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工農兵政府舊址:永不褪色 紅色政權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永不褪色 红色政权

俯瞰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 张露丹 供图

【概况】

4月14日,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迎来了今年第一场主题教育活动,来自株洲市公安局的30多名民警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瞻仰了革命旧址,重温毛泽东、谭震林等在茶陵开展艰苦斗争、建立和保卫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情怀。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是毛泽东主席亲手缔造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坐落于茶陵城关镇前农村三角坪,占地18000多平方米。旧址的前身是南宋至清代的州衙,始建于宋代中叶,整个建筑属于徽派风格,中轴线上建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七进院落。

茶陵工农兵政府是1927年11月28日中国革命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中央电视台1997年10月27日特别节目《井冈山》中介绍说“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乃至今天的中南海国务院都是从井冈山洣水之滨的小屋里走出来的”。2004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茶陵在原址上重新修复了工农兵政府旧址,2007年开馆。2017年底,茶陵对旧址改造和重新布展。

【故事】

一座牌坊,见证初心

走进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穿过仪门,一座牌坊最先映入眼帘。只见正面书写“公生明”,两旁还有一副对联,写着“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官无私谒举头即见九重天”,背面书写“清慎勤”,且有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永不褪色 红色政权

书有“公生明”“廉慎勤”的牌坊。记者 陈洲平 摄

“这座牌坊建于南宋时期,但其教育意义仍适用于当下,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是茶陵红色革命成长壮大的重要养分。”茶陵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曾年青告诉记者,牌坊上的文字照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公道正派,做为民务实清廉好公仆。

曾年青介绍,1927年以前,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办公区,当时的政府只为富人服务,不管穷苦百姓死活。

1927年11月15日,毛泽东命令部队下山攻打茶陵,经过3天战斗,于18日攻克茶陵城,成为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之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当时工农革命军没有管理经验,团长陈皓不顾毛泽东的叮嘱,绕开宛希先成立一个新政权,名为“县人民委员会”,派谭梓生当县长。谭梓生本人对于红色政权里的县长如何当心中无数,只好照旧政府那样升堂审案,纳税完粮。由于陈皓的旧军队积习很深,一味贪图享乐,命令部队每天“三操两讲二点名”,不去打土豪、筹款子,没有经费找商会要或者搞摊派。人民群众根本不敢也不愿接近政府,批评“人民委员会”是“换汤不换药的衙门政府”。

毛泽东对“新瓶装旧酒”式的人民委员会提出尖锐批评,号召彻底打碎旧政权,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1927年11月28日,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下设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新人民政府爱人民,派工作队分赴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建立区、乡工农兵政权,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深得群众拥护,吸引了广大农民投身革命,茶陵大地涌起了红色浪潮。一大批茶乡子弟经历血火洗礼与生死考验,在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征程中,留下勋绩和雄风,涌现出谭余保等著名的党史人物,诞生了2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全党同志要严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史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2009年,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被列为湖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这座书写“公生明”“清慎勤”的牌坊成为开展公正、廉政教育重要载体。

【路线】

1.从株洲出发,经京港澳高速——衡炎高速——茶陵西或茶陵东下——茶陵县城州衙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2.从株洲出发,沿莲株高速——武深高速——衡炎高速——茶陵西或茶陵东下——茶陵县城州衙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永不褪色 红色政权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张露丹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永不褪色 红色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