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怎麼知道楊廣被李世民黑了?難道他們穿越來的?

少年不大冷


黑楊廣的未必是李世民,楊廣弒父殺兄霸嫂,荒淫無道,殘暴不仁的種種歷史傳聞更多的是來自於野史,正史對他的評價還是相對公正的。

事實上我認為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並非是因為楊廣的荒淫無道,而是他過於急於求成了。隋文帝楊堅雖然統一了中國,但實際上當時中國的經濟命脈都掌握在各大門閥世家手裡,朝中大臣也多出自門閥世家,或者與門閥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楊廣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推出科舉制度,就是希望能夠從平民中選拔出更多的人才,從而削弱門閥世家的影響力,這就觸碰到了門閥世家的根本利益,自然要把楊廣推下臺,而最後取而代之的李氏正是門閥世家的代表。

這些門閥世家對於試圖動搖他們根基的楊廣自然是恨之入骨,他們不僅豢養了大量的私兵,同樣也網羅了大量的文人墨客,那些帶著明顯傾向性甚至有些荒誕的野史就多出自他們之手,這就無怪乎楊廣的黑歷史如此之多了。而這些帶著些香豔色彩的故事正是百姓樂意傳播的,所以才會流傳至今,而且越傳越黑。

當然楊廣自身肯定也是有問題的,登上皇位大權在握以後的他明顯有些得意忘形,行事無所顧忌,獨斷專行,才會斷送了隋朝的江山,二世而亡,成為歷史笑柄!





寂寞一刀本尊


隋文帝楊堅和李淵是姨表親。按輩份李世民應當叫楊廣表舅。在勝利者眼裡,只有王道,別說一個表舅,就是玄武門之變死於其手的兩個親哥,在有礙統治形象和正統性面前,親情就如同兒戲。左傳有言,匹夫以愛親為仁,在上以利國為仁,苟利於國,何親之有。評價歷史事件,不能從下面看,用現代話說,要用政治的高度看問題。不假,在史書編纂中李世民確實抹黑了隋煬帝一楊廣。楊廣14歲封晉王,能文能武,屢立戰功,隋文帝開皇八年,為行軍大元帥督師江南,水陸並進,50萬大軍,迅速佔領建康(南京)。為隋朝一統建立不朽功勳。因為楊廣得位不正,滅亡後,被御用文人加以利用潤色於《舊唐書》。隋煬帝功與過,唐代詩人皮日休絕句為證:至今隋亡為此河(大運河),千里通槽賴清波,若無龍舟風月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歷史畢競真實發生了,抹黑了隋煬帝,又能怎麼樣?李世民,一個對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封建帝王,在他的統治下出現了繼文景之治後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豐衣足食,萬民同樂的貞觀之治。瑕不掩玉,李世民畢竟是一代君王,所以說評價他要從政治的高度看,這樣,個人的自私行為就微不足道了。


漢水長流


現在的人把唐朝時期對楊廣評價和楊廣在位時所做所為相比,感覺楊廣存在被抹黑現象。

以前對楊廣評價特別不好,有的文學作品把楊廣描繪的一無是處,把楊廣在位時期的功績抹黑,忽略不記了,近些年對楊廣進行了客觀評價,楊廣在位時期溝通大運河、開長城闢道、搞科舉制度、將青海省納入版圖都是恢弘千秋的事業,楊廣是想做事業的,也取得一些成績,只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濫用民力,最終人亡政息,因為楊廣失敗了完全抹殺楊廣功績是不符合實事求是歷史觀的。

楊廣被李世民抹黑待商榷,李世民君臣是經常總結隋亡的教訓,但是完全說李世民抹黑楊廣有失公允,是唐高祖李淵把楊廣溢號為“煬”。楊廣還有諡號,1、諡號“明”,廟號世祖,也就是世祖明皇帝。2、竇建德給楊廣諡號“閔”,也就是隋閔帝。

李淵和楊廣是親戚關係,但是楊廣曾想殺害李淵。618年楊廣在江都被叛軍縊殺的,李淵當年給楊廣諡號“煬”是貶義詞,是為惡諡。有如下解釋:

“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

意思是遠離人民,不尊重禮法,好大喜功,薄情寡義,無德,治國不得力之意。

隋煬帝的“煬”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李淵的唐朝是推翻隋朝建立起來的,通常情況下,對推翻的前朝是擴大宣傳其錯誤缺點的,這樣才能有利於新建立的王朝統治。

歷史上大致有6位諡法為“煬”的帝王,春秋戰國時期魯煬公、宋煬公、南北朝時期齊東昏侯蕭寶卷、陳後主陳叔寶、隋煬帝楊廣、金海陵煬王完顏亮。

有些事情好壞當時很難說清楚,因為當時對某些事情評價包含政治等其它因素,也包含著個人情感因素,只有若干年後由後人才能進行比較客觀評價,像有人常說:千秋功業留著後人評價吧。這件事五十年以後再評價吧。這件事情可能你是對的,留待後人評價吧。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都說明有些事情當時評價不好說,也說𣎴清,若干年後要有新認識、新評價、新觀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