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他人创业 圆自己梦想

老师义务讲,学生免费听,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上课的场地由爱心企业赞助。6年前,在没有任何政府投入的情况下,23岁的冯玉琴硬是开办起了这样一所完全公益的青年夜校。

6年来,这所青年夜校举办国学、营销、电商等方面的公益课堂212期,累计听课学员达2万多人次,为晋城有志于创业成才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学习提高的平台,米粒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总经理冯玉琴也因此被称为青年创业者的“圆梦人”。

2011年,20岁的冯玉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某媒体记者站工作。两年后,她在晋城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可异乡创业的艰难超出了最初的预想。“当时我身处异乡,没有亲人朋友,特别怀念校园时光,渴望有一个可以像学校的环境,既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结交朋友。”当时她想,如果有人能给她在创业方面指点一下迷津就好了。一次她和朋友聊天时,朋友建议她创建一个可以让青年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让她动了心思。

说干就干。2014年6月初,冯玉琴建立了一个青年学习交流的微信群,随着口口相传,申请入群人越来越多。之后,她开始寻找上课的场地。而就在这时,晋城市儒家文化促进会向她伸出了援手。

2014年6月27日晚7时半,青年夜校第一课如约开讲。10名学员聆听了关于《做人与创业》的课程。

“因为讲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效果很不错,我们就开始做第二期课的准备了。”

为了让学员们有更多的收获,冯玉琴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出点子,想办法。比如将一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60分钟学习,20分钟交流,10分钟互动游戏。

在这之后,尽管也曾面临缺场地、缺老师等种种困境,但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冯玉琴硬是顶着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让青年夜校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听说青年夜校纯公益,都会质疑冯玉琴创办的初衷和目的。“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流会成为两种思想。”每每有人问及当初创建青年夜校的初衷,冯玉琴只回答这一句。在她看来,看着和自己一样陷入创业迷茫的年轻人走出困境,看着朝气蓬勃的团队蒸蒸日上,比任何物质的获得都有成就感。

夜校越办越热闹,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到2015年,夜校累计学员达8000多人。

“这些学员中2/3的人有创业需求,一部分是没工作想找个项目自己创业,还有更大一部分是有工作,但还想再做点小生意。所以为了给夜校的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和几个朋友创建了米粒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冯玉琴敢想敢干的性格再一次成就了她,在当地人社局的支持下,她获得很多政策红利,比如:创业者入驻免房租,免费提供证件代办等等。2016年很多房地产和写字楼都开始做创业孵化基地,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米粒儿孵化基地风生水起,每天前来参观的同行络绎不绝。

“我们之所以做的能比别人好,有三方面因素。首先,我们的初心是为夜校2/3的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有需求,才去做的事,而不是我有个写字楼去招商。其次,做创业孵化基地,得先有创业者,我们有青年夜校这样一个获取创业者和培养创业者的平台,所以很容易就招商完成了。再有,我们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人社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有各种政策给到创业者。”对于孵化基地的未来发展冯玉琴信心满满。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很多物资不能出口,更严重的甚至不能跨省销售,所以导致很多产品滞销,为了让产品销售出去,今年7月,冯玉琴创办了另一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公司,受当地政府委托,助力全市农产品销售。“上周我们完成了全市农产品统计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在本地最大的超市建立产品销售展区,以及对接机关食堂及市场饭店优先采购本地食材。”冯玉琴依然很忙,因为她是助力青年创业路上奔涌的“后浪”。

本报记者李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