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车险,财险还是寿险,现在人们对于保险的认知度怎么样?

草原Younger


我认为人的认知度是千差万别的。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太正常不过了。认知不同,在每一件事情上,每一个行业里面,每天都会发生。

认知这个事情,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文化教育、人生经历、思想观、行为习惯等等都有关系。

吃一堑,长一智,每遇到一个事情,通常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而有些人,不反思汲取教训,却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也许有些人遭遇了一次保险的拒赔,就对保险公司有看法,而且根深蒂固,戏称“保险不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就拿归纳法来说吧,样本量不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事实上,通过大数据统计,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获赔率达到97~99%,也就是说100个案件里边,仅仅有三两笔得不到赔付。

自从国家实施了交强险以后,老百姓对车险的接受度还比较高,毕竟车祸见得多,出险概率也比较高,但对寿险、大病险还是心存介蒂的。

这不光是普通的老百姓这么认为,就连一些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对非本行业的保险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从事财产保险的人对寿险还不了解,从此社保的人对商业保险不了解。

若说隔行如隔山,现在在同一个行业里边,跨专业公司、跨部门也跟隔着山一样,毕竟分得太细致了,就同一家公司,懂核保的人不懂理赔,从理赔的人不懂核保。

因为不懂,就是知识有缺陷嘛,就会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去推断或者是类比,这种情况而往往会出偏差的。

再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随便一个案子普天下人都可以知悉。并且保险赔付的案子没有人感兴趣,人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有一则保险公司不赔的新闻,都争着看,以为保险公司都靠拒赔赚钱呢。

有一句话叫做,“不要跟不同认知的人沟通”,因为根本就无法沟通。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缺的,总有自己的认知空白,因为各行各业太多了,专业性太强了,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些皮毛,而依据这些来做决策,几乎100%是要犯错误的。

再说保险合同本来就是幸射合同,也就是说,有可能出事儿也可能不出事儿,出了事儿就赔,不出事儿就不赔,这让老百姓更难以琢磨。大数据和概率论的事情,有多少人能把它能弄清楚来?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让我震惊,中国网民当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仅占9%,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占20%。当然不是说学历高,认知一定会深刻,学历跟认知有一定的关联。活到老,学到老,学历高的人,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自然要强得多。

保险也是财务安排的一部分,买不买,买什么,这与认知密切相关,而认知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就不要强求了,你曾经劝说别人上的保险,可能在不出事的时候,他会认为你让他白交钱了,出了事儿如果有一部分得不到赔偿,他会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到头来,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御风化雨


大部分人对于保险的认知,还处于原始社会吧。

写几个亲身经历,来说明为何还处于原始社会吧!


1、第一个经历

2016年,才入行,在某保险公司,偶然间认识了本公司外省的一位业务员。结果她委托我和她在我们城市的客户接触一下。"

接触了这位异地同事的客户才知道,这位客户是一个大学老师,她要做"犹豫期退保”。退保的原因很简单,这位老师在学校组织的体检,发现乳腺有异常,投保时保险公司根据这位老师的告知进行了核保,核保结果是:乳腺相关的疾病不赔!

这位大学老师想不通,她就是因为体检出了异常,才来买保险,以后万一真中招了,保险公司好赔钱……这位老师,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属于“碰瓷”么?


2、第二个经历

同样发生在2016年。和几个徒弟在一个公园入口处做保险知识普及。

结果来了一个穿的有模有样40多岁的男性,看到我们讲保险,二话不说,直接一声:保险都是骗子,不赔!

后来,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位看起来有模有样的人,给自己家车买了保险,然后自己女儿生病了,找车险公司报销,车险公司怎么会赔?

因此,每次他看到有卖保险的,都会为了发泄情绪而说“保险不赔”这种言论。不想其他人了解保险,学习保险知识。

实际上这种人我们身边很多,我不爽,也不会让别人好。


3、第三个经历

2017年理赔过一个重疾。整理理赔资料时,我就说了:X哥,你家这么多保单,大都是理财型保险啊,这不行的,你这个重疾险只有5万保额,最多能赔5万,也没有医疗险,还是要给你儿子和老婆把重疾险和医疗险完善好。

这个X哥当时和我讨论了很久如何给孩子和妻子买重疾和医疗。

结果他的重疾理赔款到账后,去他家里送理赔单,他却说:老婆和孩子的重疾险、医疗险就暂时不用了。毕竟一家人有一个得癌症就已经够了,怎么可能都得病!况且我这个癌症(甲状腺癌,本身治疗费用很低),一共才用了几万块就治疗了。买保险不划算……

很无语的思维,所有癌症中,甲状腺属于被攻克的癌症,治疗费用是最低的,但是很多治疗费动辄几十万的病,难道会因为家里有人得过癌症就不来了?


最后

所以,我说我们国家很多人对于保险的认知还处于原始社会,并不是乱说的,而是在真实的存在。

如果你的保险知识和保险理念是上面这些人给你普及的,只能说以后有事儿找他们吧。


科学投保、合理投保,关注我们吧


海哥说险


越有钱越买保险

普通人不接受保险为多

无论车险寿险

车险相对好点

因为总是会赔到 一般来说

知道保车 不知道保人

当下短视的人常有

保险公司销售不专业

保险公司理赔不人性

条款太复杂

都是普通人不接受保险的原因

保险没有那么多所谓责任和爱

道德的绑架销售

保险不过是自己对未来的担忧

转嫁风险的合同

符合合同里规定的

只要购买环节没有瑕疵

如有纠纷法院会给你和保险公司主持公道

你想骗保行不通

保险公司想不赔 也不可能

不买保险 能不能活

正常活

不过自己承担所有风险而已

比如大病风险

大概2%的概率

自己倒霉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100个人才2个

即使真大病

还有存款父母亲戚朋友

实在不行

还能众筹

都是一种解决方式

还有人靠众筹发财的

买保险只是让大家不必去求人而已

买保险量力而为

不认可真的不必买

那些被忽悠买错保险的

多焦虑啊还要去投诉退保

还有金钱的损失

本来买保险就是买个安全感

不焦虑

焦虑产生疾病

你问我买不买 认不认可

实话说 从不认可到认可

到买上瘾(不推荐过度保险)

我也是有个过程

单身的时候

基本以理财为主

基本上保障很少

有了孩子以后

基本上以保障为主

目前我的保险以定期寿为主

覆盖了房贷和孩子成年就学及父母赡养所需

健康险主要是百万医疗加定期重疾

意外险和车险都配齐

还有年金养老保险

最后说一句

保险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如果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

健康是福 活着不易

2020 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