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隨著冬季的慢慢深入,一切都變得蕭條了,在釣魚人眼中,滿眼的黃葉枯草卻有另一番滋味,因為他們早已總結出各個季節的釣法,充滿挑戰的冬季也不例外。最近我發現身邊的釣友開始變得迷茫了,從秋季過度到現在,溫度一直沒有徹底讓我們"心寒",欣喜的釣了很長一個秋季後,周圍的野釣資源慢慢變少,加上降水大幅減少,很多河流進入枯水期,小池塘也慢慢乾涸,於是紛紛感嘆魚難釣,在這種情況下"有口"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了,如果把握不好起竿時機,勢必會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枯枝黃葉,冬釣滿眼盡蕭條

野釣資源變少,很多水域被過度開發,有魚不開口,開口不上鉤就很正常了,針對這種魚有一個名字叫"滑魚",正如其名,魚在長時間被釣的過程中訓練出了條件反射和對危險的感知,如果我們依舊用常規的方式或者漂像來判斷魚的吃餌動作,很可能會無功而返,結合前段時間做釣的案例和大傢俱體談談,針對滑魚的應對辦法。

面對滑魚,你以為是人釣魚,其實是魚釣人

在我生活的城市,湖泊眾多,河流密佈,儘管如此,秋冬季的枯水期仍然會出現僧多粥少,一地難求的尷尬現象,毫不誇張的說,釣魚人比水中魚多。從溫度角度來說,今年的秋季格外的長,任性的揮霍了好幾個月,立冬後,雖然溫度並不低,適合垂釣,但卻發現並沒有合適的位置了。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冬季野釣資源匱乏

又逢週末,想來想去還是選擇老釣位—府河和另一條河流的交接處,這裡兩端斷流,幾乎成了"死水",看水的顏色和水面動靜,魚的相對密度和個體還不錯,只是被釣魚人光顧的頻率太高,經常打各種重窩,魚不缺食物,很少咬鉤,並且魚口很輕,成了釣魚人又愛又恨的釣點。無奈只能嘗試一下,為了抓實口,特意將浮漂調的鈍了一些,一改低溫天氣用腥餌的老套路,選擇味型清淡的餌料,減少拉絲粉的比例至5%,追求霧化誘魚效果。

以上是我通過分析釣點水域和魚情特點做出的調整,雖然有點不合常理,但我堅信一句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打窩過後,正在支起裝備,突然一條3斤左右的大鯉魚從窩點內躍起,看來魚已經進窩,信心滿滿的開釣了。守釣了2個小時左右,浮漂幾乎沒動靜,中間只輕輕抖了幾下,我都懷疑是自己的錯覺。又過了大約半小時,只見浮漂突然毫無徵兆的下沉了,我一激動立馬提竿,只覺得掛住了什麼東西,線組很快彈了回來,很明顯,沒鉤住空竿了,心中十分不甘,等了這麼久來一口居然沒有打到。耐心的等待了一會,居然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吸取之前的教訓,特意在心中數了兩秒剛準備起竿,浮漂居然回彈復位了,頓時明白之前漂相的原因了,接下來,我改變了策略,只用了釣魚人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放口",下面我們來對這一動作進行解析。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肥水滑魚,做釣難度大

策略一兵不厭詐: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浮漂漂相解析

上面浮漂突然黑漂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水下魚的動作是怎麼樣呢?這是很多新手釣友困惑的點,黑漂明明是中魚的信號,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實口,起竿卻不中魚,其中實有貓膩。有些水域,魚在長期被釣的過程中,有兩點變化,

其一是水中食物熟悉,因為釣魚人用的商品餌料成分相似,讓魚形成了條件反射,其二是經常大量打窩讓水質變肥,魚不缺食物,吃餌的積極性不高。

在這兩種條件下,魚找到食物並不會立馬開吃,而是圍著食物打轉,一方面看是否是陷進,另一方面將食物攪散,方便入口。知道了魚的動作規律,那麼就會出現很多釣友經常說的蹭線情況,這也是浮漂在沒有徵兆情況下突然黑漂的原因之一。碰到這種漂相,建議釣友們保持良好心態,在心中默數兩到三下後提竿,如果浮漂持續沉沒,可以判定為實口,應該立即起竿,如果浮漂回彈復位,那麼極有可能是魚蹭線產生的假口了,針對假口的應對方式才是重點。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鯉魚警惕性高,吃口沉穩,是常見的滑口魚

策略二欲擒故縱:"放口"並不是晚點起竿,良好的餌料狀態和心態是關鍵

蹭線的往往是個體較大的魚,很多釣魚人就會說,這個簡單,只要"放口"就行了,其實不然,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放口"。

"放口"是在釣魚時,當出現明顯魚咬鉤動作,繼續觀察,直到確定魚吃餌後起竿的一個小技巧,目的很簡單,就是排除前期魚的虛假吃餌信號,直到抓住實口為止。在這整個過程中有兩點至關重要。

1、 良好的餌料狀態是"放口"的前提。看了上面"放口"的建議,很多人覺得並不難,無非就是有口不著急起竿,多觀察觀察,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餌料的狀態,這裡的狀態主要是指附鉤性。在魚有吃口動作,例如吸吐魚鉤上的餌團、衝撞魚線等,都會使餌料在水中抖動起來,如果餌料的附鉤性不好,在出現前期吃餌動作時,餌料就脫鉤了,即便"放口",浮漂後續並不會再出現任何反應,那麼如何讓魚餌附鉤性更好?

只需在餌料搭配時增加拉絲粉的比例,建議10%-15%為佳,判斷方式是在起竿後可以明顯看到魚鉤上有少量魚餌殘留。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餌料附鉤性是放口的前提

2、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放口”的必備條件。除了上面的前提,心態也是"放口"時很考驗釣魚人的一個方面。雖然釣魚人一直都被貼上有耐心、有毅力的標籤,但是在看到浮漂出現動作後,還是會激動不已,按耐不住想要起竿,一旦起竿就前功盡棄了。例如有一個現象,在一些視頻或者直播中,浮漂出現動作,很多網友紛紛喊著起竿,如果釣魚人遲遲不動,就會被噴不會分辨漂相,不懂釣魚,這其實就說明在不瞭解魚情時,我們是沒有發言權的。

能夠做到不被他們思想左右,集中精神觀察魚的吃口動作,分辨真假魚口都需要釣魚人有過硬的心理素質。

起竿不中魚?你以為的實口其實是假象,兩個策略解讀“放口”本質

“放口”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

寫在最後

簡單的一個"放口"動作,其實蘊涵著很多的道理,首先從兵不厭詐的角度可以體現出釣魚人對漂相的分析,畢竟判斷真假信號需要充足的經驗,其次從欲擒故縱來看,體現釣魚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靈活的思維方式,善用策略是我們從表面現象看到釣魚人的本質。

釣魚的精髓在於通過其中的一些調整和優化,訓練一個人轉變思維方式,在應對多變的魚情特點時,可以從魚的角度入手,判斷它的活動軌跡,吃餌習慣和個體特徵,結合水域特點靈活應對,養成一套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圖:文章中圖片均為作者實拍,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