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那么失礼而后什么呢?

知行合一时


失礼而求诸野

正经解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这里的意思我理解是道生德,德生仁,仁生义,义生礼。德是一个点,仁是线,义是面,礼是体,法是外表。

如若是大厦,德是根基,在最底层,看不到。仁是承重柱,留意时会看得到,但不细想,不知其用大。义是外墙,遮风挡雨。礼是装修。法是软装。

道德是抽象的描述,仁义是具体的描述(可以把仁义当做道德的一个分支),礼法是付诸实践的制度。从道开始层层递进最后到礼,所以我们要考虑礼之后,也就是在礼的基础上会产生什么?我觉得是秩序。


吾乃李先生0


常说大道至简……何为道?

道无处不在,却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即使这样,但是人们也一定要‘依道而行’。

因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说:失去天道才重视讲品德,失去品德才重视讲仁爱,失去仁爱才重视讲情义,失去情义才重视讲礼仪。

那么失去礼仪后而被重视什么呢?失礼而后愚,礼(理)不讲不透;礼不学无以立;子孙愚兮礼仪疏。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伯鱼“趋而过庭”。孔子叫住儿子:“站住,学礼了?”“还没有。”孔子严肃地说:“不学礼,你怎么立身?”“是。”

礼,不逾越,有节度,不侵犯侮辱他人,不轻佻亲狎。



母懿知天下


道德无时无处不在怎么会失呢?.失者自我舍弃之意,绝学无忧。谢绝人事清静无为,道家修炼功夫。舍空红尘俗事,最难舍的是礼尚往来乱性之首,要不怎么会隐居深山修行呢?就是逃逼礼这个俗事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