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怎樣的?可以稱為“聖人”嗎?

邱水書


曾國藩,清末中興第一名臣,諡號文正,是政府官方給其最高的評價。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軍事家,湘軍的開拓者。

其人為人嚴謹,時刻內修,內省。然因在圍剿太平天國,殺戮太重,被人稱“三角眼”、“曾剃頭”。可謂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此人太過宏大,我從三個微觀視角解讀下:

一:入聖之基:小楷日記,一日三省

曾國藩給自己規定學習日程: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這是必須完成的課程下限。他通過寫日記,對自己的性格、脾氣進行反省。對每一件出格之事,長按聖人標準約束自己,改過要從自己做起,而且改過要從速,意識到了馬上就要改。

曾國藩對自己要求非常嚴厲,近乎變態,它要自己每一分鐘都展開對自然本性的搏殺,那真是針針見血,刀刀剜心,懂得反省自己,做得不好的想辦法改善,做的不好的繼續發揚。

二:未曾謀面,斷三將命運:《冰鑑》識人,知人,用人

曾國藩著有一本——《冰鑑》,是一本很有名的識人、相人文獻鉅作。曾國藩一雙三角眼,常盯得下官不寒而慄。曾國藩接待客人來訪時,會長時間盯著來客,久而不語,暗自觀察品德和才能大小,以斷其將來。

咸豐年間,曾接見三人,三人在廳久侯。曾國藩沒去接見,就讓三人離開了。

臉上帶有麻子的將軍,認為受到了羞辱,面紅耳赤,急躁起來,想要打人的樣子。

曾國藩說,這個人是個將才,堪為重用

高個子的將軍,則一直從容不迫地耐心站著,為人沉毅成穩。

曾國藩認為此人必會在政界有番成就。

矮個子,眼神飄忽,來回張望,裝腔作勢,掩飾自己。

曾國藩認為這個人沒有多大出息。

後道:

第一位臉上帶麻子的是最後率兵打到臺灣,以弱勝強,最終大敗法軍的名將——劉銘傳。

第二位沉著老練的將軍,前後兩次任兩廣總督,成為鎮守邊疆的一方大員,名張樹聲。

第三位矮小的那位將軍,具體是誰,未知。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三:成文,成事,成人

曾國藩天資普通,考取功名也是一波三折,非順風順水,後成為大造化,憑的就是百折不撓的不服輸精神。說其成文有《冰鑑》《曾國藩家書》,皆為後世治家、修學的圭臬。

說其成事:曾剿滅太平軍叛亂,救清政府於水火,為清朝續命幾十年。官至兩廣總督,晉升為大學士,諡號文官的最高評價“文正”。

說其成人:門下弟子皆治世能臣:李鴻章、吳汝綸、張裕釗、黎庶昌、薛福成、彭玉麟,可謂有教無類。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有,外交家,書法家,文學家,實業家。李鴻章就更牛逼了,成為大清的裱糊匠為洋務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綜述以上:從歷史的視角來看,曾國藩推動歷史的發展,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化及名族資本主義做出了傑出貢獻。

其次,他的思想“耕讀”、“內省”、“治家”等對後世影響深遠。

總之,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洋務先驅,思想文化名人,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其為人為官的處世之道,值得後人思考學習。要說其是聖人,也是實至名歸吧。





庶民財經


好吧,今天我來回答:“曾國藩是怎樣的?可以稱為“聖人”嗎?”這個問題。

曾國藩(1811一1872),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有人說 ,曾國藩是中國古代之最後一人,中國近代之第一人。說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完”人就是“聖人”麼?我覺得“聖人”太神聖,太至高無上,太完美無缺,太讓人崇拜…但,曾國藩資質實在普通,是通過後天的獨善其身,不斷學習,磨練,成長最終成功逆襲為超凡脫俗的英雄豪傑人物的。不比孔子這樣得天獨厚,自帶光環。與其說曾國藩是一個遙不可及、十全十美的“聖人”還不如說曾國藩是一個可以模仿的成功者,可以學習的人生大贏家。以下,就來談談究竟我們可以向曾國藩學習些什麼?

一、早起

曾國藩主張: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一勤天下無難事。曾國藩天天堅持早起,無論晴雨,他都能“聞雞起舞”,早起之後,他訓練軍隊,處理各項事務。他不僅要求自己早起,還要求家人以及自己的下屬天天早起。

二、讀書

一部《曾國藩家書》,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曾國藩認為他所有的成就都是閱讀所賜。他告誡子孫:“餘不願(爾)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有人說,曾國藩是千百年真正成事的書生。一心仰慕聖賢之學,窮經皓首,埋頭書海,孜孜不倦。讀書,是曾國藩每天的必修課,每日必讀並記錄心得語,真可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三、守拙

《道德經》說:“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說實話,曾國藩並沒有什麼優良基因,他的父親曾麟書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直到43歲,才勉強過關。到了曾國藩這裡,他考了9年,21歲才中秀才。曾國藩從小就被譏笑為“愚蠢之輩”,左宗棠評價:“才具稍欠開展”言外之意就是腦子不靈光。曾國藩也有自知之明,自知平庸愚鈍,所以,比別人能堅持,肯付出,從不投機取巧。曾國藩的科舉之路,比較同時代名人,其愚笨一目瞭然。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梁啟超11歲,曾國藩21歲,但一旦開竅,立馬一鳴驚人。中秀才第二年,他中了舉人,舉人四年後,他就高中進士。打通科舉之路,曾國藩靠的全是笨功夫,不走捷徑,不玩心眼,認認真真,除了勤奮還是勤奮。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勁。他從不求什麼奇思妙想,只喜歡打呆仗。湘軍每攻打一個城市,並不是急著跟太平軍開戰,而是修牆挖壕。曾國藩攻城,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兩年。等戰爭一結束,城外地貌都被湘軍徹底改變。太平軍最擅長野戰,大規模高速度調兵,而且善於用計,經常搞圍魏救趙之伎倆,但遇到曾國藩一點辦法也沒有,曾國藩就用“結硬寨,打呆仗”的笨方法打敗了最聰明的太平軍。

四、自律

曾國藩有句名言:”律己無聲,不怒而威”為了修煉自己的品格,曾國藩發誓要成為聖人:“不為聖賢,即為禽獸”。如何踐行呢?一:每天寫日記,自我反省;二、每天靜坐,心如止水,心無旁鶩;三、每天早起,決不戀床;四、讀書不二,一本書沒看完,決不翻看其他書籍;五、讀史,每天至少讀十頁史書,即便有事也不間斷;六、謹言,少說話;七、養氣;八、保身;九、日知其所亡;十、月無忘所能;十一、練書法;十二、夜不出門;十三、慎獨;十四、主敬;十五、求仁;十六、習勞。

五、氣度

曾國藩的氣度其實也是後天培養的。曾國藩說:心至寬,人生方能海闊天空!曾國藩年輕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時有一位同學處處為難曾國藩,曾國藩靠窗看書,他說曾國藩擋他光線;曾國藩晚上讀書,他說曾國藩吵他睡覺;後來,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卻說曾國藩奪了他的風水……行為實在囂張得連一旁的同學都看不下去了,紛紛為曾國藩打抱不平,但曾國藩只是和顏悅色地勸阻同學吵架,像無事人一樣,真正氣度不凡。還有就是四十歲之前的曾國藩一心想革除官場流弊,不但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整個京城官場,走到哪裡都是唾罵和白眼,即便他回到湖南,也還是罵聲一片:他動了別人的奶酪,斷了別人的財路;他傷了文官們的面子………總之,四十歲之前的曾國藩處處碰壁,頭破血流。四十歲之後,曾國藩像是讀懂了《莊子》處事變得融通豁達起來,已經沒有了他不看不順眼的人和事,基本到達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的境界,有時寧願吃虧也不傷和氣,真正的寬容大度。

六、格局

格局指一個人的眼光、見識、膽識、胸懷、氣質、氣度、視野。大格局者,擁有寬闊心胸,不會小雞肚腸,不會斤斤計較。曾國藩和左宗棠作為同僚幾乎天天爭吵,甚至左宗棠多次彈劾曾國藩,但當左宗棠在西北作戰時,只有曾國藩不遺餘力的支持他。真正的心胸寬廣,肚量如海。

最後,縱觀曾國藩一生,在立功上,他創建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在立德上,他修身律己,幾乎完美;在立言上,他留下千萬文字《曾國藩全集》這其中包括《曾國藩家書》。“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從這個角度來講,曾國藩的確可稱“聖人”。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有人評價曾國藩為“最後的聖人”,也有說法是曾國藩只能算“

半個聖人”,我認同後一種說法。

古人對聖人的標準是:“立功,立德,立言”。立功就是要建立大的功勳;立德就是在建立功勳的基礎上,而不能驕傲自滿,要品德高尚,人格完美;再看立言,不光要有功勳,品格完美,還要把自己的思想,和經驗感悟著書立說,供後人學習。中國上下五千年,有幾人靠讀書超凡入聖呢?

第一位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推行教育,創立“儒學”。

第二位是明朝的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

曾國藩雖然做到了立功立德,卻沒有系統學說,理論上差了點。他立志做“聖人”,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後人也尊他為“聖人”。

我們看看曾國藩的“功與德”。

他天資平平,家境一般,考了六年才考中秀才,立志苦讀,之後一路舉人,進士,至翰林,終獲功名,成了晚清重臣,建立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為風雨飄搖的晚清打了一針續命針。

曾國藩一向耿直,在官場吃了不少虧,到中年,反思改變,終變的圓滑老道,財務上“外濁內清”,上下交好,以至後來很多人要跟著他造反。但他一直嚴於律己,生活節儉,不貪不腐,忠君愛民!

曾國藩死在任上,被封為“文正公”,這是滿清對漢人官員最高的榮譽。

曾國藩雖然沒有著書立說,但並非沒有思想,他經常寫日記,寫家書,自我反省,教導後人。當今世面上就有很多研究曾國藩的學說,涉及情商,職場,教育等多方面,可見他的影響力之大,據說,毛澤東都很佩服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