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寫在前面:

春節放假了,為了不給大局添亂,不給自己找麻煩,原本回老家的行程徹底變為原地不動,這樣也好可以

“宅在家裡成一統,繼續我的爬格子”。承蒙@頭條歷史的抬愛,我斗膽寫了篇關於影視劇說歷史方面的文章——“看《雍正王朝》,正說雍正帝懲貪治腐、去害除弊”,寫得很費勁。基於此,坐下來想一想,還是回到我之前的關於北魏的方面。今天,我將由拓跋珪興復代國到改代為魏的歷程說起,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艱辛跋涉……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拓跋珪


拓跋珪艱辛的復代立魏之路

北魏王朝是由鮮卑拓跋部落建立的。在中國歷史上入主中原的王朝中,北魏由一個部族聯盟經歷了代國的建立、覆滅和重建,經歷是相當複雜和曲折的。

代國的由來。鮮卑拓跋部是從東北白山黑水一路向南最終落腳在蒙古草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拓跋部的大人拓跋力微成為了拓跋部的首領,佔據了部落聯盟大酋長位置。後來拓跋力微故去,其兒子拓跋祿官承襲了部落首領之位,因實力不計,原有的拓跋部分為中、東、西三部,拓跋祿官只統領東部的拓跋。在永嘉之亂以後,拓跋祿官的弟弟拓跋猗盧憑藉自身勢力將已經分裂的拓跋部重新納入自己管理,而且還擁有騎兵40萬(水分不小)。估計是因為坐擁號稱40萬騎兵的緣故,在幷州刺史劉琨的表請之下,西晉先是將拓跋猗盧封為代公,之後又晉封為代王,但這是還不是代國,仍舊是依附於西晉的部族勢力。這個代王的稱號後來輪到了一個叫拓跋什翼健,這個拓跋什翼健曾經以質子身份駐在後趙,可能是這種“人員往來”的原因,抑或是其他緣故,拓跋什翼健在承襲代王封號的同時,還設置了官職、任命了官員、建立了法律。從拓跋什翼健起一個國家的雛形——代國正是建立起來了。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代國的滅亡。就在拓跋什翼健想帶領代國實現更大的報復之際,前秦的皇帝苻堅卻將代國以黃河為界一分為二,黃河以東交給了獨孤部的首領劉庫仁管理,而黃河以西交給了鐵弗部的首領劉衛辰負責。因此從公元376起,這個還不算是國家的部族聯盟代國就被前秦的皇帝苻堅給分割了,代國就此滅亡了。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強大的前秦


代國的復興。拓跋什翼健一手建立的代國也在手裡滅了,亡了。不知道這苻堅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雖然將代國切割了,但卻沒有將拓跋什翼健後人給徹底斬草除根。就在代國被滅之時,拓跋什翼健的嫡孫拓跋珪才6歲,6歲的拓跋珪從此開始流浪,但正如中國的一句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拓跋珪祖輩的代國雖然沒了,但因受燕慕容的勢力的支持,加之在拓跋珪流浪的過程中,因淝水之戰失利,前秦苻堅不僅痛失一統天下的好局,而且亡了國,被人給做掉了。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淝水之戰為代國復興打開天窗

這樣原本相對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了分裂局面,也正因此,流浪10的拓跋珪在燕慕容垂的幫助下,得以重返代國故里,而且在憑藉其純正的代國王族血統,在眾頭領(估計也沒幾個)的擁戴下,重新恢復了代國,重新拾起了代王王位。可以說,淝水之戰為拓跋珪興復代國打開了天窗。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興復代國


小結。拓跋珪興復代國時還沒到16歲,無論是其依賴於燕慕容垂的支持,還是依賴於其純正的代國血統,這個未滿16歲的拓跋珪都不是等閒之輩。重拾代王之位的拓跋珪並沒有裹步不前,不久之後,就將代國改為魏國,並遷都平城自己做起魏王。

拓跋珪苦心的經營北魏之路

拓跋珪興復代國、建立北魏,但此時的北魏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國家,也論不上一個王朝。這是的北魏沒有像樣的國都、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信賴的幕僚……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草臺班子,擺在拓跋珪面前的是千辛萬苦。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經營北魏之一:統一各部,夯實根基。北魏的處於虎狼環視之中,拓跋珪所要解決的是抵抗外侵、整合內部等等諸多問題。當時拓跋部內部有三方勢力:一是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窟咄,還有兩方勢力是前秦苻堅遺留下來的劉衛辰和劉庫仁的兒子劉顯。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這三大勢力成為拓跋珪向外擴張的三大隱患,好在由燕慕容垂的幫助下,先後將拓跋窟咄、劉顯和劉衛辰三大隱患徹底清除,而後拓跋珪開始著手處理盤踞在北方的高車、柔然等部。高車部是被拓跋珪給收拾了,但對於柔然兩者是相互拉鋸,但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拓跋珪挖到了復代立魏的第一桶金,俘獲了高車的人力、劫掠了大量牛馬等物力,在黃河以北站穩了腳跟,更為了塞外一隻不容小覷的一個強大勢力,但這一勢力還不是國家,僅僅是一個部落大聯盟而已,而拓跋珪也不是王,僅僅是一個盟主而已。

經營北魏之二:遷都平城,始做帝王。拓跋珪在將黃河以北大部納入自己囊中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拓跋珪將北魏所謂的國都由盛樂南遷到平城。也正是由遷都平城算起,北魏才能稱得上一個國家,但這個國家還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推動鮮卑由遊牧向農耕轉變。在拓跋珪之前,鮮卑族都是由各個小的部落依靠血緣關係形式存在的,其經濟來源主要以遊牧為主,除此之外就是劫掠其他部落的牛馬羊。拓跋珪遷都平城後,就將原有的部落拆分開來,並分給土地,要求從遊牧的生活定居下來。


由復代到立魏:聊一聊拓跋珪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帝王的艱辛跋涉

遊牧民族


二是仿照漢制實現中央集權體制。拓跋珪遷都平城後,學習漢朝的體制,建立宗廟、學習禮儀、設置機構、制定律令、推行爵位制等等。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北魏由部落聯盟到封建國家轉變,進而也強化了中央集權。

三是推行吏治改革強化國家治理。拓跋珪所領導的鮮卑族騎馬打個仗、劫個掠還是比較在行的,但要說治理國家那就有點“趕鴨子上架”了。因此,拓跋珪開始大量任用漢族的文人士大夫,通過他們治理國家。

《魏書·太祖紀》中記載: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納。諸士大夫詣軍門者,無少長皆引入賜見,存問周悉,入得自盡。苟有微能,鹹蒙敘用。

同時拓跋珪還仿照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習嘗試用儒家文化來治理國家。

小結。在拓跋珪興復代國以後,他率軍親征、迅速兼併了周圍部落,滅掉了後燕、入住中原後又通過各種措施,使得北魏由部落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但這一進程還在繼續,還在完善,但對於一個年紀輕輕的拓跋珪來說,能從部族首領到代王再到一個封建王朝的帝王已經實屬不易了。

最後小結

北魏的前身是個沒落的破碎的部落聯盟制,還停留在相對落後的奴隸制階段,他們是“畜牧遷徙、射獵為主、輔之劫掠”的遊牧經濟的忠實擁躉者,但在北魏軍政核心由盛樂轉向平城以後,鮮卑也由遊牧向農耕轉變,北魏也由部族聯盟向封建國家轉變,

在一過程中,拓跋珪也實現了由部族首領到代王在到王朝帝王的轉變,然而,拓跋珪並不是完人,也不可能是個完人,他曾經坑殺四、五萬後燕降兵,也曾制定了“子貴母死”殘酷祖制……最終死在自己兒子拓跋紹刀下。但無論怎樣,站在今天的視角,拓跋珪能在五胡十六國的紛繁複雜的爭鬥中,復代立魏,他將一個小小代國,發展壯大為統一北方大部的北魏,這一蝶變的過程是曲折艱辛的。正因此,拓跋珪也不失中國封建王朝中一位傑出的少數民族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