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花木蘭大戰女巫。

這部歐美味兒的亂燉電影,今夏將在北美上映。先不說演技、劇情,單是“謀女郎”飾演的女巫,那一身鬼畜造型,就能驚掉一地眼鏡。

女巫,一個帶有明顯"性別指向"的詞彙,承載了歐洲最暗黑的歷史——“獵巫行動”。這段長達300多年的過往,已被現代文明所遮掩、修飾、淡化,很多歐洲人也選擇性遺忘了自己的原罪。

然而,這場“女人殉難,男人圍觀”的色情狂歡,早已深深釘在了人類的恥辱柱上,永不磨滅。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十萬裸屍:女巫,還是女誣?

中世紀歐洲,至少有10萬名年輕女子被稱為女巫,她們被扒光衣服、刮淨體毛,赤條條遭受各種"體檢"和虐刑,最後或死於火刑柱,或懸於絞刑架,或斃於斷頭臺……死後還要身背罵名、禍及家人,史稱"獵巫行動"(亦稱"女巫審判")。

然而,一個邏輯問題出現了:如果真的存在10萬名女巫,為什麼歐洲沒有被其滅亡(可以想象一下,10萬名"X戰警"的鳳凰女,是怎樣一種毀天滅地的存在)?既然不存在10萬名女巫,那些被殘殺的妙齡女孩又是什麼?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拿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來說,假設這位巾幗英雄出現在中世紀歐洲,恐怕挺不過一天,結局只有一種——被當成女巫處死。

佐證這種假設的,是"聖女貞德"。

這位奧爾良少女,曾率領法國軍隊抵抗英軍的入侵。然而,1431年5月30日,宗教裁判所卻以"女巫罪"判其火刑,成為歐洲人獵殺的最著名女巫之一。

比照貞德,花木蘭幾乎具備了歐洲認定"女巫"的所有指標。那時候,就不是花木蘭追打女巫,而是被當成女巫追打。

女巫,還是女誣?真相只有一個。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性別歧視:女人會巫術,流氓擋不住

在西方,巫師是指有魔法的人,當然不是女人的專屬職業,男人也吃這碗飯。(比如愛捉藍精靈的格格巫、灰袍巫師甘道夫等)。不論男巫女巫,作為神的對立面,都是異教徒,同屬被禁之類,起初並未特別針對女巫。

既然如此,獵殺女巫行動為何在歐洲前前後後漫延長達300多年呢?

女巫,古英文為whicce,意為會製藥、行醫、讀寫的智慧女子。拿現代詞形容,就是精英女博士,崇尚知識,善運智慧改變世界,個頂個都是人才啊!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不幸的是,性別歧視就像一座大山,亙古有之,從未挪開。拿中世紀歐洲來說,女人想刷存在感,男人難捨征服欲,社會矛盾從底層平民延伸到教廷顯貴。

按照基督教教義,女人應該依附於男人。然而,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逐步到來,女性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女性主義"呼聲漸起。彼時恰逢歐洲社會動盪、宗教勢力反彈,基於對傳統激變的恐懼,女巫很大程度淪為這場歷史回潮的犧牲品。

試想一下,女人若會佔星唸咒、通靈施法、殺人無形(就像《鬼吹燈》裡擁有鬼魅之眼的精絕女王,能夠讓她所看到任何人消失),將對男人造成多大的心理恐懼。於是,歐洲人腦補了各種驚悚可怕的形象和場面:夜深人靜,女巫們身塗用嬰兒煉成的"魔油",能夠穿過裂縫和鎖孔,或者鑽出煙囪,騎著掃帚飛到惡魔之地,參加女巫聚會,與惡魔發生不可描述的行為……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時值歐洲戰亂頻繁,僅英法戰爭就打了百年,加之天災不斷、黑死病爆發,無論是君主,還是教會,亟需找到一個社會矛盾的洩洪口。於是,他們廣造謠言,煽動仇恨,轉移視線,將天災人禍都歸罪到女巫身上。

1484年,羅馬教皇英諾森八世正式頒佈命令:女巫十惡不赦、荒淫無恥,絕不可被饒恕。教皇所屬的神職人員,都參與到獵殺女巫的行動。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女巫之槌:一部人類最早的 SM 百科大全

真正掀起血雨腥風的是一本書。

1487年,由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的克拉馬、司布倫格共同編寫的《Malleus Maleficarum》(拉丁文,譯為《女巫之槌》)出版發行。作為"獵殺女巫"行動的教科書,當時幾乎人手一本,大家學習積極性高漲,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爆棚。

這本書以"你以為你不是,其實你就是"的神邏輯,教授各種識別女巫的方法。比如,舉止放蕩,證明她同魔鬼有來往;舉止端莊,說明她顯然是在偽裝。審問時顯得害怕,她心裡有鬼;審問時保持鎮靜,說明她在撒謊。如果提出辯白,這證明她有罪;如果緘默不語,這表示她已認罪……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當然,歐洲男人手不釋卷、孜孜不倦的,是如何對女巫施行酷刑——

扒光女人的衣服,針刺全身,還可以升級為貓刑、鐵娘子、猶大尖凳、魔女之楔等變態刑罰,整個一部SM百科全書。

中世紀教廷是禁慾系,男人們憋著憋著,冒得就全是壞水了。

那時候,要誣告一個良家婦女為女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比如,看上隔壁妹子,不用偷窺人家洗澡,直接舉報她是女巫,就可以集體圍觀裸體,看著漂亮的軀體在各種施虐中痛苦扭曲,從中享受變態的性快感。( @熊斯基公園 點評:看誰都像女巫,根子是性衝動)

受刑過程中,如果女子眼睛轉動,意味著她正用眼睛來尋找她的魔鬼;如果她眼神呆滯,則意味著她正看著魔鬼。如果她挺得住酷刑,說明魔鬼在幫助她;如果她斷了氣,說明魔鬼讓她死去,防止洩露秘密……

就是這麼荒誕,就是這麼殘忍。這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導致十萬女性(保守數字)死於各式各樣的酷刑,而對於歐洲男人而言,這是一場無與倫比的獸性狂歡和色情盛宴。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暗黑時代:歷史會翻篇,卻不會抹去

酷刑之下,多有冤獄。

不是逼良為娼,而是逼良為巫。

1335年,法國圖盧茲宗教審判員彼得·居伊嚴刑拷問幾名"女巫",迫使她們承認和撒旦締約,參加崇拜惡魔的狂歡晚會,並與惡魔做愛,殺嬰食肉……之後,她們被活活燒死。

1599年,德國弗萊堡女子瑪格蕾塔難熬酷刑,被逼招認"騎著巫法掃帚飛行",最終被斬首焚屍。頗具諷刺的是,審判詞上寫道:"願上帝原諒這可憐的魂靈。" (@熊斯基公園 點評:好一個悲天憫人)

……

歐洲"獵巫行動"的高潮期在1450年―1750年,其中1550年―1650年最為癲狂。

期間,少數良知未泯的牧師、法官、醫師等,也曾對獵殺女巫提出不同看法,卻人微言輕,石沉大海。不過,正義終究沒有缺席,在遲到了數百年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理性慢慢戰勝了迷信。

1782年,歐洲最後一位女巫安娜·果爾迪在瑞士被處死,意味著臭名昭著的"獵巫運動"宣告結束。

麻辣歐洲史之圍獵女巫:10萬具裸屍上燃燒的“色情烈焰”

回望歷史,這場滅絕人性的屠殺,因為披上了宗教外衣,不僅成為合理合法的事情,甚至成為維護上帝的"神聖使命"。相比之下,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世界其他地方雖也發生過類似迫害、追殺女巫的事件,但從危害時間、規模、性質來看,歐洲的"獵巫行動"都創下世界之最。

當今,女巫是歐美文化輸出的常用符號,人們娛樂女巫、消費女巫。女巫則被塑造成各種神秘、詭異、驚悚的形象,一般都是邪惡反派。然而,無論怎樣洗白或選擇性遺忘,獵殺"女巫",都是歐洲永遠抹不去的黑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