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文/任紫陌

周國平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亦是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深受尼采的“悲觀主義”影響,周國平也不願意去否定人生、否定人性。他要在悲觀主義的前提下肯定人生,要去與“悲劇”抗爭,並賦予人生意義。

所以,周國平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化作了文字,寫出了《人生哲思錄》這本書。這本書一共分了人生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和精神家園四個部分。其中,《人性觀察》這部分,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很多人看人性,不是信奉“人性本善”,就是特別在意人性之惡,但周國平談人性,卻會給人帶來一種茅塞頓開的豁達感。

正如周國平所說:“一個人對於人性有了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容,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隱私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想象,一切個人經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

在《人性觀察》中,周國平分別從人性、人與社會、人生況味、世態人情、個人視角幾個方面,體現了自己的開闊視野和深邃思考。雖然全篇只有10萬餘字,卻字字凝練、金句頻出。接下來,紫陌將通過對周國平感悟的理解,來重新體味一下生活百態背後的人性。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嫉妒

嫉妒發生之可能,與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成反比;嫉妒基於競爭,領域相異,不成競爭,不易有嫉妒。

你也許會為隔壁大嬸的遠房親戚日進斗金而高興,卻不會為自己的親戚升職加薪而快樂;你也許不會嫉妒莎士比亞的才華,卻可能會因朋友成為著名作家而憤憤不平;你也許更願意去讚美出差過來的陌生人,卻不願意誇一誇身邊的同事。

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同一領域、同一圈子,往往存在競爭關係。很多時候,我們既不服氣別人的成功,也常抱怨老天為什麼沒給自己同樣的機會。

電視劇《知否》中,盛家三位女兒其實就是生活在同一個圈子中,相互存在競爭關係的人。如蘭的母親是不受寵的正房大娘子,墨蘭的母親是嬌滴滴的林小娘,明蘭的母親衛小娘則難產去世了。上一輩,大娘子嫉妒小娘搶了她丈夫,林小娘嫉妒衛小娘為相公生兒育女;下一輩,如蘭嫉妒墨蘭處處拔尖;墨蘭則嫉妒明蘭被伯爵娘子相中。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姐妹三人本是同父異母的親人,卻因“距離原則”而產生嫉妒。墨蘭和如蘭誰都不服對方,也無法容忍對方越走越高。當“距離”和“競爭”這兩個因素必備時,嫉妒便產生了。當然,在《人性觀察》中,周國平也提到兩種願意選擇寬容的情形,而這兩種情形在《知否》中也得以體現。

“當這種成功是我們既有能力也有機會獲得的,而我們卻並不想獲得,這時我們彷彿站在這種成功之上,有了一種優越感”。

比如,當明蘭嫁給顧廷燁時,如蘭雖然鬧了些小脾氣,卻並不嫉妒。因為起初官宣嫁給顧廷燁的是她。(儘管她並不知道顧廷燁的計策)可後來,自己與文敬炎私下幽會被顧廷燁撞見,如蘭才有機會嫁進侯爵府。所以,在如蘭的心裡,顧廷燁雖然是侯爵高位,但她既不喜歡也不想要,而“官宣”又讓她有了一種優越感,所以才不嫉妒明蘭。

“當這種成功是我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獲得的,我們因此也就不會想去獲得,這時我們彷彿站得離這種成功太遠,有了一種淡漠感”。

明蘭在盛家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她處處都比兩個姐姐強,卻從來不受爹爹疼愛。但她卻也從來不想在家中爭寵,因為她自知不可能。兩個姐姐都有母親照看幫扶,自己沒了娘也沒有參加科舉的親兄弟,祖母雖在家中有分量,卻年歲已大,明蘭不想給她添麻煩。所以,既然得寵對她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那麼無論是如蘭得寵,還是墨蘭受偏愛,她又怎會去在乎?更不會去嫉妒。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孤獨

孤獨是人生的重要體驗之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或許不會在意腳有多疼;可只有在獨處之時,你才會感受到心有多累。雖然人天性不願忍受長期的孤獨,但必要的孤獨,卻可以給大家帶來意外的驚喜。比如,牛頓、康德,他們都會不自覺地選擇孤獨,因為在孤獨的世界裡,他們才能保護自己的內在,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擾。

寧遠在《遠遠的村莊》中說:“孤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紫陌認為,敢於選擇孤獨的人,常常是通透且有勇氣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願意為了自己的所求磨鍊自己的心智與才華。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孤獨的創作者。他用20年的孤獨,創作出了200萬字的驚世鉅著《追憶似水年華》;史學家司馬遷也是孤獨的,獲罪出獄後,他用了10年的孤獨,換來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史記》的誕生。

所以,餘華才會在《在細雨中呼喊》裡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但儘管如此,孤僻和孤獨還是不同的。因為孤僻屬於弱者,而孤獨屬於強者。比如,一些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就大多是孤僻的人。因為他們恐懼自己受到傷害,所以不想和別人的交流發生了障礙;而真正的孤獨,則是一種精神上的卓絕。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名聲

我們喜歡聽讚揚要大大超過我們自己願意承認的程度,尤其是在那些我們自己重視的事情上。但,赫赫有名者未必優秀,默默無聞者未必拙劣。

名聲其實是一個人的另一張名片,職場上擁有好名聲的人,更易得到老闆的重用、貴人的提攜;愛情裡擁有好名聲的人,更易與喜歡的人牽手白首。生活中,沒有人真心蔑視名聲,大家也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周國平也是如此,他同樣珍惜自己的名聲,但是他也說過:“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對於好書和好女人,周國平從不隱藏自己的喜愛。第一段婚姻期間,周國平考研重新回到了北京,妻子雖然心事重重卻沒有阻攔。2年後,周國平愛上了北師大的學生雨兒。有婦之夫戀上未婚少女,這對周國平的名聲影響很不好,隨即單位便對他實施了批評教育。但是,周國平卻並沒有因為“好名聲”,而放棄雨·兒。他反倒離了糟糠之妻,娶了雨·兒。

周國平說:“由於名聲賴於他人的可能,容易受輿論、時尚、機遇等外界因素支配,所以古來賢哲多主張不要太看重名聲,而應把自己所可支配的真才真德放在首位”。

也就是說,對於他而言,認真讀好書,提高自己的修養;遇見好女人不錯過,比虛空的名聲更實際。所以,與其注重自己掌控不了的名聲,不如提升自己的修養、珍惜身邊的快樂。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是喜歡接近成功的人、走運的人,而避開失敗的人、倒黴的人。”這話並沒有錯,倒黴的人身邊烏雲密佈,你隨時可能跟著一起被澆成落湯雞;而走運的人的笑臉,卻能幫你掃清頭頂的陰霾。

另一方面,對於不幸,幸運者和不幸者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比如,當你在火車站看到一個女孩被人偷走了買車票的錢時,你除了會給予她有限的同情外,更會為自己慶幸,幸虧自己的血汗錢沒被偷;但那個小女孩則會痛哭流涕,委屈壞事為何會攤在自己頭上。

所以,周國平才會說:“幸運者對別人的不幸或同情,或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倖:幸虧遭災的不是我!不幸者對別人的幸運或羨慕,或冷淡,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委屈:為何遭災的偏是我!”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THE END

其實,人性是複雜的,善與惡就像是硬幣的一體兩面,善良的人也會有惡的一面;兇惡的人也會心存善念。讀完周國平的《人性觀察》,我學會了理解。

今年年初被病人砍傷的陶勇大夫,痊癒後曾接受採訪時,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十三歲女兒的父親,為了給女兒治白內障賣掉了房子、沒有了工作,醫院考慮到他們的貧困後,免費給女孩捐贈了人工晶體。一次偶然的機會,陶勇一行發現了女孩的爸爸在醫院偷東西。

當時,他並不贊同女孩父親這樣的行為,你並不該因為自己窮,就去掠奪別人的財產。但,陶勇卻也沒有因此就給這位父親貼上“壞人”的標籤。因為當陌生的老太太摔倒在他眼前時,這位父親二話沒說就將老人背去了急診室。

偷東西的行為是人性之惡,但又有多少人願意義無反顧地揹著陌生老太太去看病呢?顯然“惡人”也有善的一面。

正如周國平所說:“人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

人性本來就是神性與獸性彼此對抗、混合產生的結果。事實上,瞭解人性並不容易,但其實也容易。因為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人性的秘密,只要認識了自己,就可以認識人性。所以,無論是周國平,還是一切偉大的人,他們都會把自己當作標本,來深刻地理解人性。而當我們將理解人性,與反省吾身相結合時,生命也會因為我們的深刻,而變得更為有意義。

周國平:我不願用情人臉上的一個微笑,換取身後一個世代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