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如果要說誰是最古老的的傳說人物,許多人經過思考,都會給出鴻鈞、盤古、三皇五帝等這樣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是不準確的,如果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其實是大禹。

2005年,在香港古董市場上出現了一個西周中期的青銅器“遂公簋”,上面的銘文中就出現了有關大禹治水的記載,可見最晚在西周中期就已經出現了有關大禹的傳說。而堯舜最先見於春秋末年或戰國初年成書的《論語》,黃帝、顓頊、帝嚳最先見於戰國的典籍,盤古最早見於三國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歷記》。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遂公簋上青銅銘文拓片

如果是從記載的時間上來看,大禹確實是最古老的傳說人物,那大禹真的存在嗎?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否也是傳說?這一切都得從“禹是一條蟲”開始說起。

大禹的原型出處:禹是一條蟲

說到大禹故事的源頭,還是來自於遠古神話。1913年3月,《讀書雜誌》第九期上刊登了,疑古學派代表人物顧頡剛(1893-1980)的一片文章《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在文中,顧頡剛首次提出有關“禹是一條蟲”這樣的說法。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顧頡剛

他認為,大禹最早的來源與夏朝時所鑄造的九鼎有關,禹來自於九鼎上的圖像,因為根據《說文》:“禹,蟲也”;又因為“禹”字的下半部分是“獸足蹂地”的象形;因而“以蟲而有足蹂地,大約是蜥蜴之類。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部分文人的批判,其中就包括有魯迅,哪怕到了現在,不明真相的人還是會出言嘲笑。

到了1937年的時候,顧頡剛完善了他有關“禹是一條蟲”的說法,並從禹的父親鯀著手開始論證,認為鯀和共工應該是同一個讀音,共工按反切來說和鯀的讀音十分相似,分開了就是共工。另外共工是傳說中的水神,而鯀也治理過洪水,所以鯀和共工極有可能就是同一個人。

而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說:“共工氏有子曰句(勾)龍,為后土。……后土為社。”句龍中的句與大禹的禹讀音也有部分相似之處,如果共工是鯀的話,那麼大禹也就會是句龍了。

1938年,楊寬出版一個本叫做《中國上古史導論》,書中分別從字音和字形上面論證了共工是鯀,大禹是句龍。這讓“禹是一條蟲”的說法,也有了更完備的理論認證,這也是大禹的原形和出處。

大禹的神話故事:奠定九州的治水神蹟

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是從洪水發生開始。傳說祝融和顓頊(有說是祝融和共工)為爭奪天帝之位,互相展開爭奪,最終祝融戰敗,祝融的弟弟康回一怒之下撞到了不周山,導致天河傾覆,人間洪水漫溢。黃帝便派遣水神共工(也就是鯀)來治水。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祝融和顓頊相爭

鯀接受了黃帝的命令,從炎帝那裡偷來了息壤,想阻塞住洪水,不讓氾濫。但此事被炎帝發現,派祝融抓住了並殺死了鯀。但鯀死後變成了化石,祝融又刨開了鯀的肚子,然後生下了句龍,句龍逃了出去。

句龍長大後,也就是大禹,承襲了父親的任務,開始投入到洪水治理的工作當中。按照很多古書上的記載,認為鯀治水失敗是因為堵塞的方式,而大禹能成功,是因為他是在梳理。但在神話故事中,大禹治水堵塞和梳理兩種方式都用了,而且還堵塞了不少地方。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大禹鬥惡龍

根據神話,大禹在自身神力的作用下,靠著一眾神仙以及復活的鯀等人的幫助下,一共採取了治水和平土兩項工程,將洪水終於降服了,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截斷洪水的源頭,填塞住洪泉(當時有九個深淵,稱為洪泉,深度都在三百仞以上,禹用息壤來堵塞。因為息壤膨脹得太快,在每個深淵的上面都冒出了一座大山,有岷山、太行山、熊耳山等);
第二,奠定九州(就是利用息壤讓沉下去的九州陸地升出水面);
第三,挖掘水道,疏通江河,使水流通暢,順利入海;
第四,甸山,就是奠定大山的位置;
第五,開鑿山陵,疏浚水流(傳說在今山西河津與陝西韓城之間的龍門山以及河南洛陽的龍門山(伊闕),三門峽市的三門峽等,都是大禹開鑿的)。

在神話傳說中,中原大地上所有的山川、河流、沃野都經過了大禹的治理,所以才會有現在這樣的地理面貌,根據這個說法,古人也把中原稱為“禹跡”。如在《左傳》中就有“芒(茫)芒禹跡,畫為九州”這樣的說法,認為沒有大禹,就沒有現在。

大禹的歷史記載:辛苦治水的跛子人王

在司馬遷寫到大禹的時候,根據他一貫對待上古神話傳說的雅訓態度,在《大戴禮記》、《世本》等書中有關大禹的傳說故事基礎上,進行了人性化的整理,讓大禹走出神話,成為了一個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人王。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治水的大禹

大禹,姓夏,名文命,是帝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玄孫,父親叫鯀。帝堯之時,洪水到處氾濫,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帝堯便派鯀來治理洪水。鯀治水九年,還是沒能把洪水制服。

這時堯老了,把位置讓給了舜,舜外出巡視,見鯀治水無功,便在羽山殺死了鯀,然後又起用了鯀的兒子禹,讓他接續治水工作。禹念及父親治水失敗被誅,決心完成先人的未竟事業,勞心竭慮,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治水上。為了治水,冷落了妻子,三過家門而不入。

妻子給他生了兒子啟,他過家門時聽到兒子的哭泣聲,都沒有進去看一眼。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制服了洪水,疏通了天下的水道,使之順利入海。用高山大川做標誌,劃分了九州的邊界。

大禹治水的時間也很長,成年累月地在外面治水,非常辛苦,各種古書對此有許多描述。而且由於在治水期間的各種勞累,導致大禹身體很差,並且成了跛子。

如《帝王世紀》說:“世傳禹偏枯(半身不遂),步不相過(走路時後腳邁不過前腳),至今巫師把這種走法稱為‘禹步’。”《呂氏春秋·求人篇》也說:“禹為百姓操心,臉色發黑,七竅五臟不通,走路後腳邁不過前腳。”

然而,這就是大禹!這就是歷代人民心目的聖王!堪稱是勤政愛民,無私奉獻的楷模。

大禹治水研究的反思

大禹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是否真實存在過,如今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在歷史上確實是發生過很多次的洪水災難,在這過程中,肯定是湧現出了數不清的像是大禹這樣的真實人物,為了平息洪水的災難,從而付出自己的一生。

從“禹是一條蟲”說起,一篇文章,帶你走近治水中的大禹

大禹雕像

然而,雖然近些年,國內對於大禹的研究也是越來越熱,但都可以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解釋:“當人們好像只是在忙於改造自己和周圍的事物並創造前所未聞的事物時,……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戰鬥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

馬克思把這種現象稱為“召喚亡靈”,在逝去的人身上,強加一些符合利益的理念。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有很多地方都爭搶著有關大禹出生地這樣的說法了。

對於大禹,每一個神話都隱含著其本質的智慧,我們還是應該共同來弘揚大禹文化:

1、戰勝災害,征服自然,戰天鬥地的磅礴氣派;
2、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工作態度;
3、大公無私,勤政惠民的政治理念;
4、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堅韌性格;

5、“惡旨酒,好善言”的道德情操。

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有關大禹的故事我們就說到這裡了,不知道您對大禹的故事還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下一篇我們說到從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轉變,感興趣的話,還請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