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被逼”上市,如今被逼“退位”,江湖再無劉強東?

2020年4月4日,清明節,就在舉國上下為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深切哀悼之際,劉強東卸任京東法人、董事總經理的消息悄然傳出,正式宣告了京東的“後劉強東時代”開啟。

六年前,春節,就在舉國上下喜迎馬年到來之時,京東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申請,招來全國財經媒體工作者的埋怨——過年也不讓人好好休息。

如果說七年前劉強東是算準了大年三十遞交上市申請,那如今在清明節“退位”,只能認為是一個單純的巧合了。


但是從資本的角度,無論是京東上市還是劉強東卸任,都是資本博弈的必然結果,既不由人算,也沒有天定。

六年前“被逼”上市,如今被逼“退位”,江湖再無劉強東?
/
/
/

與剛剛暴雷的瑞幸玩轉資本閃電上市正好相反,京東的上市,實實在在是一個“無奈之舉”。

2012年是京東輿論壓力最大的一年,質疑京東資金鍊斷裂、倒閉破產的聲音讓京東的員工、股東、供貨商集體失眠。

因為從A輪融資開始,京東擴張的步伐就不曾停歇——從砸錢物流到擴充品類,京東“燒錢”的點子可謂一個接一個。

那場載入中國電商史冊的“8·15大戰”也發生在這一年,因為京東在大家電領域有了起色,讓老牌的蘇寧、國美坐不住了,給供應商下了最後通牒:不許給京東供貨,否則蘇寧國美就撤單!

很快,京東的貨源就被切斷了,除了格力董明珠之外,其他家電廠商都不敢得罪蘇寧、國美這兩家最大的渠道商。

劉強東面對友商打壓,選擇了正面迎戰,在微博揚言未來三年家電0利潤,開啟了價格戰的序幕。

然而這一招著實不算高明,京東靠僅有的3億庫存打價格戰,不僅損失巨大,而且庫存秒空帶來的是消費者的唾罵:“耍猴”、“假的”。

對此更加痛苦的還有投資人,價格戰說白了就是燒投資人的錢補貼消費者。

就像瑞幸的打折券,用美國投資人的錢“請”消費者喝便宜咖啡,京東當時上百名員工24小時緊盯蘇寧、國美的售價,時時降價,讓投資人一天就虧了8000多萬。

面對巨大的壓力,劉強東第一次想到了上市。

但那一年,他選擇了硬扛,一是因為此時的京東即將完成第四輪融資,資金充沛,二是在輿論壓力下的急促上市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終於,在一年多的準備之後,201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4.5%,市值達到286億,給員工、股東、供應商服下了一顆定心丸,也逼近了尤里當年隨口說出的300億市值。


六年前“被逼”上市,如今被逼“退位”,江湖再無劉強東?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