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的样子

阳阳是我的微博粉丝,她发来的求助邮件如下:

我刚参加了一个联谊活动,大家都是冲着相亲来的。主持人把所有人分成5个组,每个小组8男8女,要先选一个组长出来,然后各个组出节目PK。

你自己的样子


我们这个组刚开始时都闷闷的不说话,我就自告奋勇当起了组长,拉着大家做自我介绍,调动所有人的情绪,所以我们组的节目挺成功的。

可是联谊活动结束时,主持人说如果有互相感兴趣的,可以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竟然都没有人来找我,反而我们组一个全程很沉默的女孩,都有人主动找她换微信,而且那个男孩还热情地说要请她吃饭。

我就想,是不是我表现得太活泼,太强势,让人觉得我爱出风头呢?是不是男人们更喜欢那些文静的,温柔的,不爱说话的女孩呢?或者,是不是我长得太高了呢?那天我特意没有穿高跟鞋,我身高有172CM,但是有些女孩穿了高跟鞋,也差不多快一米七了呀。

我觉得很困惑,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呢?

男人塑造了女人形象

阳阳的问题让我想到电视剧《渴望》的女主人公刘慧芳,——出生于1980年之前的人大都看过这个剧。我那时还很小,却记得有男人在报纸上打征婚广告,说他这辈子只喜欢刘慧芳式的女人,似乎大人们也对刘慧芳赞许有加。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公认的美女形象就是刘慧芳。

如果用8个字形容她,那就是:淳朴善良,勤劳贤惠;

如果用4个字形容她,那就是:无限付出;

如果用2个字形容她,那就是:好人。

然而到了最近这些年,刘慧芳不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美女了,甚至大家都开始看不起她,觉得像她这样不知道爱惜自己,不懂得撒娇的女人,活该被丈夫嫌弃。如今朋友圈的各种推文里,比较流行的美女形象是:年龄很大了却依然漂亮身材好,事业成功,丈夫帅气,更重要的是,丈夫还很宠爱她。

如果用7个字形容她,那就是:家庭事业双丰收;

如果用5个字形容她,那就是:高龄漂亮瘦;

如果用3个字形容她,那就是:有人疼。

你有没有好奇过,只不过三十年而已,为什么美女的标准变化这么大呢?

那么我的回答是:这算什么呢?你大概还记得,我们的母亲们年轻时,美女的标准是粗胳膊黑皮肤,粗声粗气的铁姑娘;我们的祖母们年轻时,美女的标准是柳叶细眉,轻声细气的娇羞小清新。

尼采有一句著名的话,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个变化的原因所在。他说:

男人塑造了女人形象,女人依据这个形象塑造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幻想了一个完美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女人形象,女人听见并同意了男人们的幻想,于是努力把自己变成男人想象的样子。

在古代,男人对女人的基本要求是贞洁,于是女人们把贞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古代,男人希望生育和他一样带“把儿”的孩子,于是女人们比男人还更执着于生儿子;在古代,男人限制女性的自由,不允许她们读书和工作,甚至要求她们变成残疾人,于是女人们都以残疾为骄傲,以“无才”为自豪;在古代,男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女人,于是女人们总觉得自己有错,总在内疚自责,为自己的存在羞耻不已。

你自己的样子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古代的女人必须依附男人才能活下来(不能独立思考也不能工作赚钱,她们的一切都依赖男性的给予),所以头等大事就是努力改造自己,以迎合男人的期待。

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生存更重要吗?

于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和发展,这种“迎合”就成为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深深地印刻在女人的基因序列里。

以至于到了如今的现代社会,虽然女人可以受教育,可以工作,早就能够离开男人独立生存,却依然在不由自主地关心:男人们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她们的下意识信念是:只有知道了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才知道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才知道我应该如何说话和做事。

但是,我想大声地提醒你,这是一个过时的、落后的、错误的信念。这种“迎合男人”的心理惯性,会把两性关系带往痛苦迷茫的壕沟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