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怎么知道杨广被李世民黑了?难道他们穿越来的?

少年不大冷


黑杨广的未必是李世民,杨广弑父杀兄霸嫂,荒淫无道,残暴不仁的种种历史传闻更多的是来自于野史,正史对他的评价还是相对公正的。

事实上我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杨广的荒淫无道,而是他过于急于求成了。隋文帝杨坚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各大门阀世家手里,朝中大臣也多出自门阀世家,或者与门阀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杨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推出科举制度,就是希望能够从平民中选拔出更多的人才,从而削弱门阀世家的影响力,这就触碰到了门阀世家的根本利益,自然要把杨广推下台,而最后取而代之的李氏正是门阀世家的代表。

这些门阀世家对于试图动摇他们根基的杨广自然是恨之入骨,他们不仅豢养了大量的私兵,同样也网罗了大量的文人墨客,那些带着明显倾向性甚至有些荒诞的野史就多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无怪乎杨广的黑历史如此之多了。而这些带着些香艳色彩的故事正是百姓乐意传播的,所以才会流传至今,而且越传越黑。

当然杨广自身肯定也是有问题的,登上皇位大权在握以后的他明显有些得意忘形,行事无所顾忌,独断专行,才会断送了隋朝的江山,二世而亡,成为历史笑柄!





寂寞一刀本尊


隋文帝杨坚和李渊是姨表亲。按辈份李世民应当叫杨广表舅。在胜利者眼里,只有王道,别说一个表舅,就是玄武门之变死于其手的两个亲哥,在有碍统治形象和正统性面前,亲情就如同儿戏。左传有言,匹夫以爱亲为仁,在上以利国为仁,苟利于国,何亲之有。评价历史事件,不能从下面看,用现代话说,要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不假,在史书编纂中李世民确实抹黑了隋炀帝一杨广。杨广14岁封晋王,能文能武,屡立战功,隋文帝开皇八年,为行军大元帅督师江南,水陆并进,50万大军,迅速占领建康(南京)。为隋朝一统建立不朽功勋。因为杨广得位不正,灭亡后,被御用文人加以利用润色于《旧唐书》。隋炀帝功与过,唐代诗人皮日休绝句为证:至今隋亡为此河(大运河),千里通槽赖清波,若无龙舟风月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毕竞真实发生了,抹黑了隋炀帝,又能怎么样?李世民,一个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封建帝王,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继文景之治后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丰衣足食,万民同乐的贞观之治。瑕不掩玉,李世民毕竟是一代君王,所以说评价他要从政治的高度看,这样,个人的自私行为就微不足道了。


汉水长流


现在的人把唐朝时期对杨广评价和杨广在位时所做所为相比,感觉杨广存在被抹黑现象。

以前对杨广评价特别不好,有的文学作品把杨广描绘的一无是处,把杨广在位时期的功绩抹黑,忽略不记了,近些年对杨广进行了客观评价,杨广在位时期沟通大运河、开长城辟道、搞科举制度、将青海省纳入版图都是恢弘千秋的事业,杨广是想做事业的,也取得一些成绩,只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滥用民力,最终人亡政息,因为杨广失败了完全抹杀杨广功绩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历史观的。

杨广被李世民抹黑待商榷,李世民君臣是经常总结隋亡的教训,但是完全说李世民抹黑杨广有失公允,是唐高祖李渊把杨广溢号为“炀”。杨广还有谥号,1、谥号“明”,庙号世祖,也就是世祖明皇帝。2、窦建德给杨广谥号“闵”,也就是隋闵帝。

李渊和杨广是亲戚关系,但是杨广曾想杀害李渊。618年杨广在江都被叛军缢杀的,李渊当年给杨广谥号“炀”是贬义词,是为恶谥。有如下解释: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意思是远离人民,不尊重礼法,好大喜功,薄情寡义,无德,治国不得力之意。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李渊的唐朝是推翻隋朝建立起来的,通常情况下,对推翻的前朝是扩大宣传其错误缺点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新建立的王朝统治。

历史上大致有6位谥法为“炀”的帝王,春秋战国时期鲁炀公、宋炀公、南北朝时期齐东昏侯萧宝卷、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金海陵炀王完颜亮。

有些事情好坏当时很难说清楚,因为当时对某些事情评价包含政治等其它因素,也包含着个人情感因素,只有若干年后由后人才能进行比较客观评价,像有人常说:千秋功业留着后人评价吧。这件事五十年以后再评价吧。这件事情可能你是对的,留待后人评价吧。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都说明有些事情当时评价不好说,也说𣎴清,若干年后要有新认识、新评价、新观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