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是否壟斷亟需執法部門介入調查

日前,廣東省33家餐飲協會聯名向美團發出一封交涉函,要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降低外賣服務佣金等。這使得美團是否壟斷經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從表面上看,這次廣東省的多家餐飲協會發出交涉函部分原因是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餐飲企業普遍十分困難,而美團的年度溢利由2018年的虧損111億元轉為盈利27億元,首度扭虧為盈,這中間涉及到產業鏈條中利益分配問題。但更關鍵的是美團的經營行為是否構成了壟斷並從中獲得壟斷利益。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在交涉函中表示,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各類收費層出不窮,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美團是否涉嫌了壟斷經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近年來,美團遇到反壟斷執法不止一例:2017年6月,浙江金華市場監管局對“美團網”限制競爭等違法行為做出處罰,合計罰沒52.6萬元;2019年3月,四川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美團外賣強迫商家“二選一”當事人處罰25萬元,並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因為這些處罰的層級比較低,影響力也比較有限,現在亟需的是更高層級的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一方面是給餐飲企業一個明確的交待,更重要的是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交待。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毒瘤。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可以利用自己優勢地位制定自己的法則,這包括價格機制的形成及排他性協議。《反壟斷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指出: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有報告顯示,超八成用戶通過網絡外賣平臺使用網絡外賣服務。2018年,在外賣市場中,美團外賣市場份額達到64.1%。64.1%,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一個企業佔有這麼大的市場份額,其行為就可能影響到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並且,此次疫情促使配送到家服務需求迅速增長,選擇配送平臺服務的群體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根據美團2019年全年財報,其營收達到975.3億元,增長49.5%。從這一點上說,美團是否存在壟斷經營行為已經涉及到了社會公共利益,也就是說與龐大的消費者群體產生了利益關係。

美團是否形成了壟斷,這需要監管部門的權威認定。但《反壟斷法》對是否形成了壟斷有三條界定: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該法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的;三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四分之三的。64.1%這個數字如果真實反映市場態勢,那美團的市場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有了市場支配地位就可能產生支配市場的行為,甚至是“霸款”行為。據媒體報道,美團在一些地方變相脅迫商家在其和別的平臺間“二選一”,一旦商家同時入住其他外賣平臺,不僅佣金費率會上浮,還會在搜索中予以屏蔽,縮小配送範圍,甚至被強行註銷下架。這一點,也是廣東省33家餐飲協會聯名向美團交涉函的導火索。

但這個交涉函還是反映出餐飲行業處於弱勢地位的軟弱,因為交易函強烈呼籲美團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以便餐企承接來自更多平臺的外賣訂單、促進餐企開源脫困。涉及到壟斷的話,相關企業應該向監管部門舉報,甚至直接向國務院規定的承擔反壟斷執法職責的機構舉報,監管部門才可以進一步展開調查。僅僅是“呼籲”反映出的是餐飲企業“既恨又離不開”的心態。

已經有不少餐飲企業開始嘗試通過自營微信小程序進行外賣服務,試圖緩解外賣平臺佣金高的問題,但在實踐證明,這種嘗試在即時物流配送方面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也正是現在的一些平臺可以傲嬌的基礎,也是可以產生壟斷利潤的基礎。

總之,美團是否涉嫌壟斷已經關係到市場競爭秩序,更關係到每個消費者的自身權益。今年年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擬將互聯網業態納入反壟斷法規制範圍。明晰互聯網企業壟斷行為標準,加大執法處罰力度,有助於打消一些企業“店大欺客”的傲慢底氣,更好地保障廣大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互聯網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