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回流?怕是躲不过真香定律

近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提议,为吸引美企回流,美政府应100%埋单回流成本。在疫情的冲击下,各国都开始认识到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结构是多么重要,再加上川建国同志上任以来,一直在实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让这个提议在这个时间点发酵起来。但是,即使美政府愿意出这个钱,美企估计也不太愿意花。咱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分析这个事,究竟能不能躲开“真香定律”。

首先,是成本。虽然美政府愿意为回流成本埋单,但做过生意的朋友一定会有感触,对大部分生意而言,与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相比,店铺开张所需投入的前期成本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举个例子,你如果想在三四线城市开店,那你需要准备的资金就是前期房租加上装修费用,再加上进货费用和一部分准备金,就可以开张了。但是做生意,开张其实是最简单的部分,在后续的经营中,你得雇几个人吧,于是就多了每月固定支出的人工费,你还得不断进货出货吧,所以就有了进货费和部分交通运输费,你想卖货,就得有宣传,有宣传就得有广告费,而真正做的好的商家,广告费一定占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还有每月房租、售后成本,做的好点的商家,还会有网络、日常补贴等方面的成本,这些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是远远高于一开始投入的成本的。所以对美企来说,即使由美政府100%为回流埋单,这个吸引力,也不一定有多大。

其次,就是产业链。公司选址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产业链,比如一个运煤的公司,肯定不想他的车停在果园附近拉活。公司选址,一定希望选在附近都是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方便交流,减少成本,还能更好的应对危机。也就是说,美政府如果想搬,就必须全产业链一起搬走,美政府真的能组织起有效的行动,并埋的动这巨大的单吗,而且,完整的产业链其实就是完整的供求体系,你能把创造财富的供给搬走,但是能把消耗财富的客户搬走吗?疫情挑战全球,全球贸易主要参与过国陆续按下暂停,而中国却早早完成了对新冠的控制,这就使得中国成为了苹果、德国大众等外企在疫情期间唯一能营业的宝地。即使你能把这些企业悉数搬离,但你能把中国的消费者搬到美国去吗?

然后就是商业环境。美政府想回流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这个也是美国大选的重要宣传噱头),而商业环境的稳定,对这些能产生大量就业的企业,有着极其致命的影响。但是,美国如今的政治经济体系,是极其不稳定的:第一,党争,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争斗的愈演愈烈,为市场带来了政策的极其不确定性;第二,工会,美国的工会制度形成了和企业明显对立的势力,本来是为平衡劳动力与企业的关系,但工会的过于强大,挤压了企业的操作空间,致使其抗风险能力差;第三,过高的资产负债率,美国有钱,但美国人消费观念开放,没有存钱的习惯,很多时候都是借钱买东西,有钱了再还,这种模式平时还行,一旦遇到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立马就会发生流动性危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川建国同志最先做的不是大力控制疫情,而是立马向市场撒钱),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美国商业环境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变差。

所以,不好意思,即使美政府有诱人的政策,但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美企也不一定能躲开真香定律,不信,大伙去看看特斯拉上海建厂后,马斯克那张大牙都要快要笑掉的表情,就知道了。

与“美企回流”相比,真正值得中国注意的,其实是她的姐妹“去中国化”,这看似差不多的两个词,其实也蕴含了诸多的不同,咱们下篇再详细唠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