惡習”,在巴學園通通得到了包容。甚至當她為了找出掉到糞池裡的錢包,而挖出一堆糞的時候,小林校長也只是溫和地說:“記得把它放回原位”。
有了這樣的包容和鼓勵,豆豆成為了最有活力最熱情最善良的孩子。
關鍵詞:尊重與信任
小豆豆為了顯得成熟些想留長辮子,媽媽尊重她的決定並信任她,不因為擔心她洗不乾淨頭髮而阻止,還幫她編辮子;
小豆豆因為喜歡鑽籬笆,常常將身上的衣服弄得破破爛爛。
媽媽雖然很不解這樣做有什麼樂趣,但仍然尊重小豆豆,她說:“對大人來說,這麼做根本沒什麼趣兒,只會讓人很累。但小孩子就可以玩得這麼高興,真令人羨慕啊……”
我不禁反思: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要做到充分尊重與信任卻不容易。
曾有多少次,我自以為是(怕弄髒、怕麻煩、怕……)地阻止了孩子的遊戲,其實阻擋了他從遊戲中探索世界、獲取快樂?
大人眼中無趣的事,孩子卻覺得其樂無窮啊!
育兒界有一句話:“娃兒靜悄悄,反常必有妖”。我們總是懷疑孩子,擔心他是不是又偷偷憋大招幹壞事了?
殊不知,擔心必然控制,於是便侷限了孩子的行為,小到生活自理,大到人生抉擇,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剝奪,不能活成真實的自己,漸漸變得不自信……
嗯,下次只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我一定忍住,不阻止!
寫在最後
願每個孩子,無論健康與否,都得到無條件積極關注。
希望每個二胎的到來,都是因為父母純粹的愛,而不是被綁上某種“使命”。
願每一個二胎家庭,都能同等關注兩個孩子的成長,不要委屈了任何一方,讓他在以後漫長的人生中,需要修復曾被父母忽視的傷痛。
長大後的小豆豆——黑柳徹子在書中後記寫道:“能擁有這樣一位母親,我實在很幸運。”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長大後,發自內心地說出這句話。
——感謝閱讀——
歡迎關注@愫說育兒,育兒路上一同前行。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