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紅樓夢》是“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

春日之虎


《紅樓夢》開篇介紹成書過程時,有“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詩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從這裡可以看出,為什麼有人說《紅樓夢》“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這話,並不是有人說,而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批閱、增刪、編纂《紅樓夢》時的真實體會。可能提問者或沒有讀過《紅樓夢》,或是讀過《紅樓夢》但有疑惑,有意或無意的篡改顛倒了書中的原句罷了。

為什麼說《紅樓夢》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我們不妨從《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裡來找答案。

《紅樓夢》開篇作者自雲: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但書中所記何事何人?自己又云:。。。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繡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來?。。。故曰“賈雨村”云云。更於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

這篇文字明明白白的說出了《紅樓夢》成書的背景、目的和主旨。

在作者曹雪芹看來,他從“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繡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到最後“今日一技無成”,以致“半生潦倒”的一生,仿若是“經歷過”的“一番夢幻”。因經歷之事過於敏感,所以只好違心的將一件一件血淋淋的現實“真事隱去”,即稱“甄士隱”云云。這“隱去的真事”,對作者而言,真可以說是字字血淚,曹雪芹不堪回首,每每想到自己痛苦的經歷自然就是“一把辛酸淚”了。

曹雪芹經歷過的殘酷現實,不能直筆而書,只能而用“夢”、“幻”之假象的“假語存言”來“敷衍”以寄心曲。由此《紅樓夢》一書所言之事在作者看來,不就成了謊話連篇的“滿紙荒唐言”麼。


熠熠古客


《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大觀園就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書。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這充分展示了封建官僚階級的奢侈丶豪華的生活層面,使人們看到了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以賈府為例,賈府的公子丶小姐們過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呼奴喚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的生活。一部紅樓夢,幾代血汗史。以貧苦人民為代表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好像進了天堂,不知東南西北,不識走廊華堂,整個傻掉了。這充分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與窮苦百姓的本質上的差距。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多麼不平等的階層,多麼令人憎恨的社會!還好,作者曹雪芹把這些封建統治階的末日也展了出來,說他們是將倒的大樓,嘩啦啦似大廈傾。這是作者的先見之明,他已洞查到封建統治終不會長久,大不了似一場夢。讀《紅樓》不能看熱鬧,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才是終極目的。


孤竹國人1


這個考題出得有點兒意思。命題者明明知道這顛倒的兩句詩出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一回,卻偏偏說成“有人”。竊以為這在著重考察答題者對普通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如果連曹大才子是該書的作者你都不知道,下文也就不必再往下看了,此人肯定不能升級。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命題者偏將原詩前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寫成了“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這實際又在考察欲升級人的名詩熟化程度,看你能不能順便給出正確的句子排位。可是,如前所述卻遠遠並非此題的要害,其實質是“為什麼”如是說?!我個人的看法是:“滿紙荒唐言”乃自嘲和諷刺,“一把辛酸淚”乃記實和鞭撻。兩句都有誇張的成分,又恰恰為全書定下了悲劇的基調。作者已形象地告訴我們,這部鴻篇鉅製無疑是一部人間悲劇。而大凡讀過該書不止一次的人都知道,小說通過對寶黛愛情悲劇的生動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四大家族的興衰存亡和年輕一代的叛逆抗爭,敲響了封建社會終將滅亡的喪鐘!因此,這兩句詩同時又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文眼”,對於把握全篇的脈搏至關重要。

然而,我順便要說的是曹大才子這首詩,並非許多紅學研究專家所稱道的“非常合律的仄韻五絕”,它根本不是什麼仄韻五絕,依然是一首五言古風。為什麼?這需先列出全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首句成律詩禁忌——古風句式“三平調”,後三句都是五言律句,此其一;前聯同後聯失黏,此其二;它作的是仄五絕首句仄起平收式,此其三。可怎樣才能不犯規呢?請看定格: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韻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腳)。

據此定格,使其不失黏而又同時能救出句犯“三平調”的唯一辦法是,改成下面的樣子:

滿紙荒唐言,辛酸一把淚(拗救)。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