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的“新农人”,能改变什么?

4月16日,雷州市覃斗镇100多名芒果种植户,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网络营销培训班,学习电商营销知识,全力做大做强“覃斗芒果”产业。

(4月20日《湛江日报》)

4月20日,《湛江日报》刊发文章,报道了雷州覃斗镇100多名芒果种植户参加网络营销培训班一事。有人可能会问,农产品放网上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果农“触网”又有什么好稀奇的?而且,这仅仅只有100多名果农去“充电”,也就是中学里两个班的人数。100多人中能出多少个“学霸”?又能给这个产业掀起多大涟漪?

在笔者看来,只要这100多名果农中,有那么三四位在插上“网络营销”的翅膀后能破茧成蝶,那么扇动翅膀的蝴蝶,就能刮起一场席卷全产业链条的旋风。而这些蝴蝶,我们姑且称之为“触网的‘新农人’”。

十年之前,当看到机械化与自动化在田间地头的普及,我们纷纷为这“农田里的工业经”喝彩,认为这已经是革命性的变化。但十年之后,当我们站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重新审视这个十年,我们会发现,农业领域真正革命性、颠覆性的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机械化与自动化解决的是种植效率问题,但这始终局限于田间地头,也就是说,始终还是停留在“产”这个环节。每当出现农产品滞销,果农才猛然发觉,机械化、自动化解决不了从田间到市场、从地头到餐桌的问题,你的果种得再好,卖出去赚得多才是真本事。

电商平台的介入、专业收购商的出现,为田间地头与市场餐桌搭起了一座“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少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但同时,果农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自家果子卖得好不好,得看这“桥”的表现。一些电商平台上,农产品同质化,质量难以甄别,即便在电商平台上开了店铺,但没渠道、没流量,只能打价格战,最终伤的还是自己。线上销量不理想,又得走线下渠道,兜兜转转,还得眼巴巴等着别人来收购。与其说是“卖产品”,不如说是“卖人情”,人面广才销得好。而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桥”行不通了,那么“卖难”就会重新出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便是其中一种特殊情况。看起来,100多名芒果种植户“充电触网”,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应对之策,但实际上,这是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的“危”,让这100多名覃斗勇士抓住了“机”,蜕变的时机提前成熟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越来越多“新农人”学会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接打通市场,只要物流足够畅通,那么就能省掉许多中间环节,让田头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这意味着,每一寸土地,都将被“激活”,直接与市场“连线”。乡村振兴,就从脚下这片土地开始。这番操作,就像足球场上利用“B2B中场”打通中路,球队核心的“B2B中场”,就是触网的“新农人”;而产销一体化,就是“全攻全守”——守住质量的底线,丰富销售的锋线。

“进攻赢得球迷,防守赢得比赛”,这在农产品销售中同样适用,再怎么花销的包装和形式,关键还是得“有料”,而且这料得“硬核”。令人高兴的是,在这次“触网”过程中,100多名种植户不仅学习了抖音、快手以及微店等营销方式,更是学习如何建立覃斗芒果溯源码系统,统一芒果标识、保证覃斗芒果品质等有关内容。就这科学的课程设置,就足以让人对其效果充满期待。

当然,我们也不要想着通过这样一个短期的网络营销培训,就能让果农立即转型,“一网打尽”。触网的“新农人”究竟能释放多大的力量、带来怎样的变化,就请记者持续跟进,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