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的你,看過來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臨床藥師 劉淑珍

天氣漸漸變暖,一顆出行的心蠢蠢欲動,因疫情隔離在家的我做夢都想著回趟老家,然而路途漫漫,暈車的我需要承受著他人無法理解的痛,為何暈車的總是我?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嗎?看了這篇文章,你就全知道了。


暈車的你,看過來


一、什麼是暈車


暈車,是暈動症的一種,廣義的暈動症也包括暈船、暈機等。是由於汽車、輪船或飛機等運動時所產生的顛簸、搖擺和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減)速運動,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發生的。


二、暈動症的機理


在人的耳朵深處,有個感知身體平衡的器官叫做前庭,它由三對半導管、球囊和橢圓囊組成。這三個結構對於重力很敏感,他們會告訴大腦人體是站立還是躺著的,是靜止還是運動的狀態。當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處於被動運動狀態的情況,前庭告訴大腦自己在移動,而眼睛和身體會反饋給大腦身體並未有任何的移動,此時三個感官之間的信號發生衝突,大腦不能接受並整合兩者的矛盾信號,因此會出現頭暈等不舒服。


暈車的你,看過來


三、暈車的表現


噁心和嘔吐是最常見的症狀,但並不是唯一的症狀。暈車嚴重者可導致冷汗、頭痛,有時會出現皮膚蒼白,唾液增多,精神睏倦等。


四、哪些人更容易暈車


1、女性、尤其是經期、孕期或者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人群;


2、患有偏頭痛的人群,尤其是在偏頭痛發作期間的人群;


3、2-12歲的兒童;


4、女性發生的幾率高於男性。


五、減少暈車小妙招


1、旅行前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不要空腹,也不要過飽,避開油膩的食物,適量飲水;


2、放鬆,如果條件允許儘量躺下。閉眼,保持頭部靜止,不要搖晃;


3、遠眺可緩解症狀,不要通過看書、玩手機等來分散注意力;


4、找一個更合適的位置。如果是乘坐私人車輛或者公交車,儘量坐前座而不是後座;坐火車,儘量坐在面向火車前進方向且靠窗的位置;坐飛機則儘量優選靠機翼的位置,而不是機艙最前面或者最後面;


5、找到適合自己的分散精力的事情,比如聽點輕音樂,吃點小餅乾。或者嘴裡含一塊薑糖,或者薄荷糖,在一定程度可以緩解暈動症。


如果上述方式不能夠緩解和控制症狀,可以選擇合適的藥物。目前用於暈動症的常用藥物有:


1、茶苯海明(50mg/片):

非處方抗組胺藥物,在藥店可以自行購買,可有助於人體的平衡。第一劑建議在旅行前30分鐘服用1片,此後根據情況每4-6小時服用一次,7-12歲兒童建議一次0.5-1片;成人一日劑量不得超過6片,7-12歲兒童一日不得超過4片。


2、東莨菪鹼:

多以貼劑較為常用,使用比較方便。


(1)暈車前4小時開始使用,每劑可持續作用3天;


(2)使用時將其貼在一側耳後沒有頭髮的乾燥皮膚上;貼附貼劑後應以肥皂和水徹底清洗雙手;除下貼劑時,也應以肥皂和水對雙手及用藥部位進行徹底清洗,以防止任何殘留的東莨菪鹼直接接觸到眼睛,出現視覺模糊;


(3)使用過程中如果貼劑發生了移動,則應該棄去不用,另換一枚新的貼劑貼在另外一隻耳後無毛髮的皮膚處。


以上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口乾和睏倦,個別人會有視覺模糊。停藥後可自行緩解。


總而言之,暈車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藥物輔助,行車途中注意通風,保持車內清潔,閉目養神聽聽歌,放鬆心態好心情。願您的春節旅行一路順暢!


暈車相關小知識


1、為什麼有些人從不暈車?


客觀的講,暈車並不是某一部分人的特徵,每個人都是暈車的“潛力股”。可以說,只要車子搖得夠嗨、顛得夠烈,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暈動症。只是暈車的程度受到遺傳因素、性別、年齡,行車環境以及飲食的影響,因此,有些人會表現的更加明顯。


2、暈車的人是不是不能開車?


NO!運動病主要是人體前庭神經系統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經系統興奮度的高低是關鍵。前庭神經系統屬於低級中樞,它受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影響,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抑制作用。當暈車的人開車時,開車的人提前知道路況的周圍環境,精神也更加高度集中,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對前庭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傳遞身體各部進行協調配合,也就不會暈車了。


3、車子汽油味大,抽菸環境導致了我的抽菸,換個條件好點的車會不會改善?


從機理上來講,暈車是由於多器官感官信息不一致引起的,是否暈車受到到行車情況,乘車人本身的狀態等多因素影響。車內有人吸菸或者汽油味並不是引起暈車的根本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吸菸和汽油味是可以加重乘車人的不適感,換坐空氣情況更舒適的行車工具有助於舒緩心情,對緩解暈車症狀也是有益的。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臨床總藥師 李楚雲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