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一個小小的冠狀病毒,為什麼能改變世界的面貌?

總叨叨


就是因為它小,是細菌的萬分之一,所以藥物找不到它殺不掉它,它隱蔽性強,初期發現不了,進入細胞瘋狂複製,適應性強,在環境中可生存5天,耐寒耐中溫,發展快,得病幾天直搗要害肺部,治好了也影響肺功能。獨特的RNA結構使它變異性超強,現已發展到4 5代病毒。人類在現有科技條件下,對付病毒只能隔離,研製疫苗快則5年,慢則幾十年,禽流感一戰時就有,現在不是也沒疫苗,真拿病毒沒辦法。


blue30000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當然,還有其它瘟疫,如倫敦大瘟疫(1665-1666)、米蘭大瘟疫(1629–1631)等,這些瘟疫都直接造成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使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陷於停滯,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效應,更有甚者產生政治鬥爭、階級衝突和民族對抗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如查士丁尼瘟疫就爆發在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橫掃北非、征服意大利,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瘟疫使東羅馬帝國的中興之夢化為泡影。再比如明代,疫病更為頻繁,約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數量巨大。崇禎年間華北山西發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慘絕人寰,乃至“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崇禎十六年疫情更是嚴重,至“死者數百萬。”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於有人將明代滅亡和鼠疫聯繫起來。這些歷史事實都在說明了一個問題:疫病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危害。

病毒小,小到肉眼看不見,真是“眼見都不為實”,我們人類不得不依靠顯微鏡才能證明其確實存在的事實。它存在,存在在我們賴以呼吸的空氣,存在在我們所使用的器物,存在在我們的衣著,存在在我們的親朋好友等等。他們與我們是如此之近,如此密切。而我們需要出行,需要交往,需要工作,需要學習,需要過正常的生活,可是疫情的殘酷事實又不得不提醒我們對待這“小小”之物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慎之又慎。因此,疫情在改變人們的思維、交往、出行、購物、飲食等方面的習慣和方式。

疫情不僅影響到個人,大到國家會更注重衛生防疫工作,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衛生防疫措施,加大衛生防疫的投資力度,更加註重衛生防疫的科研攻關力度,大幅度增加公共衛生防疫設施,從國家層面更加註重科學引導全體公民公共衛生防疫素養的提升,更加註重努力構建安全健康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是從疫情已來全國經濟社會停擺,停工停產付出巨大犧牲總結出來的。

全世界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疫情面前,哪個國家也不能獨善其身,因為世界是一體的,在涉及到人類生存核心問題上,各國之間更應守望相助,共同分享抗疫的經驗,共同分擔抗疫責任,共同有效應對疫情,齊心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這一理念,隨著世界各國疫情的急劇變化會變得越來越深入人心,人類因災難會更加維護世界和平。


春風十里待君來


病毒屬於微生物,微生物分為很多種,我們所熟悉的是細菌,真菌,病毒等,人類容易被這些微生物侵蝕被感染,目前細菌能被人類感染後殺死,真菌感染後也基本可控制,但是病毒比細菌和真菌還要微小,人類被感染後也可以殺死病毒,但是殺死病毒後也要殺死他的寄宿主,也就是人類的細胞,為什麼人類跟病毒共存了這麼多年都沒有事,其實病毒和人類共同生存處於平衡,但是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新病毒,所以他要怎麼跟人類生存平衡就需要人類和病毒相互適應,所以一個小小的冠狀病毒,足以改變人類的世界面貌。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追星了,讓我們年青下一代對科學更加熱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