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快报: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带群众寻找致富路

在抚宁区留守营镇沿沟屯村,有这样一位妻子——她不仅是农资销售店店主、种植技术带头人,还在17年里对患病丈夫悉心照料、不离不弃。她的事迹被村民广为传颂。她叫宋雅萍。

1998年,宋雅萍夫妻俩先后下岗,不久后,夫妻二人在村中开办了一家农资销售店。“当时生意不错,我们一家人感到很知足。”宋雅萍回忆,2003年,丈夫邹坤突患重病,深度昏迷。经过两天的急救,醒来之后不会说话,身上一碰就疼。“为了尽快确诊,我们转到市第一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宋雅萍陪着丈夫艰难地挺过了7天急救期,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忍着腰椎间盘的疼痛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还牵挂着家里的孩子、老人和店里的生意。28天后丈夫出院,虽恢复了语言和行动能力,但双腿依然一碰就疼。宋雅萍继续扛起生活的重担,一边悉心照料病中的丈夫,帮助他康复、定期复查,一边在公婆的帮衬下维持着农资销售店。

眼看着生活一天天步入正轨,丈夫的病却再次复发,医生告诉宋雅萍,这种病复发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达90%,最后可能人财两空。“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儿——治!只要人能活着就行!”宋雅萍说,经过一天一夜的奋力抢救,邹坤虽被再次从生死线拉回,但双腿却不能走路。之后,宋雅萍带着邹坤四处求医,每天熬药、喂药、针灸,却始终不见效果。“一次在北京检查时发现他脊椎有钙化点,致使双下肢运动神经深度受损丧失行动能力。医生告诉我手术意义不大,将面临终身瘫痪。”宋雅萍说,因为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邹坤一度意志消沉,拒绝治疗,也不愿出门与人接触。“我只能鼓励他配合治疗,让他来店里帮忙。慢慢地,他逐渐打开心结,和我共同经营小店,还时常义务帮助村民修理各种农用工具。”

近年来,为了搞活因治病落荒多年的生意,偿还看病欠下的债务。夫妻二人谋划着二次创业。宋雅萍认为,做生意跟做人一样,讲究的是诚信。为此她把重心放到了学习生产技术上,考虑周边种植韭菜和生姜的农户较多,她通过外出考察、网上学习、请教专家,认真研究种植技术。村民有不懂的问题都来找她,她一一解答,时间长了,她不仅仅是做农资生意的销售店店主,在村民眼中,她还是种植技术带头人。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学会使用微信组群,“我组建了韭菜、生姜两个微信群,涵盖了120多个种植户,随时随地用所学知识给村民解疑答惑。”随着生意的逐渐红火,宋雅萍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去年,全家被授予省级“最美家庭”称号。

河青新闻网编辑肖延昭丨平台主编张永忠丨监制耿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