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摘要:巴布亞新幾內亞(簡稱巴新)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參與國家之一。該國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熱帶雨林面積超過30萬km2,佔國土面積70%以上。但限於經營理念、技術等原因,該國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較為粗放,迫切希望中資企業赴巴新投資農林綜合開發項目,以促進當地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增加當地就業和稅收,並減少貧困。文中以巴新西北部西塞皮克省伊當西亞羽區的“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項目”為例,介紹了項目在巴新的投資環境與投資政策、森林資源與熱帶農作物開發利用潛力以及中巴合作開發模式等,並針對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和建議,以期為今後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境外投資和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林綜合開發,國際合作,中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作者:鄒全程 馮曉川 慕曉煒 徐健楠 劉德晶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隨後該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截至2019年4月,中國已經與131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海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也向“一帶一路”沿線拓展,而農林產業開發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也是中國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

  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共和國(簡稱巴新)地處“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向延伸帶,是南太平洋地區的大國之一,人口接近808萬,面積達46.28萬km2。巴新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局部為山地氣候(海拔在1 000 m以上地區)。該國森林、能源、漁業等自然資源豐富,年均木材出口總額約為45.35億元,林業在巴新佔有重要地位。該國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較為粗放,迫切希望中資企業赴巴新投資農林綜合開發項目,以促進當地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能夠增加當地就業和稅收並減少貧困。目前中國從巴新進口商品的主要類別包括木材及木製品、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穀物粉及澱粉等。本文擬以巴新西北部西塞皮克省伊當西亞羽區的“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項目”為例(該項目已獲得巴新國家農業和畜牧部批覆),探析兩國農林產業合作開發模式,並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

  1 巴新林業及項目區概況

  1.1 巴新林業概況

  1.1.1 資源概況

  巴新全國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近80%,其中60%未經任何開發,完全處於原始狀態。森林總面積為2 900萬hm2 (2015年統計數據),森林總蓄積量達17.4億m³,用材林達1 500萬hm2,且木材質地優良,森林主要為熱帶闊葉雨林,主要包括山地雲霧林、高地雨林和低地雨林3種類型。林業是巴新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據國際熱帶木材組織統計,巴新是世界熱帶地區木材第2大出口國,但其森林資源權屬結構較為特殊,其中約95%面積由非政府所有,僅有5%屬於政府。

  1.1.2 主要樹種

  巴新樹種資源豐富,據國家森林管理局統計,約為1.5萬~2萬種,2 000多個屬,但其中大部分沒有作為商品材被砍伐利用,只有400多個材種被作為原木或板材出口。目前大量出口的樹種包括天料木(Homaliumcochinchinense)、番龍眼(Pometia pinnata)、紅厚殼 (Calophyllum inophyllum)、桉樹(Eucalyptusrobusta)、黃桐(Endospermum chinense)、蘇門達臘八果木(Octomeles sumatrana)、太平洋鐵木(Intsiabijuga)、朴樹(Celtis sinensis)、倒卵伯克山欖(Burckella obovata)、仁面子樹(Dracontomelondao)等。

  1.1.3 林產品貿易

  林業每年對巴新GDP的貢獻超過50億基納,貢獻稅收3億基納,出口創匯超12億基納。2017年前3個季度,全國43家原木加工企業及51家出口企業共為巴新生產及出口原木205萬m³,平均價格為95美元/m³,其中90%銷往中國。巴新本國企業在整個行業中所佔份額極小,木材工業大部分都由外國投資者(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掌握,其中最大的外國投資者為馬來西亞常青集團。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巴新對板方、板材等加工後的木製品實行零關稅優惠政策,對原木出口實行20%出口關稅。

  1.1.4 資源監管

  巴新執行委員會於1991年頒佈了國家林業政策並通過了《森林法》,1993—2007年又對《森林法》進行了幾次修訂,並規定所有森林資源的開發必須嚴格依據國家森林計劃。2018年巴新成立了國家林業資源清查辦公室,開展包括調查樹木、瞭解生物多樣性及研究土壤類型在內的多目標林業資源清查項目,以及承擔森林監控、培訓、蒐集、處理森林資源數據以及宣傳等職能。其中,多目標林業資源清查項目由歐盟和聯合國REDD組織共同出資援建,由FAO為其提供技術援助。

  1.2 項目區概況

  2015年8月我國深圳匯華豐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巴新土地主聯盟公司就“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項目”在北京簽訂合資協議。項目區位於巴新西塞皮克省,地理座標南緯3.55°—3.91°、東經141.20°—141.89°,西與印尼的巴布亞省交界,北臨太平洋,總面積近78萬hm2。計劃共分4期開發,當前重點開發項目I期區,面積約18.67萬hm2,涵蓋45個土地主合作社(ILG)。項目區屬平原高地,部分為低山地貌及沼澤地帶,地勢總體較緩,區內最高峰2 780 m;坡度小於5°的土地佔12%、5°~15°佔25%、16°~25°佔39%、26°~35°佔20%、大於35°佔4%,坡度較大的山地區域按巴新國家規定劃為保護區或緩衝區。中(國)方以開發、管理、運營、銷售等所需資金及整合資源能力條件入股,並主導合資公司全面管理和運營;巴(新)方以土地使用權及附屬農林自然資源入股,同時負責協調與當地土地主的關係,共同進行農林產業開發建設。

  2 農林綜合開發潛力

  2.1 森林資源

  鑑於當地森林資源調查技術體系還不夠完善,中方項目組對低海拔平原森林類型和低海拔高地森林類型的蓄積按地面調查實測值計算,對低山森林、稀疏森林、沼澤森林等森林類型的蓄積按遙感反演進行測算;其他類型主要為非林地,具體包含灌木林、河流和村莊等,不測算蓄積。根據調查結果,項目I期區(45個ILG)總面積18.67萬hm2,森林總蓄積量4 455萬m3。根據地形、林相等特徵,全區森林可分為低海拔平原森林、低海拔高地森林、低山森林、稀疏森林、沼澤森林和其他共計6個類型(表1)。總體林相整齊,均未受到明顯人為干擾,屬典型的熱帶原始雨林。


表1 項目I期區各類型森林面積、蓄積表

【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數據來源: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建設項目森林資源調查報告(2016年)。

  根據《巴布亞新幾內亞森林採伐作業規程2015》規定及相關標準,以及採伐作業的可行性,將項目區按照完整聯片的原則進行區劃,將坡度在30°以上零碎斑塊合併,確定項目區可採資源範圍。結果表明,項目I期區可採資源面積約14.14萬hm2,佔總面積的75.7%;蓄積3509萬m3,佔總蓄積的78.8%(表2)。

表2 項目I期區可採區各類型面積、蓄積表

【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數據來源: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建設項目森林資源調查報告(2016年)。


  2.2 熱帶農作物

  目前中國的熱帶農作物資源仍十分稀缺,棕櫚油、木薯、橡膠等熱帶農作物產品自產率嚴重不足。我國對外投資主要包括棕櫚油、木薯、大豆、玉米、水稻和天然橡膠的種植、加工、相關倉儲物流設施的建設以及遠洋漁業等領域。

  2.2.1 棕櫚油開發利用

  共同開發熱帶農作物資源,不僅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契合巴新對森林資源開發後的土地利用政策。因此,根據全球市場分析,結合項目區建設條件,確定在項目區森林資源皆伐區域實施種植基地建設工程,選定油棕、莎谷(Metroxylon sagu)和水稻3種作物為農林綜合開發利用的主要產品。

  棕櫚油是國際貿易的大宗產品,市場參與程度高,與全球市場的聯繫緊密。據FAOSTAT統計,全球約有43個國家種植油棕,但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尼日利亞、泰國、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7個國家。2010年上述7國油棕收穫面積1 276.8萬hm2,佔世界油棕收穫總面積的85.1%。近年來,泰國、哥倫比亞、巴新等國的油棕收穫面積也在逐漸增加,如巴新從1971年才開始油棕商業種植,當時收穫面積僅有300 hm2,而到2010年已增加到11.9萬hm2。根據USDA統計,2013—2014年中國棕櫚油消費量達575萬t,佔全球總消費量的1/10,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歐盟,是世界第4大棕櫚油消費主體之一。棕櫚油的收穫、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中國基本不生產棕櫚油,供給完全來自進口,且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厄瓜多爾),其中從馬來西亞進口棕櫚油量佔中國進口總量53.91%,從印度尼西亞進口棕櫚油量佔46.08%,同時中國短期內無法實現油棕的大面積種植。

  2.2.2 莎谷開發利用

  莎谷喜高溫、高溼,是一種不經土壤改良也能實現經濟栽培的作物,其樹芯髓中澱粉含量可高達38%,目前世界上仍有數百萬人依靠其來維持生活。莎谷樹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和大洋洲南北緯10°以內的地區,特別是在項目區塞皮克河流域佔地約50萬hm2的廣大潮溼地帶形成了莎谷原生林,全球70%的莎谷樹資源都集中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但在巴新還未實現規範化種植和規模化生產。近年來,中國木薯澱粉進口量增長到40萬t/a左右,木薯乾片進口量增長到100萬t/a左右;中國國內木薯澱粉缺口量為300萬~400萬t/a,木薯乾片缺口量為800萬t/a左右。同時,東南亞澱粉生產原料主要為木薯,年產量摺合木薯澱粉為5~7.5t/hm2,而莎谷樹年產量摺合莎谷澱粉為8~12t/(hm2·a),甚至更高。莎谷樹一般種植期是5~8年,在生長期間還能套種木薯、花生、豆類等,比常規經濟作物能提高約1倍的種植效益。莎谷等經濟作物澱粉成分組成見表3。

表3 莎谷澱粉與木薯、馬鈴薯成分組成對比表

【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注:水份以溼基計算,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灰份以幹基計算。

  

3 中巴合作開發規劃

  根據項目區農林資源狀況以及國際市場需求,規劃分階段進行伊當西亞羽區(IDAM/SIAWI AREA)項目I期區農林綜合開發,按適宜農作物種植、避開生態脆弱地段、土地儘量集中連片、與現有發展規劃相銜接等原則開展森林資源利用,並在木材開發皆伐區、平緩的臺地或緩坡地種植油棕等品種,在河流沖積平地種植水稻、莎谷等經濟作物。

  3.1 林地清理及利用計劃

  根據現地調查,項目區樹種以菠蘿格及番龍眼居多,並伴有黑檀、花梨木等珍貴用材樹種(表4)。就單株材積而言,徑級在50 cm以上的材種蓄積達43%;就材種而言,以菠蘿格為代表的優質材種佔到38%,其中菠蘿格佔比達11.97%,單位面積菠蘿格可採材積為28 m3/hm2。林下各類藥材、香料資源(包括野生沉香、檀香、靈芝、石斛、香莢蘭豆、厚殼桂皮等)也極為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表4 調查區內蓄積量前10位樹種表

【政策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林綜合開發利用合作探析


  按巴新法律法規及項目森林清理許可(FCA)申請,項目I期區計劃年生產原木75萬m3,主要產品由3大類組成。1)原木:胸徑50~80 cm的優質木材,以原木產品銷售,計劃生產優質原木60萬m3/a;2)板材(鋸材):以特大徑材和中小徑材(20 cm以上)及部分50~80 cm的原木為加工對象,以板材(鋸材)產品供應市場,計劃加工板材(鋸材)5萬m3/a,消耗原木14萬m3;3)木結構房屋:年加工40套120 m2的木結構房屋,消耗原木1萬m3。

  3.2 熱帶農作物種植及利用計劃

  按照巴新本國相關規定,結合當前國內外市場形勢,種植基地規劃年限為20年。其中,前期3年以基礎工作為主,包括土地釋放、權證和許可申請、種植基地場地平整、機械和人工準備、幼苗培育等;中、後期17年以管護收穫為主,包括種植、護理、收割、輪作等。結合林地清理進度和可採伐區域分佈,確定項目區油棕種植基地設計為12.08萬hm2,水稻種植基地為0.45萬hm2,莎谷種植基地為0.97萬hm2,共可至少提供就業崗位1萬個。

  3.2.1 油棕種植模式

  油棕種植密度設計為135株/hm2,根據周邊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經驗,通常只有3/4的油棕苗比較粗壯,因此種苗與大田種植量比例可按1:100測算。根據FAOSTAT數據,2015年馬來西亞油棕果平均產量20.9 t/hm2,印度尼西亞17.8 t/hm2,生長較好的植株年產量高達500 kg以上(按135株/hm2計、合計67.5 t/hm2)。項目區油棕種植區域土壤質量好、肥力較高,油棕出油率高於周邊國家,同時項目以現代油棕種植園標準建設,按第4年開始收割,單產水平以較保守的21.5 t/hm2(油棕鮮果)估計,則基地棕櫚油加工廠年油棕果加工能力峰值為259.75萬t/a。主要產品毛棕櫚油按出油率20%計,以20年為運營期,年均總產量為207.8萬t/a;棕櫚仁是油棕基地輔助產品,按出仁率5%計算,年均生產棕櫚仁10.18萬t;油棕果皮纖維、棕櫚仁核殼、棕櫚粕等副產品可用於發電。

  3.2.2 莎谷種植模式

  莎谷主要分佈於項目區的低海拔平原林和沼澤林,在項目區莎谷樹產區綜合發展種植莎谷樹和木薯,不僅能保證莎谷澱粉和木薯澱粉生產,而且能利用莎谷樹資源,將澱粉生產期延長至每年300 d以上,有利於種植效益及澱粉生產的環保、可持續、循環效果,對保持莎谷樹產業具有很強的優勢與互補性。利用項目區天然莎谷樹資源,加之人工種植基地,原料資源可支撐每年8萬t以上規模的莎谷澱粉加工。

  3.2.3 水稻種植模式

  水稻基地分佈於項目區河流沖積平地,均在低海拔平原森林內,立地條件、水源清潔度等均適宜水稻生長,也利於配置簡易機耕道路,單產水平按較保守的1年2季9.75 t/ hm2(原糧出米率按60%)計算,原糧年加工能力約為4.41萬t/a。目前巴新每年進口約16萬t大米,水稻基地主產品在保證項目區及周邊需求的同時,面向西塞皮克省乃至全巴新銷售,其他碎米、米糠、稻殼等副產品可用作規劃的特色養殖業動物飼料。

  4 中巴合作對策與建議

  4.1 爭取政策支持

  項目共建合作不僅有利於巴新林業資源深度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與南太平洋沿線國家締結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為日後中國更多企業“走出去”開創了良好局面,是推動中國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積極參與境外投資的重要參考路徑之一。中方建設單位應加強與巴新相關部門協調,共同組建項目領導小組,在巴新國家發展規劃框架內結合項目區現狀實施工程建設,在政府層面提出具體保障落實舉措。同時積極參與林業、農畜等相關行政部門的計劃制定,按項目區佈局方案,統一協調與土地所有者的關係。

  4.2 配套工業園區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出,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互通互聯”,充分發揮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外溢”效應,實現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工業等方面更廣闊、更深入的合作,進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升級、工業化水平提升和經濟發展,對推進巴新的工業化進程有重要意義。依託中(國)巴(新)農林綜合開發項目,配套建設工業園勢在必行,主要區塊應包括產品加工區、物料倉儲區、種植養殖區、辦公管理區、生活附屬區。具體涉及棕櫚油加工、莎谷(含木薯)澱粉加工、木材加工、大米加工、中藥材和香料加工(遠期)、特色種養、良種繁育、倉儲物流、汙水處理、沼氣製備、熱電聯產以及辦公、研發、檢驗、住宿、教育、醫療、商業等。

  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農林開發經營活動對交通設施依賴性強,隨著經營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交通狀況對產業發展的重要程度更加明顯。巴新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鐵路運輸,也沒有連接全國的公路網,內陸山脈崎嶇,陸路交通不發達,為數不多的省級和城際間公路狀況較差。鑑於項目區的基礎條件,需要加大道路、橋樑、港口等建設,以及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將大路、橋樑作為連通工業園區到項目區之間的通道,港口選址在具有良好天然條件的省府建立,以強化產品運輸能力及降低運輸成本。

  本項目是中國企業在巴新面積較大的農林綜合產業開發項目之一,項目開發符合中國和巴新兩國合作共贏大局,也符合巴新國家鼓勵農業發展的國策以及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已經獲得了當地民眾的積極擁護和高度期待,也日益得到兩國政府(包括中國深圳市政府和巴新西塞皮克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為同類地域類似項目的開發提供重要實踐經驗。

第一作者:鄒全程,男,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與草原工程諮詢及其相關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劉德晶,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調查規劃、林業工程管理、森林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

來源: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世界林業研究》2020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