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家源家庭農場多元經營防風險 循環種養增效益

農民日報記者 石亞楠

綠野家源家庭農場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紀家街道辦事處尹家村,坐落在美麗的霧開河畔。今年39歲的農場主顏停站早年大學畢業後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城裡謀飯碗,而是一頭扎進了農村尋出路。2014年,他註冊了家庭農場,從事水稻、玉米、黃豆等糧食種植和肉鵝、雞鴨等畜禽養殖及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目前,農場共經營土地860畝,其中785畝用於糧食生產,75畝開挖魚塘用於漁業養殖,2018年實現經營淨收入50餘萬元。

家庭農場怎樣經營才有好效益?顏停站有自己的獨家心得。他認為家庭農場要想抵禦風險、穩定收益、增加收入,農場主要充實自己的“工具箱”:

一要多元化經營。顏停站通過糧食種植、畜禽養殖、農副產品加工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充分展現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的樸素智慧。

二要循環種養。綠野家源家庭農場探索的“糧食種植—畜禽飼養—漁業養殖—糞肥還田”循環種養模式,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又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了生態效益。

三要品牌經營。顏停站經過創新試驗、持續比較、不斷篩選等艱難實踐,打造了“顏家農場”品牌,實現了價值提升。

早在農場成立之初,顏停站便將經營範圍定位在水稻、玉米為主的農產品種植和肉鵝為主的畜禽養殖。2015年,東北大部分地區遭受了幾十年未遇的旱災,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的糧食種植遭受重創,玉米減產九成,僅此一項就損失18餘萬元。但幸運的是,當年農場肉鵝銷售收入達到20餘萬元,有效地衝抵了糧食種植受災帶來的損失。這次事件堅定了顏停站多元經營增強抗風險能力的決心。

“旱災過後,我就重新調整了農場的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兼顧發展養殖業。”顏停站對農場進行了重新規劃,種植水稻420畝,黃豆180畝,玉米150餘畝,高粱、馬鈴薯、胡蘿蔔等雜糧和蔬菜30餘畝。養殖業則以肉鵝、鴨、雞禽類和漁業為主,豬為輔。多元化的糧食和畜禽生產經營,使得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的收入相對穩定,抵禦風險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顏停站通過多方請教農業專家、實地學習先進經驗,發現種養結合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農場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而且能夠顯著提升生態效益。

“農場摸索出一套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既降低了成本,也改善了品質。”顏停站解釋道,雞、鴨、鵝、豬等畜禽產生的糞便,撒入魚池作飼料,既肥魚,也肥水;用魚池的水灌田,減少化肥的投放量,提高農作物的品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玉米灌漿時營養最豐富,收割粉碎,摻入糧食加工後就是最優質的養殖飼料……

顏停站有一段難忘的經歷,在他開荒種地的初期,他和妻子每天開著小貨車跑市場,“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自己的包裝袋,只能使用米廠的,價格低也不好賣。”顏停站清醒地認識到,農場必須塑造自己的品牌,才能改變優質農產品不優價的窘境。2016年2月,顏停站在工商部門註冊了“顏家農場”商標,顯著提升了農場產品的效益,相對於商標註冊前,農場生產的“稻花香”大米和“超級香”大米(吉宏6號)的價格分別提高了50%和30%。

初期,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的銷售渠道十分單一,顏停站夫婦農閒時在長春市和九臺區農貿市場租賃攤位進行銷售以及通過朋友、超市代銷。隨著農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和經營產品種類的逐漸增多,顏停站萌生了設置直營店進行銷售的想法。2017年11月,顏停站在長春市星宇花園開設“顏家農場直營店”,專門出售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生產的大米、豆油、鵝、雞、蛋、時令蔬菜等60餘種農副產品。與此同時,顏停站愛人下載安裝了“快手”“抖音”等直播軟件,通過發佈小視頻、網絡直播的途徑推介農場產品,並且以郵寄少量農產品試吃的方式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如今,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的產品銷售已經拓展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並且積累了大量忠實客戶。目前,直營店和網絡銷售的收入分別佔綠野家源家庭農場收入的75%和25%。面對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顏停站並不急功近利,他認為擴規模更要穩品質,“我們要對生產出來的產品負責,這是農場不斷髮展的生命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