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嗎?

V愛讀書愛生活


諸葛亮肯定不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

首先第一:諸葛亮的家族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他的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期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泰山郡丞,後來諸葛亮三歲的時候其母章氏病死,父親又在諸葛亮八歲的時候去世,他就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袁術手下當豫章太守,後來諸葛玄又帶領著他們投奔荊州劉表。

第二: 諸葛亮的大姐那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琪,二姐給了龐德公的龐山民,再說一句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他諸葛亮自己又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碩為妻。黃承彥 就是蔡瑁的妹夫,啊,蔡瑁的姐姐又是劉表的妻子蔡夫人。也就是說在荊州地區幾乎所有的世家貴族。都與他有關係,還是姻親關係。

第三:想一想劉備在三顧茅廬時遇到的那些名士。接連遇到了黃承彥,孟公威等荊州名士,而且還遇到了他的弟弟諸葛均。這群人可以說是代表了荊州的世家勢力,他們的人脈之廣可以覆蓋整個荊州,也是後來諸葛亮為劉備效力時為他為什麼能夠奪取蜀中的原因?難道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

所以說諸葛亮並不是普通人逆襲的代表。他可能僅僅只是因為有某個時期比較低谷而已。但他從始至終都是貴族世家。


隨心隨意性情中人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出身在琅琊郡,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

先祖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父親去世後跟隨時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諸葛玄去世後在隆中隱居,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累世官卿之後。

雖隱居,但有各方面的資源知曉天下大勢,與各方名士交遊密切,早已名聲在外,號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一方面是諸葛亮真有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借重諸葛亮背後的力量,最終三分天下,成就帝業。

覺得他是普通人,應是源於出師表裡“躬耕於隴畝之中”這句話,這是諸葛亮的自謙。

其實在諸葛亮所處的東漢末年,普通人想逆襲是難之又難的。

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持下建立的,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逐漸形成名門大族、累世公卿。

比如袁紹,四世三公,自高祖父起,四代人有五人位居三公。

曹操,官宦之後,他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很有名望,被封費亭侯。

劉備,家中以織蓆販履為業,但言必稱中山靖王之後,人稱劉皇叔。皇室後裔,這是重要的政治資本。

其餘還有劉表、劉璋、袁術等等都是,從中可以看出門閥政治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普通人逆襲的也有,像關羽,原本是護院的,後被封漢壽亭侯,在蜀漢被封五虎上將。

張飛,最先是殺豬的,被封五虎上將。

他們這是典型的逆襲,時逢亂世,憑軍功起家,所以被稱亂世英豪。

門閥政治制度在東漢形成,在魏晉進入鼎盛階段,直到唐朝走向衰落,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1、科舉制度的完善,使大量寒門晉升。

2、三省六部制完善,皇權不斷加強,皇帝不斷打擊門閥勳貴避免分享權力。

自此至清朝整個封建社會結束,很多普通人通過科舉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意見,謝謝~


浮光掠影史海波瀾


這個問題,有些質疑諸葛亮的能力了!

想必題主是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看到諸葛亮寫自己乃一布衣,躬耕於南陽,承蒙先帝劉備的三顧茅廬,就委以重任吧?

其實,諸葛亮寫的是個人出山的基本情況,更多的是自謙!

一,身負才學,諸葛亮仍然耕種,是還沒有碰到了明君!

諸葛亮在劉備沒有相請出山,仍然是過著耕種的日子,不是他沒有才華,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沒有碰到值得自己去輔佐的明君。

於是,諸葛亮也是等待著機會!

終於劉備來了!

為了考察劉備的誠意,在來了三次後才肯與劉備見面,這就是“三顧茅廬”的佳話!

諸葛亮一出山,立刻給劉備出謀劃策,拔弄三國時期的風雲,逐步幫劉備圖強!

這就是諸葛亮的能力和實力!

二,只能說,劉備和諸葛亮成就了彼此!

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我們看到諸葛亮如果沒有碰上明君,就會一直這樣的過日子的!

所幸,上蒼有眼。

劉備來了!這是上天對劉備和諸葛亮的眷顧!

一個人有了發揮才幹的機會——諸葛亮!

一個人有了能臣輔佐——劉備!

這就是彼此的機會,和成就了彼此!

從而說明了劉備的識人用人之智!

也證明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是一個普通人的逆襲,而有備靜靜地等待著機會!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