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周國平:我心目中的好書有以下特點

1、讀了以後,會使我產生強烈的衝動,自己也想寫點什麼,哪怕所寫的東西表面上與這本書似乎毫無關係。它給我的是一種氛圍,一種心境,使我彷彿置身於一種合宜的氣候裡,心中潛藏的種子因此發芽破土了。

2、一本好書會喚醒我的血緣本能,使我辨認出我的家族淵源。書籍世界裡是存在親族譜系的,同譜系中的佼佼者既讓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競爭慾望,使我也想為家族爭光。

3、遙遠譜系中的好書不會使我產生仿效和競爭的慾望,但會使我感到欣賞的愉悅,就像欣賞一種陌生的異國風光。

4、有分量的好書往往使人的精神發生變化,在多數情況下是繼續生長,變得茁壯和豐盈,在少數情況下是摧毀然後重建。

5、卡爾維諾列舉經典作品的特徵,有兩點最為精闢: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可以用這兩個尺度來鑑定那些最好的好書,即偉大的書。

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書籍是人類經典文化的主要載體。電視和網絡更多地著眼於當下,力求信息傳播的新和快,不在乎文化的積澱。因此,一個人如果主要甚至僅僅看電視和上網絡,他基本上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他也許知道天下許多奇聞八卦,但這些與他的真實生活毫無關係,與他的精神生長更毫無關係。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根的,他對人類文化傳統一無所知,本質上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不要成為沒有文化的一代人。

我承認我從寫作中也獲得了許多快樂,但是,這種快樂並不能代替讀書的快樂。有時候我還覺得,寫作侵佔了我的讀書的時間,使我蒙受了損失。寫作畢竟是一種勞動和支出,而讀書純粹是享受和收入。

一個人怎樣才算養成了讀書的癖好呢?我覺得倒不在於讀書破萬卷,一頭扎進書堆,成為一個書呆子。重要的是一種感覺,即讀書已經成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讀書就會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如果你三日不讀書,就感到自慚形穢,羞於對人說話,覺得沒臉見人,則你必定是一個有讀書癖的人了。

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家、工程師、企業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者,這個人就肯定存在著某種缺陷。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並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質言之,做一個讀者,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中去,做一個文明人。相反,對於不是讀者的人來說,凝聚在書籍中的人類精神財富等於不存在,他們不去享用和佔有這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惟有在成了讀者以後才會知道,這是多麼巨大的損失。

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書往往是我們年輕時讀的某一本書,它的力量多半不緣於它自身,而緣於它介入我們生活的那個時機。那是一個最容易受影響的年齡,我們好歹要崇拜一個什麼人,如果沒有,就崇拜一本什麼書。後來重讀這本書,我們很可能會對它失望,並且詫異當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們不必慚愧,事實上那是我們的精神初戀,而初戀對象不過是把我們引入精神世界的一個誘因罷了。當然,同時它也是一個徵兆,我們早期著迷的書的性質大致顯示了我們的精神類型,預示了我們後來精神生活的走向。

年長以後,書對我們很難再有這般震撼效果了。無論多麼出色的書,我們和它都保持著一個距離。或者是我們的理性已經足夠成熟,或者是我們的情感已經足夠遲鈍,總之我們已經過了精神初戀的年齡。

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世人不計其數,知己者數人而已,書籍汪洋大海,投機者數本而已。

我們既然不為只結識總人口中一小部分而遺憾,那麼也就不必為只讀過全部書籍中一小部分而遺憾了。

金聖嘆列舉他最喜愛的書,到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止。他生得太早,沒有讀到《紅樓夢》。我忽然想:我們都生得太早,不能讀到我們身後許多世紀中必然會出現的一部又一部傑作了。接著又想:

我們讀到了《紅樓夢》,可是有幾人能像金聖嘆之於《西廂記》那樣品讀?那麼,生得晚何用,生得早何憾?不論生得早晚,一個人的精神胃口總是有限的,所能獲得的精神食物也總是足夠的。

好讀書和好色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不求甚解。

某生嗜書,讀書時必專心致志,任何人不得打擾。一日,正讀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叩門求訪。某生毅然拒之門外,讀書不輟。海德格爾怏然而歸。

學者是一種以讀書為職業的人,為了保住這個職業,他們偶爾也寫書。

作家是一種以寫書為職業的人,為了保住這個職業,他們偶爾也讀書。

周國平:滿足這五點,就是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