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女駙馬》是1959年在安徽省第二屆戲曲匯演,由安慶地區代表團黃梅戲劇團編劇,劉瓊導演,嚴鳳英、王少舫、田玉蓮、陳文明等聯袂主演的戲曲電影 。

黃梅戲代表作《女駙馬》是一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講的是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李兆廷投親馮府,岳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貞花園贈銀李兆廷,被馮父撞見,誣告李兆廷為盜賊,將其送官入獄,逼素貞另嫁宰相劉文舉之子。


“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馮素珍誓死不從,在危急中逃跑,女扮男裝進京城找尋被王氏趕出家門的哥哥少英(熊少雲)。偶然間看見招考皇榜,便靈機一動,冒李兆廷之名應試,指望得到功名,搭救李兆廷,沒想到竟然高中狀元。皇帝愛馮素珍才華出眾,相貌堂堂,將其招為駙馬。前科狀元、八府巡按張紹民前來拜會她,一番寒暄,她認出紹民正是哥哥,兄妹兩人開始共謀脫身之計。但聖旨召素珍即刻進宮與公主完婚。洞房花燭之夜,公主含情脈脈,馮素珍心急如焚,再三推辭,令公主起疑,不得已吐露真情,說出了自己女兒身份。公主為了擺脫尷尬處境,決定請求父皇赦免馮素珍死罪。皇帝迫於情勢,答應收馮素珍為義女,放出李兆廷。


“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新女駙馬》劇情離奇,故事裡雖沒明確朝代,但很多專家推斷應為明朝。引用的史實真假交織,虛實相映。《女駙馬》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大家真假難辨,下面結合明朝的科舉制度一一印證,找出其中端倪。

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開科舉,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的程序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

院試,應考者稱為童生,考試地點在州縣,合格者稱為“秀才”,只有考中秀才者,才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叫“錄科”。《女駙馬》中李兆廷確為秀才,他有參加鄉試的資格,這個合情合理。


“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鄉試,是指省級統考,考點在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一般在八月,故稱“秋闈”。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1名稱為“解元”。舉人可於第 2年進京參加中央舉行的考試。

會試,逢辰、戌、醜、未年的三月舉行,又稱“春闈”。考中者稱“貢生”,第 1名稱“會元”。這個考試只有獲得舉人資格的生員才能參加,在《女駙馬》中,李兆廷並非舉人,所以他沒有資格參加會試。

殿試,考試由皇帝提問,考生回答,內容主要是策問。考生站在大殿上,戰戰兢兢的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皇帝及考官根據考生的表現劃分檔次,分為三甲,一甲三人,叫進士及第,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36人,叫賜進士出身;三甲36人,叫賜同進士出身。  狀元很難考,三年才有一個,但不是文采好就能考中的,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反應快,而且長得要帥,才有可能入皇帝法眼,獲得這一稱號。在《女駙馬》中,馮素珍女扮男裝,面目清秀,有可能會被皇帝相中成為狀元。但細讀《女駙馬》情節,皇帝招考皇榜,人人皆可報名,跟當時的科舉制度完全不符。再者,馮素珍假冒李兆廷之名應考,但李兆廷並非“貢生”,甚至連個“舉人”都不是,只是一個“窮秀才”,根本沒有應試的資格,所以也根本就不可能考中狀元。由此可推斷,《女駙馬》的劇情大多都是假的,為人為設計的故事情節,因便於人們接受,故事省去了很多繁瑣的環節,但也製造了一些矛盾。


“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類似的情節在許多影視劇中經常出現,一個秀才,揹著一個書簍,在窮鄉僻壤行走,得到千金小姐救助,秀才進京趕考,高中狀元,回來迎娶小姐,報答知遇之恩。情節看似合理,實際漏洞百出。首先“秀才”只能參加鄉試,即使考中也不能稱為“狀元”,而是叫“舉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必須依次而行,不能越級考試,只有前一級別考中者才能參加下一個級別的考試,不能直接跳級考試。此類劇情多為現代人所做,他們對科舉制度不甚瞭解,單憑一知半解設計劇情,不免出現與事實不符的情節。


“為救李朗離家遠,誰料皇榜中狀元。”中國古代真有女駙馬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景,都希望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是真的,在《女駙馬》中,編劇迎合人們的口味,融入當時著名的“紅丸案”等情節,一時引起轟動。其故事情節並非來自明朝,而是現代人編纂完成。因《女駙馬》故事新穎,歌詞朗朗上口,很快在社會上引起共鳴,多數人信以為真,認為其是像《西廂記》《梁祝》《天仙配》一樣的經典,其實並不然。特別是其經典唱詞:“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最為膾炙人口。《女駙馬》根據傳統戲劇《雙救主》改編而成,是黃梅戲的代表之作。嚴鳳英飾演的馮素珍深入人心,成為了一個時代不朽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