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原创 察网时 党人碑 2020-04-15

很多基层牛皮糖型的人物,他们几句话就能搞定;社区里家长里短,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孤寡老人的住址与脾气,他们往往比下沉人员更熟悉。工作更有效、最关键的是,他们很多人一直在一线,没有逃避脱岗,冒着感染风险,在各种压力困难下,坚持熬过来了。所以,我一直是这个态度:做了总比不做强!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党人碑按】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我们论坛里一位下沉到武汉基层社区的同志写的。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和他的同志们、朋友们,奋战在一线,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陆续写出了一些东西,比如前面我发过的,谈武汉的蔬菜供应和肉食采购与分配。

这篇也是当时写的,我很早就存在草稿箱,一忙自己的事儿,就忘了。正好有关方面在征集《武汉抗疫日记》,我把这篇文章重新编辑推出,因为有位读者朋友说的好:

“应该让真正的《武汉日记》留下来!”

我是学宋代政治制度史的,就我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而言,我觉得抓紧收集一手的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是如何做,做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工作手册,其史料价值之宝贵,历史会给予合适评价。其实,这也是邓小南先生所谓之“活着的制度史”。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共识,然后才适合对那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做准确评价。

这次新冠疫情,社区这个层级是在不情愿,无准备的基础上,突然被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决战当中。

回忆新冠没有爆发的日子,大家回忆在你们的印象里,周围的社区,何时能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其能力和资源能做出多大的事情?

虽然社区是基层政权组织街道的延伸,名义上的居民自治组织,但其实是个没啥权没啥事、没啥钱的寡淡去处,是个扯皮杂事多,升迁又无望,工资紧巴巴的地方。

说白了,养养闲人也就罢了。

人员配备自然都是随机凑合,工作能力强,有上进心的绝对留不住,所以多见来过渡的小年轻、中老年临时工,还有不为收入,只为身份的婆婆妈妈们。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大部分居民平时都归各单位管理,只是回家吃个饭睡个觉,与社区没啥交集。各种单位门店,自有卫生、工商、城管各行政部门约束。社区实际能管理的,只有些退休人员、孤寡老残。一个几千人社区里,真正经常和社区打交道的,可能就百来人以内。

如果是个以小区居多,物业齐备的社区,大部分事情矛盾,在物业一级就处理得差不多了,社区的存在感就更少。

七八号人,管着几十上百号老弱孤残,调解着手上处理不完的杂事,暂时风平浪静。

疫情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进入抗疫战斗之后,除了还在运转政府和医疗等单位以外,原有社会里基于行业,基于企业的人员管控渠道全部失能化。唯一还能下到居民身边的,就只剩下街道与社区了。社区一夜之间变成了工作巨多,权力巨大,责任无限的一线。

社区里几千号形形色色的人,全都瞬间纳入了社区管理范围:

搜集发热病人信息统计报送,配合实施接触者隔离,进行发热病人转运,封城条件下解决困难人员生活问题,管控几千人的日常行动,全面封锁小区以后,又把几千号人的吃喝拉撒全背到身上。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而基本队伍,还是原先社区那几个人。

这就如同苏德战争爆发后,一群平时只是搞点军训活动的工厂预备役人员,塞入了一大群未经训练的平民,一下子变成了XX师XX团XX营XX连,要去堵住德军装甲矛头的某个必经居民点。

社区人员中,很多的人的身体,胆略,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业务素养是远达不到抗疫战斗理想需要,这也是不断以来此起彼伏出现各种幺蛾子事件爆发的源头。

但是形式逼人,即使他们不想干,也必须工作到疫情结束。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所在地方可能X号就开始封锁小区,几号就开始XX工作。

很多地方的防疫工作组织得很好,这是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的丰碑。但风暴中心,基层面对的局面,困难而复杂。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我所知道的一个社区,网格员加社区干部不过八个人,封城后不到一周内,几个临时工辞职,两个人在工作中确诊。那时还没有两山,没有方舱,没建学校隔离点。工作接触较多的几位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自己回家隔离,最危急的时段,只有两位自认为与确诊同事接触还比较少的工作人员,坚持维持社区一线。

这时候,社区里还有几十个没有病床的确诊患者,疑似和他们家里的密切接触者。封城大逃难后,还有哪些老弱孤残被留在社区,需要救助;私家车交通封闭后,还有哪些居民有出行需求?

他们都需要摸排到,都需要考虑到,都需要照顾到。

上级街道,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想像其他地方一样,冒出个患者,区、街道、职能部门一起出现解决病人运转,密接人员控制,那只是奢望!

没有支援,社区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而支援的到来,也远没有那么顺畅。非疫区和江城两个巨大的区别,就是避免聚集压力与传染恐惧压力不一样,导致疫情发展前期力量不足。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就是我曾说过的,别的地方,自备口罩用一天,临时强制一批人出来,就能解决很多问题,风险不是太高。但换做疫区高发地段,你提供不了装备,掌握不了人员病情,强制调集人员来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又创造一次小规模传染爆发。

随着封锁不断升级,全面小区封锁加剧了组织不力这个问题。大量人力被零散化锁在居住地附近,难以有效动员人出来,形成不了组织化力量。

如果只是个一般灾难,假设是抗洪。可以按单位包干若干堤防。剩下的人员,后勤,管理,交通运输,大部分都可以依托单位自有组织与力量来完成,效率可以很高。

换成“新冠”,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全是瘫痪状态,其所有车辆,工具,人员相当于凭空消失。而追责制度下,谁也不敢轻易召集人恢复组织度。

这种情况下,唯一还能能做抓手的只有社区,然后就被压得半死不活。

上面在临时难以理顺组织的状态下,也只能动员号召所有人员力量,就近靠近居住地所在社区,如同一年前的电影《流浪地球》一样,用数量来做饱和式救援。怕死的自然躲着不来,或者签字就跑了。靠着人数够多,总能筛出一些能帮上手的人,然后暂时凑合下去。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这里有很多平凡的人:

有已经退休的社区干部,拿着家里所剩不多的口罩,重新回到岗位;

有党员居民二话不说,叫上妻子一起上阵,承接了从没做过的社区消毒任务,进患者家消毒;

还有刚刚退伍回来没多久的小伙子,主动找到社区问还要帮忙吗?然后承担了最累的购药志愿者任务,天不亮就要去重症药房门口排队,然后挂满药袋子,把老人们的救命药运回来。运回来还有可能被居民误解,可能还要挨骂。

可即便如此,一切工作运转还是有些磕磕碰碰。

如何将靠近社区的人员组织好,把那些积极的,不那么积极,偶尔出现的人力全用起来,是个复杂的问题。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各种义务、非义务的志愿者,各种下沉人员的管理和调配,对于原有社区班子来说是一团乱麻,即使想慢慢理清,也没有时间了。

有正式文件对接的还好一点,那种没有强制义务的人员,如何实施管理?

一个合同制的,年纪临近退休的非党员网格员,如何指挥一群来源各异企业中层管理,事业单位科级、处级干部,热血小年轻志愿者?

除了凭借双方自觉自愿配合,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倚仗了。

说白了,全凭良心啊!

各社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动员力量任务艰巨,上级支持与掌握资源不足,而面临的任务又是源源不断。毕竟背后已经是莫斯科,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所以这个根本矛盾无法解决,各种新闻里的乱象就无法彻底避免。

抛开所有上级部门的责任与支持,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想社区干部和组织是怎样的呢?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一、能充分运用手段高效管理协调上百人的社区干部,对口单位下沉人员,专职志愿者,非对口单位就近下沉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充分发挥其中专业人员技术优势和个人特长,进行层级组织管理,形成有合力,团结协作的战斗队伍;

二、能统筹安排社区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安排调配人员,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完成人员封锁和疫情统计,有足够卫生知识技能储备,能掌握安排卫生防疫,病患,密接的隔离交接工作。有足够物流知识技能储备,安排辖区内管理5000人的个性化物资保障,对接社会化的物流,仓储,商业企业;

三、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善于宣传,能发动群众,建立各种微信群阵地,对接5000以上因封城而产生各种思想意外的居民群体,熟悉舆情控制和战斗技巧,熟悉网络思想阵地,无后遗症的控制、处理大约百分之一的先天不配合管理的人群;

四、还要有足够的行政经验与资源,该哭穷哭穷,该高调高调,在行政体系中争取各种防疫与生活物资,争取各种政策和外部专业力量配合,实现辖区利益最大化。

这相当于是一个5000人的大型企业,一个百人级别的管理团队,这是一个涵盖了物流,卫生,舆情管理,心理康复的复杂工程。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可您想想,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这样的条件下,搞出优秀成效的干部和班子,只当个毫无存在感,收入也不高的社区书记,无编制网格员,是不是太屈才了?

现在整体的基层运作,实际是个打了各种补丁,增添了无数额外功能的老爷车。大约相当于卫国战争突然爆发,被德国鬼子的“闪电战”打得几无招架之功,苏联临时拼凑的T60轻型坦克,只是勉强保证能运行。离居民们的高标准期望,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大概到封锁结束,也不大可能改造得完美。

还在一线坚持的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们,无论学历,还是资历,的确不能算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素质最高,最优秀的一群人。

有些人年纪大,电脑手机也不大会用;有的人工作习惯还比较散漫,做事情很慢;有的人习惯按部就班,不习惯担责;有的人文化层次也不高,不熟悉各种法律政策,还有人与居民沟通缺乏技巧。他们日常习惯只是几个人配合,对接那么几十号喜欢找社区的居民。

现在突然要管理、处理几千个想法各异居民,组织接近百人的工作队伍,每天处理装卸、分发几百份爱心蔬菜米油,组织分发大量团购物资,去药店抢药,去超市抢肉。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很多地方可能做得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看着就令人着急。

但是他们的确也有很多的长处:

很多基层牛皮糖型的人物,他们几句话就能搞定;社区里家长里短,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孤寡老人的住址与脾气,他们往往比下沉人员更熟悉。工作更有效、最关键的是,他们很多人一直在一线,没有逃避脱岗,冒着感染风险,在各种压力困难下,坚持熬过来了。

所以,我一直是这个态度:

做了总比不做强!

在这场疫情的危局之下,如果他们的工作还不那么完美,甚至是出现了种种问题,请大家在愤怒批评之余,能勇敢站出来,加入社区的志愿者团队,为自己家园,为邻居亲朋,为自己家庭的安危,贡献自己的一份资源和力量。

他们可能做得不好,你的能力也许更强,素质也许更高,你出现了,那么工作成效不就扭转了吗?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也许你能帮分发转运物资,维持秩序;

也许能组织居民团购,减轻物资供应压力;

也许你能帮忙统计核实你所在小区暂留居民,需帮扶人员各种信息;

也许能帮忙制作几个电子表格,打几个给居民的宣传文档;也许你能贡献一技之长,当个维修工,理发员,重装下计算机系统,配置下无线路由器,解决封城状态下居民服务缺乏的问题

……

你甚至不用冒险出门,只要能联系到某人有闲置的三轮车,哪个单位有不那么忙的,有通行证的运输车,甚至冷藏车,哪怕只是找到几个可靠的网络商家和团购渠道,你就能解决你所在社区居民的不少实际困难,让社区工作运转更加有效率,让胜利的天平再倾向人类几分。

「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汉社区志愿者眼中的真实基层

只靠发泄,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并致敬图片中,这些普通英雄的琐碎奉献。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党人碑的熟人茶馆”,授权察网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