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之本質思維

產品經理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職位,包羅萬象,我們簡單的羅列一下:

1. 產品經理的基本功。包括寫好產品文檔,開好需求評審會,管理產品節奏,做用戶調研等,在日常工作中游刃有餘,建立良好的習慣;

2. 產品經理的實戰素養。如從典型工作場景出發,做項目管理,跟開發、運營、業務打交道,建立數據意識;

3. 產品觀點與思考。除了工作,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不考慮對錯,而是努力拋磚引玉。

4. 產品案例分析。產品經理平時總會大量使用各種產品,並從中吸取靈感和收穫啟發。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去要形成自己的產品思維,逐步形成思維模型,不斷進行優化模型,並應用於問題的解決。

1. 本質思維。採用最基本的事實做依據,層層推導得出結論;

2. 相對思維。從我們的生活出發,去探究事物的兩面性;

3. 抽象思維。日常工作中,如何從已知系統,抽象出共性,歸納出新的方法論;

4. 系統思維。用戶與用戶,用戶與系統,系統與系統之間如何跨越界線,形成閉環;

5. 演化思維。一個產品,從初期服務,逐步迭代,採用 mvp 思路,驗證產品演化,最終形成跨越式增長;

第一部份——本質思維(重新定義問題)

本講我們主要講本質思維,本質思維中描述與我們最相近的開始,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嘗試探究事物本質的東西。那什麼是問題的本質,我們如何只採用最基本的事實作為依據,然後層層推導,得出結論,這種方法又叫演繹法。本講主要設計三個方面:1、如何找到問題的本質,2、如何澄清問題,走出誤區,3、層層推導,得出結論,重新梳理讓思維變得開闊和閉環;

1. 重新定義問題——你要解決問題倒底是什麼?

舉個例子,我曾在一家醫療公司工作過,有一天你的上級向你佈置了一個任務——讓你去研究友商的產品。然後你興沖沖的又是查數據又是請教的,最終總結一個方案來彙報,但上級卻告訴這不是他想要的,經過仔細瞭解才知道,這個方案是去了解友商在註冊流程上的體驗,結合公司已有方式優劣勢,形成方案,逐步改造公司的產品。這種事情是不是經常發生?

我們的誤區1就是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就開始做,以為這樣是最高效的,但實際上,缺乏對問題本質的思考,讓我們常常做無用功。

造成這個偏差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知識結構、過往經歷、立場、崗位是不同的,因此在別人向你提出問題時,需要首先去澄清問題的理解偏差,將雙方的認知拉到同一層面上,找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避免“走偏”,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因此走出對問題的理解誤區是至關重要的。

常見的三種問題認識誤區

a. 一遇到問題就去解決;

b. 缺乏體系化的方案,每個問題都是重新思考;

c. 帶著問題的主觀偏見;

破解解決問題的誤區,就要形成解決誤區的結構化方案。

誤區的解決

a. 澄清問題,找到本質;

b. 分析問題,善用模型;

c. 提出並驗證假設,突破思維定式;

剛剛的事例中問題就轉化成功能競品分析報告了,如圖

產品思維之本質思維

澄清問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單獨的拎出來,對如何澄清問題,做較深層次的剖析

2. 如何澄清問題

我們曾經的語文課程中,有這麼一個話題叫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利波特,是在表達我們對同一個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偏差。做產品很常用的一個詞叫“用戶體驗”,如果我們有10個人來說對它的理解,可能10個說出來都不一樣,這就是理解偏差;

我們時常性會到一線去,去調研對應的用戶需求,轉化成最終的產品,結果卻是產品用戶不滿意。這整個過程就會涉及這幾個理解偏差:用戶想要的是否是產品所理解的、產品經理設計的產品開發是否足夠理解、產品上線與設計圖是否相符、產品上線用戶是否能理解產品的迭代走向。

2.1 澄清認知偏差

2.2 澄清理解偏差

a. 找到問題的關鍵詞的含義,解決這個問題的背景、目的、相關性、時間節點、可用資源、達到最後的效果;

b. 確認對方是否有隱藏偏差;

c. 向其詢問,確認本質;

在提問上可以特別注意問題中的關鍵詞、概念的是什麼意思,特別是一些名詞,形容詞,帶有主觀觀點的詞,其次對於這個問題的背景、目的、干係人、時間節點、可用資源、需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是什麼?

在提問後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換一種方式向對方複述問題,確認雙方理解一致。

這也是我經常在重要問題去複述一遍對方的話,和要求對方按自己的理解複述一遍我的話。

2.3 有效的溝通( 用自己的語言去澄清理解偏差)

樊登在《可複製領導力》曾講解過“知識的詛咒”,就是要通過有效的溝通,用自己的語言去澄清理解偏差。

3. 重新定義問題——層層推導,得出結論

船長髮現前面有一座移動的冰山:

產品思維之本質思維

有經驗的船長:我上次遇到的冰山在水面下還有一個大冰山,我上上次遇到的冰山也是這樣,泰坦尼克號遇到的冰山也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冰山下面一定也會有一個大冰山,看來我要小心地繞過去。

那麼這個事情的本質是:觀察到這個冰山是移動的,說明它是浮在水中。根據浮力原理,F 浮=G 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所以水面下一定藏有一個體積足夠大的冰山,看來我要小心地繞過去。

這就是比較典型的從最基本的事實,到層層推導,最終得出結論。

講層層推導,其實是想講演繹法,是由以前我們常用的歸納法中改變一下思維方式,使得結果更加準確。

歐洲的天鵝是白色的,亞洲的天鵝是白色,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你沒有看到非洲,美洲的天鵝的顏色,這個命題其實可能變成錯誤的。 假設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所有歐洲、亞洲的天鵝是白色。這就是演繹法的好處。

最近領導突然找我做一個電子處方 2.0 的規劃,下面我就以這個項目《電子處方流轉》進行舉例。

一個版本的迭代,這是一個沒有目標的規劃,整個都是茫然。仔細分析一下,這個項目的盈利模式,是以最終處方流轉出的金額進行分成,最終取得問題的本質:2.0 的規劃,增加處方流轉的金額。

產品思維之本質思維

問題拆分:

a. 處方來源,增大量:規劃了藥品的拆零、拆單;

b. 匹配效率: 重塑商品信息流,從底層歸納,由藥企匹配轉由平臺匹配;

c. 訂單交易:採用基本的漏斗模型,優化細節體驗;

結果:

a. 輸出對應的方案假設和設計,進而求證

整個解決方案,其實是總結了整個流程,進行了優化。假設這個流程是完全無誤的,那麼增加處方來源的方案,都會增加最終的收益,所以得出了在線問診開醫囑到處方流轉的解決方案

產品思維之本質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