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魯迅,可是語文老師說魯迅的文章文學性不強,我被影響了,怎麼辦?

崔雨鍇


我確定很多人不僅對文學一無所知了。

甚至連魯迅的作品都沒讀多少,就記著魯迅幾個名言。

對文學家的評價在“文筆”這個概念裡打轉轉,都不對。

魯迅是什麼人?中國唯能跟曹雪芹比肩的巨匠,他的文筆不好?笑話。

還有一些為魯迅說話的同學。

他們的主要有兩個觀點。

1.魯迅不是像周作人那樣追求美感的文筆。

2.作家只要思想高深就行了,文筆不重要。

很遺憾,這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

如果你真的作為一個文學讀者,就不能對文筆這個概念糾結。

我們先得正本清源,塑造正確的文學觀念。

1.在文學作品中“語言”是最重要的。

2.文筆是個偽概念。

3.“語言”不等於“文筆”

4.美不等於感官刺激。

5.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不好的作家,沒有被經典化的資格。

很多人就不服氣了,但是你不服氣又怎麼樣。

你語言不好,你寫的就不是文學。

在布朗肖的理論裡,文學之所以是文學,就是因為存在語言這種將信息隔斷之物,因此文學文本才有了其藝術和審美上的價值。

所以,我們不能去評價魯迅的文筆如何,而是評價魯迅的“語言”怎麼樣。

每一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

莫言的狂笑式語言,殘雪的嘮叨式語言,孫甘露的臆想式語言。

每一個強大的作家,都有它自己的語言風格,這個不等於文筆。

像你們評價三體大劉的文筆不好。

不能這麼說,這是因為在大劉的話語策略裡,只有他的這種語言才能發展出它獨有的敘事節奏。

當我們去評價魯迅的“文筆”或者“語言”的時候,其實是在評價他的作品是否存在文學性。

文學性是什麼?

可以說是詩性。

這樣,我們的評價邏輯就是,魯迅的作品是否存在一種詩的特質?

存在嗎?

我相信這句話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可思議,居然看魯迅小說和文章裡有沒有詩。

事實告訴你,是有的。

而且這個詩還了不得,不僅僅是中國的舊詩,還有著現代詩的東西。

那麼怎麼讀出魯迅的詩呢?。

第一步,尋找語言的陌生化效果。

語言的陌生化,是對尋常詞語的更新形式的表達。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這是你們認為文筆糟糕的魯迅寫的。

當然看了這句,你仍然認為很普通,說不就是描寫個景物嗎,周作人也會。

但這句話牛逼在哪裡?

這裡面的朦朧,是個形容詞吧?但是在這裡,是作為動詞用的。

這就是語言的陌生化效果,也是一種詩化的表達。

第二步,語言的現代性

首先我們讀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澀。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美不美?

詩人張棗的鏡中。

在你們眼裡,這算不算一個“好文筆”

他這麼評價魯迅呢?

他說中國的現代詩之父不是胡適的那個兩隻蝴蝶,是魯迅的《野草》

魯迅是第一個在作品中寫出“現代性”觀念的人。

《野草》在張棗看來,是用一種元詩的姿態進行寫作的,它也涉及了對消極事物的主體,對寫者姿態的反思。

元詩是什麼?

是詩中之詩,從寫作上升到寫作的反思,是一種關於寫作的寫作。

魯迅語言的現代性,是不朽的。

拿你們最納悶的兩顆棗樹來說。

這是在幹什麼?

這是一種語言對事實的重新命名,他在威脅棗樹這個事物本身的主體性,這種方法,構成了一個更加立體的美學維度。

現代詩歌,現代文學的語言,早已經脫離了二元對立的審美。

自波德萊爾開始,醜陋的也可以是美的,也就是我說的這種美不是感官刺激,而是美學意義上的。

同時在文本中製造一種不和諧的音程。

這是用音樂的概念去理解文學,魯迅文本的不和諧音程非常多。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飛過了。這一句,就化入了波德萊爾。也是對無聲中國的震懾。

流動的火,是熔化的珊瑚麼?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燙手。

  遇著說不出的冷,火便結了冰了。這種看似意象重疊表達,是魯迅的抒情力量的暗語,現代文學對“此刻”心靈世界無限放大式的觀察。

還有他的《死火》。

我拾起死火,正要細看,那冷氣已使我的指頭焦灼;但是,我還熬著,將他塞入衣袋中間,登時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著走出冰谷的法子。這是魯迅對中國語言的豐富。

魯迅的語言,是拒絕浪漫主義的,是現代主義冰涼的主體性,是冷的,惡的,醜的美學。

這是我前面說的,取消了二元對立審美姿態的立體美學。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3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這是魯迅最溫柔和孤寂的訴說,他的現代性,還在文本之中的私密對話性裡,最主要是,以一個現代主義的文學姿態,去重新奪回事物的命名權。

在這一點,魯迅的詩學和波德萊爾是互通的。

一個在語言和思想領域同時開天闢地的巨人,你們在這裡評價他的文筆?

如果你認為魯迅不好,那是你的有問題,和魯迅無關。

ps:對商業小說,文章,可以用文筆來評價,但是文學不一樣,文學是一道門,門外和門裡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門裡面,語言不是工具,不是形式,不是內容的載體,而是它本身就是內容,是思想,是目的,內容是形式的載體,也是形式本身。

時間不夠,潦草寫就的,這就算個大綱,以後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這是魯迅最溫柔和孤寂的訴說,他的現代性,還在文本之中的私密對話性裡,最主要是,以一個現代主義的文學姿態,去重新奪回事物的命名權。

在這一點,魯迅的詩學和波德萊爾是互通的。

一個在語言和思想領域同時開天闢地的巨人,你們在這裡評價他的文筆?

如果你認為魯迅不好,那是你的有問題,和魯迅無關。

ps:對商業小說,文章,可以用文筆來評價,但是文學不一樣,文學是一道門,門外和門裡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門裡面,語言不是工具,不是形式,不是內容的載體,而是它本身就是內容,是思想,是目的,內容是形式的載體,也是形式本身。

時間不夠,潦草寫就的,這就算個大綱,以後再說。再說。


己悲物囍


大家好,我是千葉書院的祝秀老師,今天我來回答:“我很喜歡魯迅,可是語文老師說魯迅的文章文學性不強,我被影響了,怎麼辦?”我的看法是:你的語文老師說法片面了,而你有可能是真喜歡魯迅,但有可能還沒真正讀懂魯迅,又或者你只是淺淺地喜歡,而沒有深度閱讀,所以,立場不夠堅定,老師一否定就開始懷疑和動搖。其實,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真正喜歡文學的人,魯迅是繞不過的,就像真正喜歡書法的人“二王”是繞不過的一樣。那麼,下面我就來談一談,為什麼說真正喜歡文學的人繞不過魯迅。

首先,我們來看魯迅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他的影響力可謂舉足輕重,中國小說在他的手中開始並且成熟,從而進入了中國文學的殿堂,之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文學之林。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其中,《彷徨》的具體小說篇目有:《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共11篇;《吶喊》的具體篇目有:《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社戲》、《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明天》、《頭髮的故事》、《風波》、《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共14篇;《故事新編》具體篇目分別是:《序言》、《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共9篇。

這其中,不乏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篇目,比如:《孔乙己》、《藥》、《一件小事》、《阿Q正傳》、《社戲》、《祝福》、《傷逝》。在這裡,我們且不說熟悉的《孔乙己》、《祝福》、《社戲》、《阿Q正傳》……我們且不說這些篇目塑造的主人公:孔乙己、祥林嫂、阿Q、潤土……多有個性,多耳熟能詳,多深入人心,我們僅從《傷逝》這部以青年戀愛與婚姻為題材的作品來看一看魯迅的作品究竟文學性強不強。《傷逝》一部悲情小說,故事發生在“五四”時期,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愛情與婚姻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外人的冷眼,親人的離棄,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種種困難、壓力與折磨。這部小說手法上嘗試運用了內心獨白的敘事方式,人物的刻畫十分成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魯迅小說擅於發掘有深度的社會生活片段和場景,選材、視角都很獨特,語言乾淨、利落、內斂、簡潔、凝鍊,文學性很強。

其次,魯迅擅長的文學體裁不僅僅只有小說。他的雜文更是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形式自由、信手拈來、短小簡潔、語言犀利、精煉,獨具魅力,觀點獨到,論據充分,論證有氣勢。魯迅先生的雜文集一共16部:《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魯迅先生的雜文獨樹一幟,個性鮮明,內涵飽滿、深刻,形象性、實用性、戰鬥力都很強;形式多種多樣,有隨筆、題辭、短評、漫筆、閒話、書信、日記、論、說等等;擅用諷刺手法,達到“嬉笑怒罵,皆文章”的遊刃有餘:語言精闢深刻富有哲理、幽默風趣、深厚的文字功底,既有無比的思想深度又有無限深厚的文學魅力,堪稱中國現代雜文的典範。

再次,魯迅的散文也別有一番氣質和韻味。他的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我們一起來品讀、領略魯迅的散文吧。從《阿長與山海經》到《藤野先生》,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父親的病》,從《瑣記》到《範愛農》魯迅的散文無不散發著人文情懷和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感受到思想的自由馳騁,體會到世間萬物的真善美,還有領略語言文字的音律美,比如,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這一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魯迅的散文語言優美明快又沉著穩重、張馳有度,讓人感受到魯迅深厚的文學底蘊和遊刃有餘地駕馭文字的能力。

最後,魯迅的散文詩集有:《野草》。大家熟悉且經常引用的名句有:《答客誚》: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悼楊銓》: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題三義塔》: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無題》: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自題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先生創作的詩歌雖為數不多,但語言質樸,親切自然,個性鮮明,朗朗上口,情感真摯,也不乏藝術美感。

綜上所述,魯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是我最喜歡的現代文學家之一,從前是,現在是,將來也還是。他的作品、書籍,我一直視若珍寶,他對文學體裁的準確把握,無論小說、雜文、還是散文、詩歌,他都可以寫得爐火純青,遊刃有餘,堪稱經典。總而言之,如果你真正喜歡文學,真正愛好文學,魯迅是你成長路上繞不過的大山,魯迅作品值得你反覆品讀,魯迅就像一座寶藏,深度廣度兼而有之,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魯迅先生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天呢,我們就從這三個“家”來闡述魯迅先生作品文學性的問題。

首先來看,文學家和思想家是具有“文學性”的,這個兩“家”呢,也是相輔相成,不矛盾的。

第二,我們再來看“革命家”。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正是舊中國積貧積弱、列強欺辱、世態炎涼、民不聊生的大革命風暴時代。作為一個文學家,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也不可能不把大革命風暴下的風起雲湧作為創作的題材,這時候魯迅先生的作品中自然就帶有階級性、鬥爭性、革命性。他用小說暗諷封建制度的落後,他用匕首一樣的雜文抨擊時代的弊端,愛憎是那樣的分明。彰顯了一個文藝戰士勇敢、堅強、獨立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講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怱略了文學作品中的人性。

第三,出於鬥爭的需要,魯迅先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雜文寫作上,而雜文的寫作極富戰鬥性,挖苦、諷刺、扁損、撕裂等等手段都會用上,這樣的顯得一個人尖酸刻薄。同時,創作雜文又佔據了魯迅先生許多的時間,沒有創作出更多的長篇小說,而世界上的文學家都是以小說見長,而不是以論文稱雄。

綜上所述,因為魯迅先生及其所創作的作品中,有分明的階段立場,所以,有人說他的文學性不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完全不影響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世界級的作家,所以你可以毫不猶豫地喜歡魯迅先生,讀魯迅先生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