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天下共主,為什麼會有“聖人可汗”和“天可汗”兩種稱呼?

劍南西川節度使


隋朝和唐朝是中國古代的巔峰盛世,這點從“聖人可汗”和“天可汗”這兩個尊號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國歷史上,兼任周邊遊牧民族尊號中原王朝的皇帝只有隋朝和唐朝的皇帝。

“聖人可汗”是隋文帝得到的尊號,而“天可汗”是唐太宗得到的尊號。那麼隋文帝的“聖人可汗”與唐太宗的“天可汗”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隋文帝的“聖人可汗”是當時稱臣內附的東突厥啟民可汗推舉的,只得到了東突厥及其附屬部落的承認。當時的西突厥以及西域諸國都不太承認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尊號。

貞觀四年(630年),東突厥被消滅,以西突厥、高昌為代表的西域各君主因此共同為唐太宗上尊號“天可汗”。可以說支持承認“天可汗”的範圍要遠大於“聖人可汗”。

其次,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基本是個榮譽稱號,就是對東突厥也沒有什麼實際控制。但唐太宗的“天可汗”擁有實權,唐太宗就以“天可汗”之名在漠北、西域設置羈縻乃至直轄州縣。

綜合來講,論受承認和擁戴的範圍還是實際的政治影響,隋文帝的“聖人可汗”都比不上唐太宗的“天可汗”。


魚羊讀史


聖人代表著智慧與仁慈

  • 聖人可汗這個稱號是當時突厥諸部尊稱隋文帝楊堅的稱號!隋文帝南下滅陳以後,統一中國!並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一世界文官制度人才選拔的先河,這是超出時代的偉大創造!至今我們都在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這就彰顯了這個制度的偉大與深遠影響!這就是智慧的象徵之一
  • 其次在對待少數民族問題上,隋文帝表現的很聰明!他深刻的知道,草原民族由於環境惡劣,騷擾南邊的農耕民族是避免不了的!但軍事手段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所以他想到了更好的辦法!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威懾,“百萬大軍陳兵邊境示威”,逼迫突厥人不敢輕易軍事冒險,然後以開通邊境互市,給個胡蘿蔔,又不至於讓突厥人民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再然後,以謀士使者以重金賄賂分化突厥各部,以分而治之!使其內亂而沒有餘力南下!怎麼樣?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這就是今天老美常用的戰術謀略!而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熟練的運用上了,挺自豪的吧!隋文帝很少用軍事手段解決外部矛盾,而是通過一些現代話說的,最高效費比的辦法,來達到目的!正是他的這種和平而又智慧的方法,避免了很多軍事衝突又解決了問題,所以又展現了他仁慈的一面!
  • 這樣一個仁慈而又智慧的人,不就是活脫脫的一個聖人嗎?所以隋文帝作這個聖人可汗可謂是當之無愧,非常恰當的一個稱號了!

天可汗代表著天命所歸

李世民,14歲從軍,18歲領兵打仗,28歲稱帝!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人間至尊了!他怎麼贏得這個天可汗稱號的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 文武全才,無與倫比!文能治國安邦,武能掃平天下!大唐大半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打下來的,不然李建成也不會這麼嫉妒針對他了!文化上,開弘文館,招賢納士,當時一大批俊傑人才都入秦王府中,可見一般!
  • 有強大的領袖氣質和泰山崩於前而巋然不動的心態!在討伐王世充包圍洛陽之戰中,軍隊已經久攻不下,而且竇建德夥同突厥進攻李唐,三面受敵,手下大將老爹都勸他撤退時候,他竟然敢率領精兵,在虎牢關擊敗二十萬大軍的竇建德,然後拿下王世充,可見其領袖氣質!化不可能為可能,這就是王者之氣!在面對玄武門之變後,李唐人心不穩之局突厥幾十萬大軍打到長安渭水河畔,自己和幾位大臣,單槍匹馬怒斥頡利可汗背信棄義,之後迫使他定下白馬之盟,可見其膽識!
  • 之後趁突厥天災,果斷出兵,生擒頡利,卻不侮辱!許以高官厚祿而待之,胡漢一視同仁!贏得萬民歸心,又展現了高超的政治家手段和偉大胸懷!所用手段都是煌煌正道擊敗對手,讓對手心悅誠服!
  • 格局氣量廣大,對待能臣干將也能善始善終,知人善用,開創貞觀之治!

綜上所述,這一系列事件,無一不代表了李世民的真龍天子氣象!天下萬民,尤其是少數民族兄弟無不對其感恩戴德,給予天可汗稱號,是所有民族的可汗,這也是恰如其份的褒獎了!


現代政治


隋唐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一個巔峰時期,周邊遊牧民族都紛紛歸順,有天下共主的盛壯。這一點從"聖人可汗"和"天可汗″兩個尊號就可以看出來。那麼這兩個尊號又有什麼不同呢?

"聖人可汗"是大家對隋文帝的尊號,"天可汗″是唐太宗的尊號。

"聖人可汗"是東突厥啟民可汗對隋文帝稱臣內附時,首先推舉,後得到各附屬部落認同的,而西突厥及西域各邦還不太承認,不願接受。貞現四年,東突厥被滅,以西突厥、高昌為代表的西域各君主則共同推舉,唐太宗尊號為"天可汗"。因此,從征服範圍講,"天可汗"更廣於"聖人可汗";從推舉人講,是兩個主體推出的尊號;從受尊號帝王講,是兩朝兩皇帝;但唐朝的"王可汗"對於西域各邦是有實際管理的,可以說更體現了天下共主的威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