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你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王陽明:你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王陽明說:“立志貴專一。”又說:“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王陽明:你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此心光明


王陽明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不應該到外界去尋找,而應該往自己的內心尋找。惟有把握了內在,才可能獲得外在的成功。


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巨大的實現潛能,所謂“人人可以為堯舜”“佛在心頭莫遠求”等等。


德山和尚是龍潭禪師的弟子。一天晚上,德山侍立在師父身邊。龍潭禪師說:“夜深了,你回去吧!”


德山向師父道了晚安,然後走出去,但很快又回來了,說道:“外面太暗了。”


龍潭禪師便點了蠟燭遞給他。德山伸手剛要拿時,龍潭禪師卻又一口氣將其吹滅。


德山當下大悟,明白師父點化自己:關鍵是要尋找自己內在的光明,把自己照亮,照亮了自己也就照亮了別人。


王陽明的臨終遺言是“此心光明,夫復何言”,內心的光明足以穿越塵世的黑暗和寒冷,帶來自由與安適,又何必多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此心光明瞭,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


王陽明:你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立志專一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這個字在金文中,是由上面的“之”和下面的“心”構成,本義是心之所向,即內心追求的東西、目標。


立志就是確立人生目標,為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個座標體系的原點,使我們不至於在生命道路中迷失方向。


古人所謂“安身立命”,是要我們主動地、自覺地建立起自己身命得以安立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我們才成為一個有“根基”的人,人生才可能實現其全部意義與價值。


王陽明講“立志”,就是要建立自我安身立命的根基,建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基礎。


王陽明說:“立志貴專一。”又說:“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你能夠實現的,只能是你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如果內心沒有渴望,即使能夠實現的也實現不了。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東西,都是自己播下的種子。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改變我們命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內心。


內心的願望和渴望就原樣地形成了現實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時,首先應該想想自己要這樣做或那樣做,並願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強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熱情,這是最為重要的。


王陽明:你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事上磨鍊


王陽明的“心學”不是一般讀書人的坐而論道,而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在跌宕的人生中悟到的真理,所以王陽明“心學”是重踐履(實踐)的學問。


王陽明的弟子陸澄有個困惑,他對王陽明說:“靜坐用功,覺得此心異常強大,甚至想著如果遇到某某事,必能輕鬆解決。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煩躁。”


我們也有這種感覺,事不關己,還能清醒,而關己則亂;事前謀劃有很多想法,事情臨到頭上卻無應變之才……


王陽明回答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事上磨練,簡單地說,就是要參與社會實踐,在紛繁複雜的具體事務中鍛造自己的心理素質,做到動靜皆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以此沉著冷靜,正確應對,最後就進入“不動心”境界。


事上磨練,到底練的是什麼?由於“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所以我們去事物上練的最終目的就是練心!正如磨刀,目的是讓刀鋒利,而不是讓磨刀石鋒利。


王陽明後來講“知行合一”,“一念發動處即是行”,更是把修心與做事、內聖與外王、出世與入世打成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