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粵港澳大灣區後提出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有什麼樣的意義?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佈。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一直是中國社會的共同話語,深圳作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深具象徵意義。

繼粵港澳大灣區後提出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有什麼樣的意義?

深圳確實不辱使命。如今,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カ、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使深圳市有了更加明確的戰略定位。《意見》指出: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支持深圳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擴大中小學教育規模,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充分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要形成以社會保險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繼粵港澳大灣區後提出的“深圳先行示範區”有什麼樣的意義?

這些年,深圳成為了很多國內城市學習的標杆,特別是一些北方和中西部城市紛紛前來深圳“取經”。

但不可否認,國內城市現在面臨的大環境早已不同於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從最近十幾年的全球化來看,信息產業的“彈性”應該是最大的,華為、騰訊就屬於這個產業,而深圳的支柱產業也多半屬於這個產業的大範疇。

未來,這些產業依然會快速擴張,而且它們必然愈發趨於技術和知識的密集。在這個意義上講,土地並不會成為制約深圳發展的因素,能否繼續吸引全國和全世界最優秀的大腦,才是未來制勝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