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导语:“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这是民间对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可见,单从武力上来说,马超是处于顶尖级别的武将;但我们透过小说演绎和民间传说,还原马超的一生,就可以发现马超除了武艺高超,他的一生竟是一场悲剧,他更是一个悲剧英雄。

用一句话总结马超的一生,可以概括为:高开低走,经历了从主到仆的身份转变,最终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马超剧照

一、出道即巅峰——官二代的马超

与刘备说不清、道不明的“皇叔”身份相比,马超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出身;与曹操历经险阻、逐步登上高位不同,马超可谓“出道即巅峰”。

马超一生高开低走,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令人惋惜。

1、名门之后、将门虎子

马超,字孟起,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出生,蜀汉昭烈帝章武二年(222年)去世,主要活动时间为东汉末年及三国初期,出生地在扶风茂陵,即今天的今陕西兴平。

马超是将门之后、家族世代为官。马超的祖辈是东汉开国功臣,著名的扶波将军马援,成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说的就是马援。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马援雕像

马超的父亲马腾曾在京城长安担任征西将军,后来意图诛杀权臣李傕、郭汜,失败后回到凉州。此后担任安狄将军、征南将军等职务,在诸侯割据时期,成为事实上占据凉州的地方军阀。

2、割据凉州、图谋大业

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与曾经的搭档加兄弟韩遂产生矛盾,兵戎相见,韩遂甚至杀了马腾的妻子。马腾为了自保,决定“求还京畿”,带着家人来到许都,马超坚决不肯随父亲同行,执意留在凉州。

《三国志》记载: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

“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割据凉州期间,马超意气风发、志向远大,为了巩固割据基础,马超不惜与父亲的仇人——当地军阀韩遂结盟、并与杨秋、李堪、成宜等一众势力结为兄弟,扩大势力。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马腾、马超势力图

经过一段时期的苦心经营,马超成为东汉末年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军阀力量。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荀彧曾称:

“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

周瑜在赤壁之战后,也曾经向孙权进言,联合马超意图北方,这也侧面反映了马超的实力。

二、鲁莽造恶果——家破人亡惨案

然而,马超很快就尝到了苦果,并且是他自己亲自酿造的苦果。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欲派兵攻取汉中的张鲁势力,马超对形势判断失误,误以为曹操的真正目标是自己。

于是联合韩遂,在关西地区共同起兵对抗曹操,并在潼关与曹操展开大战,虽然马超本领高强,然而双方实力过于悬殊,马超与韩遂的联军战败失利。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潼关之战

对于马超的起兵行为,曹操迁怒于在许都的马腾,于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杀了马腾,并且连坐诛杀三族,马氏惨遭灭门。

对于马氏遭灭门一事,马超应该负主要责任,可以说是马超抛弃了父亲和家族,亲手把他们推向黄泉路。在联合韩遂时,马超曾说过一句话:

“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由此可见,起兵前,马超对父亲的处境时是明白无误的,但他仍然置父亲家人性命于不顾,执意起兵。因此,马超应该对家族的灭门负主要责任。

三、诸侯到武将——四处漂泊流亡

潼关之战后,马超虽败但仍旧有相当的实力。

《三国志》记载:

“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1、投奔张鲁

但好景不长,由于内部发生叛乱,马超被迫逃离凉州;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逃离的过程中,马超又遭到凉州刺史韦康的旧部的围困,马超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只得投奔汉中的张鲁,成了张鲁帐下的一名武将。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张鲁剧照

由此,马超从割据诸侯、凉州霸主,开始了四处漂泊流亡之路。

马超投奔张鲁,居人之下,既是无奈之举,也有向借张鲁的势力重归凉州的打算。

马超曾向张鲁借兵攻打凉州,遭到曹军大将张颌的顽强抵抗,没有拿下凉州,无功而返。攻打凉州的失利,使得张鲁对马超的实力产生了怀疑;同时更由于张鲁手下将领对马超的嫉妒,多次欲加陷害。

《三国志》记载:

“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

2、投奔刘备

在这种处境下,于是马超开始再度逃亡之路,这次他选择的是刘备。

起初,刘备给予了马超很高的待遇,授予马超“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的职务;而在刘备晋位汉中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骠骑将军、来乡侯、凉州牧,与关羽、张飞、黄忠并列四大将,这是连赵云都没有的待遇。

而在投奔刘备之初,马超也为刘备打败刘璋、夺取益州立下了大功。但这也是马超为刘备立下的为数不多的功劳之一。

四、郁郁寡欢路——受猜疑被弃用

然而,命运没有就此眷顾马超,相反,马超从此就在盛名之下,处处受人猜忌,刘备也再没有让马超独自领兵征战。

曾经意气风发、被曹操称作“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马超就此郁郁寡欢,此后再无功绩,并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在落寞中离世。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郁郁寡欢的马超

这也与马超的经历有关系,让刘备不得不防备马超。

一是马超曾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虽然投靠了刘备,但内心是不是还想东山再起,是刘备最担心的;

二是马超曾经起兵反叛曹操、先投奔又弃张鲁,这两件事在刘备心中始终是个梗,以马超的前科,也是有可能离开刘备投奔别人甚至自立门户的;

三是马超是带兵来降刘备的,这都是马超的嫡系部队,只听马超的命令。熟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刘备,是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的。

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刘备冷落甚至地方马超,也是事出有因。

面对这种寄人篱下、又被处处猜忌、防备的境地,马超只得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夹起尾巴做人,抓住各种机会向刘备表忠心,争取化解刘备的防备。

史书曾记载有这样两件事,可以从中窥见马超处境艰难、甚至不惜出卖老友以求自保。

一是在《上刘备为汉中王表》一文中,在落款的大臣将领之中,马超排在署名第一位。足见显示马超想在拥戴刘备为汉中王这一事件上,充当主要参与者和倡议者的角色,借此向刘备表明忠心。

二是某日马超与老友彭羕相聚,期间彭羕无意透露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并隐晦的表达出对刘备的用认识人的不满,马超虽然内心有同感,但沉默不言,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随后马上向刘备报告了彭羕这一情况,刘备随机杀害了彭羕。

五、悲剧人生、英雄无奈

从马超的一生经历可以看到,一手好牌在他手里打成稀烂。

马超一生的转折点在于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兵反叛曹操,而原因在于自己对形势的误判。

这一决定不仅把自己摆在当时实力最强的曹操的对立面,导致战败后失去了在北方的立足之地,也让马氏家族灭门惨案发生。

高开低走、从主到仆、寡欢而终——马超的悲剧人生

马超从诸侯沦为一员武将

此后,马超只能四处逃亡 、寄人篱下。

然而,失去了凉州这块根据地,失去了自己的嫡系兵马,马超只能以匹夫之勇、一身武艺在他人帐下为爪牙、充当打手,在如此境地下,马超还在张鲁、刘备处都受到猜忌,后半生不得重用。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在46岁正当壮年的时期,在郁郁不得志中,被诸葛亮称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的马超离开了人世,相比较正常辞世的黄忠、赵云的70多岁足足差了近30年,就连比59岁战败被杀的关羽、55岁对被部下杀害的张飞都差15年左右。

此时,我仿佛看到临死前的马超:老泪纵横,望着远方,满眼都是年轻时在凉州纵马奔腾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