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书《朝花夕拾》

大家好,我是秦启历,来自东关民族小学四年级。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为藤野先生的认真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而感到敬佩,谁不想要个这样的好老师呢?我还为长妈妈的朴实善良而尊敬,他给作者买了日日念念的《山海经》,作者非常感动。我还对百草园非常向往,那里确实很美,是个乐园。相信大家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温馨的回忆,二是理性的批判。首先谈温馨的回忆。在这本书里,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在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儿时的玩耍的地方――百草园,儿时参加的风俗节日――五猖会等。这些都带给他或温暖或快乐等美好的体验。以至于作者深情怀念长妈妈时,就连她的有的缺点――如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大的“大”字,占的地方大,甚至胳膊还搁在小鲁迅的脖子上,影响了作者的休息,也显得格外亲切了;因为藤野先生的好,鲁迅先生一辈子不忘,将老师的照片一直挂在书房的墙上,勉励自己。作者清楚地记忆了20多年前老师为其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等事,体现了对恩师的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了鲁迅小时候玩耍、学习的地方与其时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相当精彩,带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令人向往的大花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这一段描写从低到高,由近及远,层次鲜明,又很好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语言也很形象生动,符合我们儿童的心理,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所以我在去年专门去了一趟“百草园”,现场领略感受它的美。小伙伴儿,呼吁你们也抽时间到鲁迅故居去看看。都是免费的。那里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原貌,也有藤野先生的塑像,更有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能很好地加深我们对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等作品的学习。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讲此书的第二个突出特点――理性的批判。书中,鲁迅先生批评批判了许多人、事和社会现象,如伪君子、看客、庸医、小人、落后的教育、封建孝道等等。第一篇《狗.猫.鼠》便讽刺了一些伪君子,像猫一样的人。“天生媚态”便很不好,难怪我们民间很多人便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那为什么说这种批判是理性的呢?因为鲁迅对愤愤不平的事情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在情绪、态度上保持了很好的冷静与克制,体现了一种君子风度、理性精神。这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有突出的体现。鲁迅父亲生病去世,可以说是被两个庸医活活治死了。所谓的名医就是故弄玄虚、草菅(jian)人命。大家都记得,看病时开的中药方的药引是什么?简直奇特得很!荒诞得很!经霜三年的甘蔗,公母原配、在一个窝里的一对蟋蟀。这些“奇特”“荒诞”都让病人家里东奔走,到头来还是没有效果,白忙活一场。可以说,他们这些庸医给人看病都只为了钱。何谈什么医者仁心,天地良心?!实在是可恶可恨之极!我读此文时,气得都要骂人、拍桌子了。作者却在文字表面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对庸医们没有一句正面的指责和嘲讽。这其实是反话正说,言在此而意在彼,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的讽刺和批判。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受得到。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45岁时的作品,在1926年一年时间里10篇作品便写成了。作者不仅写了个人的小天地,也写出了那个时代与社会的大天地。这是中国现代一流的散文作品,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好好学习。各位老师、叔叔阿姨们、小伙伴儿,这便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