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投资策略和理念选摘(1)

关于达晨的学习摘要

摘抄了达晨网站的一些讲话,有点乱,但核心意思很明确:基础很扎实、有深度、不跟风、逆周期,抵御浮躁的风格。

1) 公司的管理机制

达晨财智秉承“专业、品牌、效益”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投资、融资、风控、管理、服务“五位一体”体系化运营,积极推进专业化、渠道化、品牌化、国际化“四化建设”,致力于成为一家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受人尊重、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做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最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帮助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投资回报,共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A. 投资体系

a) 四大阶段——投资阶段

种子期、早期、成长期、成熟期

b) 五大渠道——投资渠道

达晨品牌带来的丰富资源、行业部门深度覆盖行业、全国区域布局、投资企业产业链的深挖、中介机构、中介机构

c) 六条军规——投资标准

(1)看创业团队,占是否值得投资的比重达50%; (2)看行业,是否足够大,是否属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范围; (3)看技术水平,是否领先; (4)看商业模式,是否有创新; (5)看行业地位,被投企业须是行业或子行业前3名; (6)看有没有法律障碍和不利于上市的硬伤。

d) 七大领域——投资方向

(1)TMT;(2)智能制造;(3)节能环保;(4)消费服务;(5)医疗健康;(6)军工; (7)大数据。

e) 大监管背景下,市场套利的机会都在被逐一瓦解,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专业化和长线的价值投资。邵红霞表示,近20年的投资实践,让达晨在市场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打法。现阶段,“行业+区域”的双轮驱动形式使达晨实现了项目全覆盖,通过外资眼光、本土手法,投出了一批明星企业。2018年,达晨共计投出60个项目,除了依旧保持既有速度,尤其对明星项目进行重仓,还加大了对抗周期、高门槛、高壁垒行业的布局。在投资专业度方面,体现在达晨对行业的划分。2013年达晨财智开始塑造自己多元投资体系,以行业划分,建立了TMT、医疗健康、消费服务、节能环保和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军工等七大行业投资部,以一批具有深厚产业背景的专业投资人员主导行业线投资,同时,以行业来引导投资,加强行业与区域的紧密合作。

在专业化转型过程中,一些跟不上步伐的投资人员则被淘汰,区域布局更加集中,达晨逐步形成了行业与区域双维驱动、平台与生态良性互动的格局。相较于其他创投追风口的投资策略,达晨一直坚持等风来。这种做法尤其体现在军工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投资表现。过去,军工研发由国家高度管控,信息不对称、保密因素都给达晨这种市场化机构寻找标的造成一定难度。2013年底,达晨组建独立的军工项目团队,并将其作为重点投资策略。而在此之前,达晨也只是在各领域兼投一些具有军工背景的项目。2015年,一贯低调的达晨,在军工领域表现出很强的“狼性”,其投资团队在信息化弹药、电子对抗、北斗芯片、光电器件、军工信息化等军工细分领域投资了十多家企业。

B. 融资体系

充足的资金供应是投资成功的前提。19年来,达晨一直秉承“为投资人创造财富”、“投资人利益最大化”的理念,把“做LP最满意的GP”作为自己的目标,先后募集了22期人民币、1期美元基金,基金的总规模300亿元。

凭借优良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公司赢得了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同时,高端、专业的投资人队伍为达晨在项目渠道、行业整合、社会资源等各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互动。深厚的LP行业经验让达晨在文化传媒、广电信息、生物医药、消费服务、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资源。

19年来,达晨一直珍视品牌信誉,将LP的满意度视为首要目标。达晨设置投资人关系部,专职LP服务及投资人关系管理,以LP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在LP日常服务、信息披露、关系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进取、精益求精。达晨一贯坚持对LP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透明性、有效性:在完成项目投资后一周内,对LP发送项目投资简报;每年中期对LP发送基金半年报告;每年召开年度投资人大会并向LP呈交基金年度报告。此外,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LP披露和通报创投行业新闻、达晨重要事件、基金项目情况等,保持与LP的紧密互动。

随着LP的机构化、专业化,达晨从2013年起成立投资人俱乐部,对专业的机构LP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深入的交流。

继往开来,达晨将继续深化对LP的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同时,深化品牌内涵及品牌影响力,成为给予LP满意回报及满意服务的基金管理人。

a) 达晨新一期基金LP的构成中包括了金融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产业集团及母基金几类机构,比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市引导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鲲鹏资本、首钢基金、云能基金、歌斐资产等。而这期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只占不足3%,机构投资者97%以上。基金募资是一项需要谋划周全的营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策略,而所有策略都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从募资环境来看,机构寻求的募资对象,已经从过去的小C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以大B为主,“话术变了”。首先,投资行业头部效应特别明显,有业绩、有品牌、能给LP带来满意现金回报的机构才能募到钱。现在,个人LP基本退场,机构LP登场。这类LP不看你的团队背景是否漂亮,投资思路、投资策略是否讲得清楚,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能否募到钱的核心是过往业绩、退出数据。越是专业的机构越相信数据,因为数据是理性的、不说谎的。这就是行业现在的状态,头部机构在资金端、资产端有优势,而大部分机构处于残酷的行业洗牌阶段。募资时,达晨将LP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国家队、金融系和产业系。每类LP的偏好不同,诉求不同,进而对基金的选择也有不同标准。此外,机构除了对LP的诉求、关注点、评价标准、合作方向做全面深入了解外,还必须考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金,因为资金来源或多或少会影响基金的投资策划、管理策划和退出策略。其次,没有经历募资难,就不知道怎么“花钱”(投资),要用LP的心态做GP,而信任对于LP和GP的关系十分关键。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坦诚交流、换位思考才能彼此理解。LP对GP的道德操守看得很重。“从我同LP的交流经验来看,诚实是每一个GP应该谨记的!GP的投资信息要及时透明,你可以错,但不要刻意隐瞒,更不可以欺骗,这一点很重要。目标一致、相互信任是LP和GP合作的基础。GP、LP之间要有原则,不要有秘密。”信任建立起来不容易,但破坏很容易,尤其新基金,LP/GP关系比较脆弱,基金还没有回报的时候,更需要及时沟通、坦诚透明,才能建立一种长期互信的关系。

b) LP机构化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以达晨今年新募集成立的创通基金为例,该基金获得了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深圳福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引入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专业的母基金、产业资本等。

C. 风控体系

达晨率先将风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在完善和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全员风控体系,并将风控体系纳入公司考核、激励机制体系之中,使公司员工和企业的长期、短期利益高度一致,让每个员工都具备风险意识,从而打造达晨科学系统的风控防火墙。

D. 服务体系

达晨创投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程、全方面的支持:通过季度、年度项目汇报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并对异常企业重点管理扶持,按星级将项目进行分类归档,从而更加科学的为企业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公司治理、行业并购、企业上市等增值服务。

同时,达晨以“沟通交流、增进友谊、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宗旨,发起成立了“达晨创投企业家俱乐部”、“达晨全面战略合作联盟”、“达晨与已投上市公司全面战略合作联盟”、“互联网+体育中国会联盟”、“B2B全面战略合作联盟”,为会员之间畅通、长期、密切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平台,汇聚政府、金融、行业、券商、专业机构等社会各界高端和精英人士,整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为投资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形成会员与会员之间以达晨创投为桥梁的良性互动产业链生态循环体系。

E. 公司管理成功要素

a) 二十年来,达晨深耕本土创投领域,最大的感触就是坚持。在中国做投资,达晨有三个坚信:坚信中国经济、坚信中国资本市场、坚信中国本土创投。一路走来,还活着、还活得比较好就是我们的成果。当然,这其中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体现在人员的变动、基金的募集、投资的艰难等多个方面。但这些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达晨每年会进行一至两次的全面复盘,反思项目的成功和失败、判断行业、投资决策的逻辑,项目失败的原因,这都是我们会深度反思的地方。

b) 达晨的战略布局在业内一直是走在前面的。最早,达晨成功抓住了创业板的机会。2009年,达晨推行了区域制,最多时在27个区域设立了办公室,铺规模、铺渠道、铺人员。2012年,达晨的战略略进行了再次调整,由原来的区域化转为更专业的行业化。到今天,形成了“区域+行业”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能够有持续竞争力的区域是北上广深、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另外还有华东地区和科创板相关的区域。

c) 做投资主要靠团队。团队合伙人的配合度决定了机构能走多远。基金和企业是一回事,要持续发展,就要充分给中层和新生代投资人机会。我们会为新一代投资人创造机会和条件,为他们做好服务,这要靠机构的机制。这是每家GP都应该思考的问题,GP的核心领导人一定要奖罚分明。除了明确机制,我们还做了内部创业的改革,让骨干在细分行业中独当一面,我们设立了若干只行业子基金,中层牵头来做,也可以跟投。

d) 这家公司曾经差点没能坚持下去。2000年达晨与几百家同期成立的创投机构一样,带着对创业板即将成立的愿景诞生。而受制于当时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创业板曾一度遥遥无期。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他们面临过被大股东电广传媒裁撤的命运,内部曾经动议过取消达晨,差一点没能坚持下去,虽然最终董事长刘昼一封“万言书”让大股东没有撤裁达晨,但这也是一次死去活来的过程。直到2006年6月,达晨6年前投资的同洲电子在中小板上市,局面一下子活过来了。这是本土风投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从那时起,达晨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一起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e) 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彼时人民币基金的主要出资人都是民营企业家和高净值个人,且募资非常艰难,“难是万事开头难,大家对于创投市场还是非常陌生,处于一片蛮荒。创业板开闸后,整个创投市场逐渐兴起,达晨募资和基金规模得以稳步提升,“每一支基金都是超募完成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市场过于火热后造成的激进投资,让不少基金吃了亏,达晨也不例外。2011年“全民PE”热潮,整个行业热火朝天、大干快上、集体浮躁;市场资金多、募资容易。达晨也募到了一支35亿元的大基金。“由于当时投资上的激进,标准放松,导致这只基金至今成为达晨全部基金中表现相对较弱的一支。达晨警惕地意识到项目质量是生命线,开始内部推动项目决策、复盘流程的变革,对投资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从2014年开始,达晨开始强调专业化,向美元基金学习,从体系、人员、机制、决策流程等方面进行行业聚焦,打造一个重度垂直的专业化投资体系。

f) 募资从“小C到大B”。所谓“小C”指的是C端个人投资者,而“大B”指的是机构投资者。一开始,达晨基金中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自2014年开始,达晨募资开始机构化,LP结构中渐渐大量出现政府引导金、市场化母基金、银行、上市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g) 一是不投没看懂的项目,二是不投估值过高、不赚钱的项目——“我们要为LP赚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虚名买单。达晨的愿景是要做LP满意的基金管理人,做企业家满意的长期伙伴,做员工实现职业理想的好平台。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达晨平稳地穿越了多个经济周期。2008年金融危机,本土创投低迷,当时达晨埋着头找好项目,投项目,后来随着2009年创业板开闸,达晨在之后两年迎来了爆发,一举巩固了在中国创投圈的地位。2012年底,A股IPO暂停,创投机构退出无门,死伤惨重,用邵红霞的话来说,“那时在达晨,大家还是埋头吭哧吭哧地干活”,到了2015年,IPO开放,达晨再次迎来爆发。

h) 达晨在基金规模上非常克制,多年来一直坚持单基金模式,只管与自身投资能力相匹配的资金,不看规模、排名,看重的是质量、效率、投资人回报与投中优秀企业。没有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不可能会有如今的达晨,这要感谢电广传媒及湖南广电给达晨确立并严格执行了一整套科学的、符合市场化的机制。达晨在基金规模上非常克制,近20年,管理规模不过300亿元。多年来,达晨一直坚持单基金模式,为了坚持投到好项目,达晨谨慎克制地控制规模,追求投资的回报和投到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优秀项目。

i) 达晨始终保持着自律、本分与进取。“我们一直坚持长线价值投资,赚企业成长的钱。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投资标准,精准扣扳机,致力于找到成长性更高的公司,投出更多的明星公司,以此顺应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无论当初逆境与此后顺境,达晨始终没有选择走别的路,没有倒下,没有撤退,没有追风口,也没有盲目多元化;达晨始终就在走一条路,就是把创投之路走到底,并且持续抵住了诱惑,只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只管与自身投资能力相匹配的资金。“树欲静总有风不止的时候,最终我们还是保持定力,走自己的路。达晨不看规模、排名,看重的是质量、效率、投资人回报与投中优秀企业。

j) “三剑客”的共识与坚守、互补与制衡使得达晨保持着“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状态”。而这些,是达晨区别其他投资机构的部分原因所在。大家的个性、表达方式上有差异,但本质上、底层的价值观上,是非常一致的,都是简单、想做成事的人。在19年的历程中,达晨逐步实现了从区域化到专业化、从投资机构到基金管理机构以及近年来的平台生态建设、重度垂直的研究驱动、少壮派的茁壮成长等等变化。

k) 我们永远在学,但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论专业深度,还是我们下面的团队比我们更强。我不是一个项目经理,更多是一个教练了,培养10多个重度垂直细分的专业团队,算是我们的成果,我们看项目的同时更多是在观察人、培养人。

l) 2012年的专业化转型对达晨来说尤为重要。穷则思变。2012年之际,达晨由小规模变为较大规模,专业能力一时跟不上,加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项目质量出现了一些波动。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总依赖以往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那时候,绝大多数本土创投机构热衷参与投资一些Pre-IPO项目,IPO一暂停或者企业IPO不顺利,这些项目的退出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这也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12年起,达晨开始在原有“区域”划分之外,重点强调行业及专业的重要性,采取了“行业+区域”双轮驱动的组织架构。经过了几年的锻造和磨合,区域更加聚焦,进一步深耕;行业与专业进一步细分,终成如今的达晨。达晨的投资业务线推行“三三制”,每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很小的组,一个小组就看一个重度垂直细分的行业,比如说互联网金融小组、新药小组等等。投资机构长期持续赚大钱最终取决于其前瞻认知、信息覆盖、行业研究与专业判断能力,赚的是大部分人看不懂的钱。

m) 在达晨综合基金中会分拨出不超过10%的额度设立若干个行业子基金,由行业合伙人牵头组建子基金团队进行投资和管理,并要求子基金团队对子基金做一定比例的跟投,这种类似于内部创业的做法是达晨重度垂直专业化的落地形式,将更有竞争力的机制和高度的利益捆绑,不论在组织形式还是激励机制上均有所创新。10多个重度垂直细分的专业小组是达晨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已经成型,他们成为10多艘护卫舰,为达晨这艘航空母舰保驾护航。 我们负责把原则定好,具体项目的投资和投后管理交给专业团队负责,甚至我们会把部分投资决策权下放。创投不能只做一代英雄,应当在有太阳的时候勤修屋顶,未雨绸缪,提早为团队的传承奠定基础。

n) “人”无疑是达晨财智要保持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之一。“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做团队的优化工作,淘汰一些不符合新形势的员工,从市场上招聘一些比现有团队更好的人。这对我们现有的薪酬机制、内部激励机制也会提出一些挑战。但我们愿意做一些试验,把市场上的一些高水平的人趁市场洗牌的时候吸引过来。未来人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

F. 公司历史和近况

a) 近几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遇冷,募资难一度成为资本热词。而大资管时代拉开帷幕,大片VC/PE陷入沉默,达晨能够取得今时今日的成就也并非易事。在这19年以来,达晨经历过四次关键事件。第一次,2006年,同洲电子上市挽救了达晨。2006年4月,达晨财智投资的同洲电子通过中小板上市方式退出,并为其赚取近30倍回报。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成为中国创投里程碑事件,证明了人民币基金退出机制的可行性,也让达晨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变化。当年深圳创投机构仅剩不到10家,只有达晨、深创投等少数几家还在坚守。而达晨那几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甚至一度面临被大股东电广传媒裁撤的命运。直到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陆续突破,中小板开启,实现全流通。2006年6月,同洲电子上市,而此时已距离达晨投资同洲电子过去6年。用肖冰的话说:“真的是同洲电子(成功上市)才挽救了达晨。” 第二次,2009年,创业板开启,使达晨进入真正的快车道第二次,2009年,创业板开启,使达晨进入真正的快车道。2009年10月30日,证监会耗时10年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火热出炉,对本土PE/VC而言,打通了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链条,使“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创投模式最终形成。而那一年也是达晨发展最大利好的一年,早期投资几乎都集中爆发。爱尔眼科、网宿科技、亿纬锂能和蓝色光标4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蛰伏3年的福建圣农,获得20多倍回报,被评为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2010年,达晨被投企业中9家成功IPO,更是创下全球同业年度IPO退出纪录。这些都奠定了达晨在中国本土创投机构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当年美元基金退出受阻,以达晨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创投机构快速崛起,开始积蓄能力与美元基金分庭抗礼。第三次,2015年,A股暴跌IPO停摆,从动荡中成功走出。对于达晨,这一年却堪称一场退出盛宴。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共219家企业IPO,其中达晨12家企业完成IPO上市,占比5%;还有十几家企业申报IPO并完成预披露。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达晨经历了很多周期,在各种环节中都遇到过瓶颈,但并没有觉得特别难过。只有退出上,由于政策和形势一直发生变化,忽上忽下。我们能做的只能去适应它。现阶段,经济走势或许也不太乐观,整个周期还是向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唯一能做的也是把好项目质量。第四次,2018年,足够的粮草方能过冬。2018年的资本寒冬,似乎比以往都要严重。受宏观经济冲击,股市从头跌到尾,更令人沮丧的是,IPO审核愈缓愈严,创投机构的退出情况也堪称惨淡。除此之外,资管新规落地,半数以上创投机构都处于基金募集停滞或半停滞状态。缺钱,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噩梦。对于新基金,肖冰希望把它打造成达晨的“明星”基金,能够投中各行业内明星项目。所谓明星项目,达晨很早就形成了标准和定义。“第一,概念要好。这个行业,达晨是第一个投入的,投完后能够引领行业的投资。在投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好,在投完之后才发觉不错。第二,回报率要高,要让市场上大家觉得比较震惊。

b) 2019年初,我们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募投管退具体的执行原则。总体来说,去年达晨的关键词是:暂缓投资、精准扣扳机。以前打靶六、七环就可以,现在会瞄准在八环以内。在退出方面,2019年是达晨退出大年,达晨历史上,IPO最多的一年是18家,2019年,我们IPO数量第二高,实现了14家IPO,其中有7家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跟VC/PE是紧密相关的,始终抓住资本市场这一条线,我们收获的IPO项目多一点,回报就会高一点。募资方面,2018年达晨募集了一只40多亿的基金,2019年又募了14、5亿。总体来说,作为头部机构,过的还行,手上有子弹,目前,我们至少有30亿的现金可以投资。

2) 投资理念策略

A. 达晨历史上最赚钱的10个项目,投资的时候都没有竞争对手。我们一段时间觉得市场竞争特别激烈,很多人跟我们抢项目,内部团队就有一些说法,说项目很难投,好项目都有无数人竞争。后来我就跟他们复盘,我把达晨历史上最赚钱的10个项目,看了一下当时是怎么投的。当时投的时候其实是这个企业通过FA找了所有的同行。主要的机构都找了,上门去找了,求别人投,别人都不敢投,在那个时候我们出了手,最后赚了很多钱,其实钱都是这么来的。最赚钱的项目,一定是同行还没看明白的项目,我们率先看懂了,率先投进去,才能赚大钱,如果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可能不会亏钱,但不会挣大钱。这次复盘让达晨更加坚定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投资是赚认知的钱。而这个认知,指的就是超越同行的认知能力。其实我们投资还是赚这个能力的钱,我们不是赚那种去抢什么项目的钱,或者靠关系那种钱,那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在创投行业立足。

B. 不乏明星企业把融资、募资做成了招投标,一堆投资人去抢,高价抢。达晨那时候相对冷静,抵住了一些诱惑,也因此避过了许多坑。一直以来,肖冰对价格极其在意,高价抢来的东西,很难有盈利空间。达晨经常对项目进行复盘,不仅包括已投项目,也包括跟过但最终没有投的项目,现在复盘当年投委会顶住压力毙掉的一些“风口型”项目,的确,当时那批招投标似的投资项目,最后不少都落了个倒挂的结局。达晨一直致力于做优秀项目的第一个发现者、早期发现者,我们先人一步投进去,不盲目参与,不去争抢。在肖冰看来,达晨复盘了其历史上的明星项目,从来都来自于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投资。

C. 在当前募资艰难、行业调整洗牌的时期,达晨逆势完成了规模50亿元新基金的募集,手上有充足的粮草弹药,更有底气沉下心来,做好研究。今年以来,达晨在投资团队的考核指标里加大了行业研究的比重,让行研驱动的模式为达晨布局下一个十年的前瞻性机会奠定基础。现在回归到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后,反而会有利于我们做好投资。在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安静做好行业分析研究、投后服务才能做好投资。投资终归要坚守第一性原理,即回归本质,重视最基本的命题,聚焦行业怎么样、商业模式怎么样、企业怎么样、创始团队怎么样才是根本的。

D. 投资的本质就是要投到好项目,赚到钱。怎样才能投到好项目?就是要找到好人和好事。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5年,大集团可能是6、7年,所以在中国踏上创业之路的人,要有点英雄情怀才行。首先,想做得长久成功,企业家在道德品质上,一定要有底线,要遵守契约承诺;要身体健康,情绪稳定;要全力以赴,没有退路,如果有太多退路的话,你就总想着退了;另外,学习能力要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执行力。社会对企业家的要求太高了。创业是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的,常常会感到无助的过程。以前达晨项目少的时候,我们每投一个项目,都会把企业家叫到我们的办公室举行一个简单的签约仪式。每次我都要说:你千万别把我们当成所有事情的靠山,我们不是,你自己才是。我们最多就是个副驾驶,当觉得你的方向可能偏了,会提醒你一下。但真正弄钱、管人、做产品、做市场全是靠你自己。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自己承担一切的能力,只有具备很坚韧的卓越素质,才能在创业征程中完善自我、不断精进,最终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家。

E. 成功的企业家特质包括了勤奋、专注、行动、执着等,其中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对于项目选择,一定要符合长期趋势,不易颠覆;市场空间大,行业地位突出;商业模式简单、清晰,符合常识、符合逻辑。

F. 关于人:1)坚持最后五分钟的勇气。“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真正的将军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着队伍前进!”我觉得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也要有这样的品格,当大家都坚持不下去,想放弃时,你要有坚持到最后的那股坚韧和意志。2)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人这一生,还是要做一点有价值的冒险。创业艰难,但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如果你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不做老大,你就不用考虑所有的事情,你觉得有老大给你扛着。压力不大,就不会有特别大的成长。但创业家要承担大家的期望,要扛住压力和责任。虽然有些冒险,但也是成就自己,让自己进步最快的一个途径。3)超前的战略眼光,就是遇事要想得透一点、想得深一点、想得远一点。只有拥有战略的眼光和思考,才能够和别人拉开差距。4)诚信守约的人品。创业者、企业家要和投资人打交道,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人品是很重要的。我觉得靠谱,让人放心,让人信任,比聪明、能力强更重要。所有行业的大成者,基本上都是价值观的胜利。人家觉得你特别靠谱,人很正,是干事儿的人,和你合作很放心,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很重要的特质。5)控制节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要控制你的欲望。很多融到大钱的企业家,特别容易一下子资金链紧张,因为他会想做太多。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机。Airbnb 为什么火?就是因为是2008、2009年经济危机,美国人失业率提高了,没钱了,愿意把家里的一间房子腾出来,让外人进来住。Uber也是那个时候出现的。所以时机和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所谓的节奏就是轻重缓急。什么时候该加快,什么时候应该放慢,什么时候应该转弯。把握好企业发展的节奏,这个难度是很高的。6)团结、奋斗的合伙人精神。企业家一定要有一种开放的合伙人精神,要有分享意识。你可以果断,但是你不能刚愎自用。你有胸怀吸取他人的意见,最终有智慧有勇气来拍板。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排斥在外面,把自己弄成一个金刚身一样。有的企业只有老板,没有高管。有的企业家嘴上说喜欢人才,实际上只喜欢奴才,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意见。首先老板就是不相信别人,觉得什么都是自己能干。他觉得自己比属下干的好,不放心让别人干,最后自己累死了;第二,就是不愿意分享利益,好的人才也不愿意来。大量中国的企业家是缺少这样的胸怀。7)聚焦收敛于主航道的定力。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做到专业、专注,就是这个企业我不做到行业第一,我就不去想这个想那个,你要有这种聚焦主航道的定力。做投资也一样,达晨之所以走到今天,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口碑还不错,就是因为我们特别知道自己的能力,我们不是那种超级明星。在基金规模上,我们每一期基金都超募,其实我可以把规模做得更大,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一直以来的精品战略,保持我们的定力。也许我们失去了做大规模的机会,但是我们要对我们的LP负责。很多企业一不小心就多元化。特别是不相关的多元化的业务,没做好,把老业务也拖垮了。要坚定的往前走,一直做到行业龙头、行业天花板,做到企业足够安全了,再想新的方向。8)集思广益后,独断专行的决策能力。作为一个企业家,你首先能够集思广益,然后要有独断专行的决策能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交易、所有的关系,成败高低,最终还是靠一个气场,拼的是智慧。我们看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比较长远的战略眼光。好的企业家,就像一个好的将领一样,一定是集思广益,最后却要独断专行,要有这种能力,既能够吸收大家的智慧,也要形成自己的决断。

G. 好事。创投机构的经典三问:你是干什么的?你是怎么赚钱的?你为什么能够持续赚钱?其实这三个问题就把你的商业模式问出来了。好事就是符合大趋势,具有成长性,这是我们创投机构判断一个项目最重要的东西。首先,要把握好趋势,现在更新换代很快,你不要走到半路就被别人新的东西杀出来,就没有你的机会,没有你的市场了;第二,成长性是灵魂,因为我们投你是看未来的。1)前景广阔的好赛道。如何选好行业赛道?首先,行业要有持续成长,第二,市场前景广阔,天花板要高,第三,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第四,管理人才储备要丰富。这些都是你判断是不是好行业的一个标准。2)市场空间足够大。对于我们而言,一般10亿以内的行业,市场空间太小。我们也碰到一些企业,占了市场份额的60%-70%了,也只有三、五个亿,这不是我们要投的。它可能是一个好生意,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如果市场太大,成千上万亿的行业,利益太大,巨头就会进来,你们的机会也不大。所以,在一些大行业的细分市场中深耕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给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机会。3)成长性是灵魂。判断成长性,我们会看这种产品服务的需求弹性,什么叫需求弹性?不要市场一变化,价格一波动,消费者立马去找别的来代替你了。有些产品市场波动了,消费者也没办法,比如,油价涨了,你有车的话,还得照样去加油。

H. 好价格。判断项目,不同阶段,考虑的重点也不太一样。早期项目,我们要看创新性,看爆发性,看核心创始成员的能力。如果是中后期的、成熟期的大项目,我们更多还是要看它的稳定性,财务的规范性,整个上市的可能性,行业的地位等等。最后,我们还会衡量项目的估值水平,项目的性价比。

I. 在投资上,达晨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并提高标准。采访最后,肖冰告诉记者,“我们所投的每个项目,都要分析它是不是能够抗周期、逆周期,如果每个项目都有这样的特征,整个基金组合就能够抵抗周期,当然这确实特别考验管理人的能力。2019年,我们要把专业化程度做的更深,把项目质量提的更高,以前80分合格的项目要改成现在达到90分。

J. 手握充足的资金,达晨却并没有“海投”,而是重点下注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与此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稳步提升,其在项目布局上也更集中,通过多轮持续加注,在一些明星项目上投资数亿元,也不放过布局新兴领域的早期项目。产业资本在对接实体经济时,要对所投行业有充分的了解,认清差距才能触底反击。”他还提及,资本在助力企业度过流动性危机的同时,理应更具责任心地帮助其完成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甚至是专属创造等高度迈进。环保、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均大有可为,也是投资机构理应着重布局的专业赛道。但对专业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什么好投、什么不好投、什么不能投”。“只有不断同企业建立沟通,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予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延伸机遇等配合,才能更好地让投资资金发挥更大价值。

K. 当下的融资环境要求众多GP“谋定而后动”。正因如此,专注特定领域形成独有的垂直培育产业链,是当下众多GP改进的方向。现在很多创业者在寻找GP领衔投资时,会关注其产业背景的资源深度。能够给予创业项目所在产业链的相关资源,包括技术、销售和推广支援的GP才入得了一些明星创业者的眼。“放长远看,创业者希望长期受惠而非燃眉之急。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教练式”GP正在被广大创业者追捧,这也倒逼了创投机构朝向更加垂直的领域进行精益化管理和改革。产业纵深的背后,折射出企业投资策略多元尝试的治理结构转型,而这在时下的中国创投圈也正成为一股风潮吹开,体现着不同理念、甚至是管理结构相互融合的投资新探索。

L. 做能力圈内的事,慢一点,理性一点,为冲动付出的损失更少,走得更远。一方面,达晨的投资决策比较严谨,有7、8道流程;另一方面,好项目要有好价格才行,达晨对估值比较敏感,因此放弃了很多案子。” “这就是达晨的基因。达晨骨子里是一家稳健型的机构,大多项目投资回报保持在十倍左右,较少有上百倍的投资回报。早于2016年下半年,刘昼即提醒泡沫来了,提出达晨财智不追求投资数量,“要更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率,2017年不要投资过多了。达晨依旧保持既有的速度,尤其对明星项目进行重仓,加大了对抗周期、高门槛、高壁垒行业的布局。优中选优,适当地做大,还是要把投资安全性、投资人利益与股东回报放在第一的位置。达晨财智不会去追求最大规模,而是争取做得够好,未来致力于成为基业长青的专业投资机构和优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投资者。

3) 行业观点

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是投资的核心主题。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沿,这里面最核心的则是5G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技术马上要进入大规模成熟应用的阶段。5G这一块华为是领先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没有落后,我们有大量的投资机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达晨投资企业的布局中已经有所体现。达晨投资的一些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相关企业,近期明显迎来了暖意。原创、底层、核心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达晨在该领域布局的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以及科创板背景下最好的资本化时间窗口。消费升级、医疗健康也是达晨一直看好并重点投资的领域。达晨重点聚焦消费服务TMT、智能制造、医疗、军工等领域。

在具体行业选择方面,肖冰强调,核心是要抗周期,在不确定的经济周期里面,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升级,以及本土的军工、环保、进口替代的机会。这些行业都值得达晨财智的专业团队深度布局和跟踪,他说,中国可投资的行业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多很多,而且发展中国家意味着空间很大,这当中关键是要找到最好的公司。

A. 消费升级。1、新消费人群的出现。中产阶级和00后的出现,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其消费理念与此前群体的完全不一样,因此有新的增量产生;2、消费新趋势的出现。所有跟消费相关的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B. TMT:

a) 随着5G时代的开启,传输成本会大幅下降,速度会大幅提高,叠加去IOE的利好,涉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看好,可重点关注部分国产化的技术型公司,但在投资上不能用投消费互联网的心态去投。现在很多人的问题是拿着2C的估值投2B,恨不得每个月的翻倍,这个心态不对,要有耐心,因为整个市场还在萌芽状态。

b) 人工智能。2014到2018年,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里面发生了126起退出事件,数量仅为同期投资事件的1/20,其中IPO退出占四成。这个数据说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回报率确实并不高。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小智能到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深层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量越来越多、算法越来越好,存储的性能、法律法规等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一,虽然当前不缺数据,但高质量的数据依旧稀缺。数据经过清洗以后,才会变成信息,信息只有经过整理,才会成为知识,知识应用以后,才会变成智慧。人工智能的另外一个核心是算力。尽管在安防、消费等具体应用场景的算力应用上,中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通用算力层面,中国跟国际领先水平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晨财智未来会继续关注几个方面:比如芯片领域板块,重点关注芯片设计或者成熟应用场景的投资;算法领域,主要在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传感器领域,关注汽车或者零部件方面。行业应用机会方面,主要是安防领域,这也是人工智能目前相对成熟的地方;零售、物流、金融和制造业则属于第二梯队,其商业场景更落地,应用模式也在进步;至于医疗、无人驾驶板块,可能前景很美好,但他认为,需要走的路依然很漫长。

4) 投资展望

A. 做得好的头部机构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回报以前VC/PE赚的是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赚的是起得早的钱,现在,赚的是专业钱、技术钱。给投资人带来回报是行业永恒的话题。判断头部机构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否给投LP带来持续回报。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方向一定越来越好。投资行业的生态一定会发生变化,近一两年,港股出现了不少后几轮进入的机构挣不到钱的案例,高估值投进去挣不到钱的现象会大量出现,未来这个行业一定是挣专业的钱。做VC的人投资阶段相对早,成本会低一些。某种程度上看,我们现在的投法与以前一定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

B.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看,VC已经变成红海市场,单飞最佳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现在出去做基金,募资很难,目前看,我是不太赞成单飞的。募资难是常态,经济下行、资金变成稀缺资源,市场化资金的募资难将是未来行业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也呼吁政府、银行,资管新规能够开放对VC/PE的渠道。特别是保险资金, VC/PE在中国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融资结构比例失衡,如果利用好股权投资行业的力量,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作用是很大的。未来行业会呈现分化,头部的机构募资不会太难,找钱相对容易,但是市场化的中小基金募资将难上加难,他们募资的对象是高净值客户为主,因为他们达不到引导基金、社保、保险的出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今后VC/PE行业洗牌会越来越残酷。

C. 最核心的就是精准投资,我们做GP管理人,为LP挣钱才是硬道理,世界经济格局不好,中国经济下行也是常态,但投资人一定要有乐观的精神。我们这个行业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中国资本市场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证券法的修订、注册制的实施。现在有了科创板,拓宽了退出渠道,我们的投资回报也有了相对的保证。

D. 大多数人都是赚时代的钱。在时代和趋势面前,每个人都是小角色。如果时代不给你机会,我们多数人只能认怂。有句话说,小钱靠挣,大钱靠命。这里所说的“命”,就是时代、趋势、宏观,整个大的环境。国际是新旧秩序的对抗,国内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我们处于一个L型的经济环境,甚至有人说还是处在L型的竖杠里头。中国经济进入了下半场,增长下台阶。以前,你的机会来自资金、资源,未来你要赚创新的钱,改革的钱,赚核心技术的钱,提升生产力的钱。你需要去打磨、提炼、投入,需要你的功夫和匠心,这跟之前是很不一样的。各个行业都在产生剧烈的分化,所有的资源都在往头部聚集,真的是到了一个Winner takes all赢者通吃的时代。想在这个市场上生存,越来越难了,容易的钱都过去了,未来你要有真本领,要有更多投入,要有独门秘笈,有一些差异化的打法才行。

E. 做投资,要有一个终局思维,你要考虑到投了这个钱,未来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在二级市场退出的时候,资本市场是什么样的估值体系?如果是注册制了,还会是现在的市盈率吗?还会给你这么高的估值吗?还是任何行业都能有这么好的估值吗?一定不会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产生巨大分化。你要把钱投到未来二级市场能给出高估值、卖出好价钱的资产上。其实这20年,创投行业一直在洗牌,但这次是大洗牌,更惨烈,大部分投资机构会被淘汰掉,即使是头部机构,大家也很警惕很有压力。就像我们,每一期基金都要做得好,每一个决策都要认真、谨慎。

F. 为什么做投资,业绩波动这么大?原因是我们做决策的频率太高了。我们每个礼拜、每个月都要做决策投项目,每个项目可能都是几千万的交易,决策人员很难一直都在特别理性或者是不受干扰的最佳状态,这是其一。第二,凡事都有周期,经济有周期、行业有周期、企业有周期,人也是有周期的。花无百日好,你不可能永远都能保持最鼎盛的状态。所以,一个GP很难保持持续平稳的好战绩。一是要保持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决策。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旦投错了,很难纠错。二是要找更年轻的人,更专业的人,让他们来做决策,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周期和能力圈的不足。

G. 第一性原理:回归安静,追问本质。什么是投资的本质?就是要投到好项目。什么是好项目?它要有好的团队,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市场潜力,好的商业模式。项目决策时,要拨开一切杂念,追问项目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真正要追问这个项目的是,第一,有没有价值?第二,值不值这个价?做投资不能追风口,独立思考很重要。但风在吹,心不动,哪那么容易呢?都是要修炼的。第二、投资的核心:找到好项目——赚到钱。创投机构是一个商业机构,我们是拿人钱的,拿人钱要给别人赚钱才行。每投一个项目,都要精打细算地想:我怎么赚钱?三年、五年以后如果上市了怎么赚钱?如果不能上市我怎么退,我怎么保证LP的收益?达晨的这二十年,如果今天有一定江湖地位的话,那真的是我们一个一个项目投出来的,一点一点赚出来的。项目一定要赚钱,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可能没那么高大上的情怀。基金管理是一个良心活,你要有特别高度的责任心。别人不参与你的决策,不知道你投什么、怎么管,就把自己这么多的钱交到你手上,这是一个沉甸甸的特别大的信任。信任珍贵,不能辜负。想做好投资,一不能有玩票心态,二不能是佛系状态,你要很专业,还要很拼。

H. 唯一正确的道路:长期主义+专业精神+价值投资。第一、套利与投资机会消失,做时间的朋友。我觉得简单套利和机会主义都在逐渐消失。当市场很热,机会很多,赚钱很容易的时候,谁不想赚点快钱呢?每个人都是挺浮躁的,都特别想做容易的事情。但我告诉你,想“巧”是个“当”,抱着投机心态做出的决策,最终都会是一地鸡毛。当你一直选择并坚持做难的事情,时间长了,你才会最终形成你的壁垒。我们要学会做时间的朋友。假如,你想做10年的事甚至更长时间的事,你会发现市场上没有多少人跟你竞争了。所以要沉下心来,别着急,要保持定力,要看长期,不要太短视。第二、专业精神:研究驱动、专业专注。投资就是赚认知的钱。当别人不懂,你懂,当别人不敢,你敢,这个“敢”不是莽撞的敢,而是你经过研究、经过思考,你觉得机会来了,你才敢下单。产业研究方面,不少美元基金做得比我们人民币基金好,他们给优秀的研究人员年薪开得非常高,听说最高有500万-700万,人民币基金很难做到这个水平。当然,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投的是三、五年后的未来,如果方向错了,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也在加强研究的工作,加强对行业的趋势判断,以研究驱动我们的投资。另外就是专业专注。从基金来看,我们是一个综合基金;从行业来看,我们覆盖了所有的新经济行业。但是在我们团队中,一个投资经理只看一个行业,如果你在这个行业里看得很深很透,你把你的朋友圈建立在这个行业里头,当你碰到一个项目时,你能找到产业里的人跟你聊聊,跟你警醒一下风险,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专业、深耕、专注,才能让你避免很多坑,规避很多风险,专业化是我们成功的唯一路径。第三、价值投资:坚守常识、逻辑和客观规律。能够永远坚守常识,保持平常心的,都不是平常人。这个行业做久了,我们不太相信奇迹,我们更愿意相信逻辑。非线性、爆发式,可能会有,但一定不是大概率的事件。当你做了几十年投资以后,你会发现,其实投资就是博个大概率。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时间消耗通常比你想象的要长。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你想象的要多。我们经常对企业家说,要把困难想多一点,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要面对政策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哪有这么容易成功的事。退出变现:不要入戏太深,退出形成循环。

I. 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将是资本市场进行“动手术”改革的转换期、调整期和阵痛期。待创业板明年实行注册制之后,也可能会延伸到中小板,这是和国际化接轨的大方向。只要创业板实行注册制,IPO的概率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宽松一些,我们退出的渠道也就更多了。资金方看到宽松的局面,看到IPO多了,也会带动更多资金流入进来,募资环境有望变好一些。如何抓住政策红利的机会,刘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方向不会变,小调整不间断。他认为,每家VC/PE整体的投资方向基本都与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相吻合,比如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因此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VC/PE只需朝着熟悉、专业的方向垂直做透即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每一个VC/PE都要研究透这些改变将带来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要关注和不断修正的。

J. 科创板开板以来,“硬科技”的成色非常高。科创板申报企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31%,研发投入占比12%,发明专利10项,50余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创板正在带动一波前所未有的“科技致富”潮,其示范效应吸引大批科技人才投身创业。科创板的第一批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创始人背景是科技工作者,成功转型成企业家。肖冰为这批人起一个名字——科创家,即科技创业家。肖冰认为,中国未来会有一大批这样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科学家转型成企业家。但是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第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从创立到上市平均发展了12年的时间。最终“修成正果”、成功上市的科技企业,往往都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达晨系科创板上市企业沃尔德董事长陈继峰回忆,创业之初不懂市场也不懂财务,只懂技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决策失误,沃尔德发展历史上遭遇了两次“至暗时刻”,产品卖不出去、现金流为负,甚至发展到“资不抵债”。另一家达晨系企业、港股上市的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表示,从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管转化成企业家、创业家,也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尽管已经有在大公司获得的技术、管理经验,但有的时候,如果不接地气,不破釜沉舟,事情玩玩也很难做成。宇学峰总结道:“遇到压力的时候,自己一定看得开,坚持下去,找准方向努力。”换个思维冲出去就成功了。科创企业的成长曲线往往一开始很平坦,到了某一个拐点之后才迎来爆发,这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K. 科创板的设立,向科技型企业以及专注科技投资的创投机构释放了积极信号,对整个投资生态将带来重大的影响,促使更多的创投机构加大硬科技投资,可以说,科创板开启了民族硬科技投资的春天,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将成为未来股权投资的主旋律。在达晨的投资原则中,是否具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选择项目的重要条件。达晨长期专注硬科技投资,在高端装备制造、芯片与半导体、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环保新材料、生物医疗、军工等领域布局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与科创板“三个面向”“六大行业”的战略定位高度吻合。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大力提升中国科技实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对当前国际贸易和科技环境的最有力回应。大家需要静下心来,用工匠精神,精耕细作,企业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创投机构要把更多的“弹药”和资源用在支持科技创新上,共同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

L. 从早年创业期开始,达晨就确立了“三个坚信”——坚信中国经济会向好,坚信中国资本市场会向好,坚信中国本土创投会有很大的发展。19年来,经历过数个行业周期,达晨的“三个坚信”始终未变。而在这个阶段,达晨的信念更加清晰。

M. 我自己判断有两个大的机会,是我们现在要看到系统性的投资机会,非常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做投资。第一个机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沿,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5G+人工智能,这两个技术都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沿,马上要进入大规模应用成熟的阶段。这个系统性的投资机会是什么?就是自主可控的进口替代的事,这里面存在大量的机会,现在出现大量市场机会这个在其他领域也会出现,就是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很多的这种投资机会会出现。第二个机会,是科创板。我们不能仅仅看科创板,但是科创板出来以后给我们市场好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大家觉得上市更快了,原来很多不能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可能会在国内上市,但是我们跳出科创板看,我觉得政府可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科创板只是一个试验田,资本市场一个小的试验田,试验完以后科创板经验会向其他板块推广,特别创业板可能也会很快推广注册制,创业板也会做很大的改革。我们更多好的东西能留在中国本土上市,不要去海外上市,我们中国投资人有可能享受到这个我们这个上市公司增长的这个红利,这是我对资本市场未来的一个看法。我觉得这一次很可能跟以前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中国二级市场我现在也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可能会出现一个大家想象不到的一个比较长期上涨的趋势,这是我的一个大的判断。

N. 在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现在特别安静,安静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安静挺好,现在就是回归了这个行业本来面目,本来就不应该那么热闹,本来就不应该那么多参与者,不应该有这么多的GP。有一首诗,在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浮躁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好投资。我们就像一个工匠,一个画家,在特别热闹的时候,特别浮躁时候,做不好他们的作品,你安静做好行业分析研究,投后服务反而会做好投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人也不要忘了行业使命,很多人到这个行业都是赚快钱的,我觉得那样人或者那样机构是走不长远的,我们要想想我们初心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有使命和价值观的机构才能长期走下去。我们在2000年,到2006年中间这一段我们投资是没有退出渠道的,就是我们一批机构还坚持做投资,你说我们处于什么初心呢?我们就想让这个事业,想参与到中国创新型企业路径里面,跟他们一起成长,这就是我们初心。我们这些特别是比较长期的这样一个行业里面这个时候反而是自己发力的时候,反而我们觉得是必须舒服的时候。你说在浮躁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的时候,保持人性还是很难,很难说自己独善其身的。我觉得现在特别好,投资机会也特别好,没人跟你争也没有人跟你抢,大家都很安静,就老老实实做好你本职的投资工作,把每一个项目当做一个精品,艺术品,精耕细作做好,肯定不会错。

O. 未来,我们不会把什么时候上市作为考量点,不把什么时候报材料、什么时候上市作为你投资判断的一个因素,而是你所有的出发点都要以第一性的原理看,它是不是好项目,能否成长为大公司和大市值的公司。如果未来是一个小市值的公司,你很有可能没有流动性,很有可能估值很低,哪怕上市也赚不到钱。

P. 达晨的奋斗目标就是一直活下去。在我们这个行业,一直活下去的机构就是行业的前几名。创投机构在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的时候,由于瞄准海外资本市场退出,而国际上对这类公司的估值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可对照标准,所以一级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估值模型和体系,最终国内的二级市场也会走上跟国际接轨的道路。试点注册制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更是一个根本的、基础性的变化,甚至可以跟当年的股改全流通相提并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没有市场化,重要原因就是卡在发审环节。如果真正实行注册制,实行由市场买单、市场决定的发行制度,那么真正好的公司就不怕不能在国内上市。

Q. 离中国越远的人,对中国越乐观。现在美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特别看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海外的经济学家可能是长期看中国,宏观看中国;而越接近中国的经济学家,微观看中国,可能就更悲观一点。作为企业家,没办法改变宏观的经济政策,没办法改变中美关系,我们只能是在这个环境里面,争取生存发展的更好,只能做好自己,从做好自己这一点上说,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学管理的基础,一定要补起来。现在正是补课的时候,对我们很多企业家来说,既然现在进入了一个存量经济的阶段,那么除了少数的新兴行业以外,大部分行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这是坏消息。但是,好消息是大部分行业存量很大,在很多行业里,你增长的时候,你的同行,你的竞争对手,他可能就在下滑、在倒闭。

R. 我们每个具体的企业家,只能够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你要不就是适应环境,要么就是离开这个环境,要么就是死路一条,没有另外的路可以选择。既然大家选择不离开这个环境,选择扎根这片土地,把企业继续干下去,我们就要选择适应环境。不管是企业也好或者是生物体也好,只有适者生存是永恒的真理,我们要适应这个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恐龙,统治地球一亿多年最后灭绝了,大不一定不倒,说不定一夜之间崩掉了。我说中国的企业要树立一种敬畏周期的意识。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家没有周期的意识,也没有周期的基本概念。因为过往中国过着比较长时间的好日子,一直在高速的发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周期性的波动考验,过往十几年好几次的波动,政府用强有力的手拉起来了。周期的考验这个时候开始来了,所以我认为大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这时候最高目标是三个字:活下去。我们大家现在是在湖南,我觉得湖南湘军是特别有企业家精神的。湘军打仗没有什么诀窍,唯一的诀窍就是打呆战、不退缩,碰到困难了接着干,坚持最后五分钟的勇气。

S. 我们发现保守主义的力量是特别强大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往往是极端的乐观主义者,也是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你不是极端的乐观主义者不可能选择创业,如果不是保守主义,你这个企业活不长久。不以现金流为目的的利润都是耍流氓的。我们很多企业的报表利润很高,但是他突然之间就完蛋了。所以企业家每天应该看看你的报表,一个企业有三张报表,要多看现金流量表,再看损益表。再就是切忌多元化发展,特别是盲目的、不相关的多元化。盲目多元化会导致你毁灭性的风险。在经济高涨的时候,做的不行可以收回来,在这个时候你的不切实际的多元化布局就可能把你拖死了。应该聚焦你的主业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

T. 再一个扩张节奏特别重要。我们很多企业融资前比较稳健的发展,融资以后大量的招人,大量扩区域,大量上新产品。结果迅速上去迅速垮掉,它扩张的速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是特别常见的。所以我说现在这时候扩张一定要留有余地,你有10分能力的扩张你只做9分甚至8分,你留一点,如果失败了有风险你还可以收回来,不要把自己绷得很紧,一旦断了风险特别大。我认为目前,企业应该埋头挣钱,修炼内功,不要去贪图虚名,过度包装、高度宣传。特别是一些2B的公司你埋头挣钱就好了,没有必要去做一些无畏的高调的宣传不然很容易出现风险。再一个不要当愤青,企业家只需要把企业管好,把你身边的人管好,少裁员,少降薪就算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别的事情少做,少花精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掩盖了很多基础管理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其实要补上基本的科学管理课程,绝大部分企业家都是没有办过公司的,很少办了一个大公司,二次创业出来的,初次创业的企业领导者,更多都是直觉型的管理,停留在第一阶段,靠个人的经验、直觉,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体系,大家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的补上管理这一课。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的效率,降低的成本,把企业的竞争力达到最强。

U. 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掩盖了很多基础管理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其实要补上基本的科学管理课程,绝大部分企业家都是没有办过公司的,很少办了一个大公司,二次创业出来的,初次创业的企业领导者,更多都是直觉型的管理,停留在第一阶段,靠个人的经验、直觉,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体系,大家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的补上管理这一课。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的效率,降低的成本,把企业的竞争力达到最强。最近很多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做了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让大家特别紧张、特别关注。损害消费者之后品牌重新建立是非常难的,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忘了创办企业的初心,企业应该是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客户为中心,这也给很大的一个警醒。再就是科技的创新,在创新方面以前走的都是非常容易的路,先找了一些容易的路,比如说仿制山寨的创新,现在容易走的路都走完成了,未来要走真正的科技创新,这一条路必须要往前走。更值得一提的是品质主义和工匠精神。很多企业都抱怨这个市场需求不行,产品卖不出去,却少有反思自身的产品、服务是不是达到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不要简单抱怨市场消费不足,各种外部的因素,更多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提升。

V. 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对于企业来说有三件大事。1、股权融资的事要抓紧,不要太在意估值,拿了钱为主,赶紧多备粮草。另外节奏要掌握好,不要等没钱了再去投资。2、加大创新的投入,即便企业的裁员,最后一个裁的也应该是核心研发部门的人,他们是企业最宝贵的,一定要把咬牙保在最后,哪怕节衣缩食也要把他留下来。3、进行组织再造。以前是高速增长的组织状况,现在放慢以后应该是一个什么组织,是不是很多层级要做调整?最近腾讯公司也在做调整,中小企业也应该灵活的调整,更多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W. 每个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重做一次。另一方面,我们这两年正在关注另外一个赛道,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当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时候,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重做一次,包括传统的家具、传统的服装,如果你能够用互联网把这些行业重做一遍,这里面的机会是无限的。为什么我说中国传统行业再造有巨大的机会?这是中国和美国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巨大且客观存在。我们只需要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更好地满足原来的需求,就可以迅速地获取市场。

X. 商业模式创新,比如共享经济、无人零售这样的创业模式一直的资本追捧的方向。商业模式创新不需要很大的技术壁垒,靠不断的融资和不断的迭代,就可以打败竞争对手,很快地占领市场。但是像滴滴打车和共享单车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越来越少了,这也导致大家越来越珍惜,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出来,所有的资本都高度关注,同时也造成了比较大的资本泡沫。但是追逐风口不是我们的风格,也不是硅谷投资的主流方向。我们知道硅谷主要还是投科技,类似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所以我觉得在中国,投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投科技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关。在人才方面,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人走出去,也有大量的海归走回来,很多技术我们和国外同步,甚至局部领先,我们对科技领域的创新感到非常兴奋。

Y. 关注新一轮消费升级和进口替代的机会。我们投资消费品牌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就是,如果这个产品的中国本土市场很大,但是行业中外国玩家很多,中国玩家很少,这样的中国企业,只要有客户,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投资。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企业家更聪明更勤奋,以及这种本土生长的服务优势,只要切对了用户需求,会以极快的速度超越国外的对手。中国消费升级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他们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人跑到海外去买东西,并不是说明我们供应量不够,而是说明我们没有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中国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出现。我自己的孩子和我们的消费观完全不一样,我们经常看不懂他们的消费行为。他们心目中好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信息的,他们根本不看电视,不看广告,只看自己心目中的意见领袖。包括宝洁这种我们很认可的品牌,下一代也拒绝使用。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我们所有的传统消费品牌,都可能需要重新做一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待我们的创业者去创造。我们的投资思路和打法也要发生改变。尤其是科技行业,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我们做了投资之后,不能够太过浮躁和急功近利。因为这些行业在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不可能在产品还有很多问题很多BUG的时候,就把它们推向市场,这样一定会变成一场灾难。所以心态摆正非常重要,用一个长线的价值投资的思维去投资科技行业。

Z. 1、中国本土创投在互联网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相对而言我们更注重实体企业,注重中国制造业,在三、五年前就在这个领域布局,所以到了今天迎来了一个收获季。2、我们做投资做了快20年,一个真谛就是提前布局。风口来了,大家都来了,你的投资回报一定是下降的。3、过去近20年,我们始终保持一个高度的警惕感,近距离观察行业的变化,思考行业的趋势在哪里,然后调整下一年应该投什么。4、大的方向还是要跟党走,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我们内部提出来要跟着十九大报告去做投资。5、现在一级市场也是越来越难做,我们当然欢迎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和参与这个行业,但也担心把这个市场搞乱了。

AA. 谁都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但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巴菲特为什么愿意在一个小镇上做投资而不在华尔街? 因为远离所谓的圈层,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达晨CEO肖冰认为,中国的投资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导致泡沫、寒冬这些事情的发生。一下子一哄而上,一下子大家又都散了。所以,中国的投资经理尽量多和产业界的人交流,多做行业研究,少和同行交流观点。因为别人影响到你的判断你就失去一个伟大的企业,也有可能正好泡沫很严重的时候你随波逐流投进去。独立思考能力是这个行业特别缺乏的。

BB. 很多人追风口,想做猪,这个思路必须转变。达晨的傅仲宏说:“很多时候,投资人就跟绝大多数的中国股民一样,总是在价格高的时候大幅投入,当不好的时代来临,便没子弹了。而达晨做的是逆向投资,我们不是投机者,我们是长期价值投资者。”一、拒绝投机,把目光放长远。现在市场上大量的投资公司不应该叫投资公司,而应该被称为投机公司。“如果你说今天买一个资产想着明天卖掉,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今天买一个资产,想着一年以后卖掉,竞争对手就会少,如果今天投资,十年以后卖出,世界上跟你竞争的人是比较少的。”回顾达晨创投历史上最赚钱的10个明星的项目(分众传媒、网宿科技、爱尔眼科、中南传媒、圣农发展、蓝色光标、中科金财、华友钴业、拓维信息、尚品宅配),投资的时候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在2009年8月19日下午,尚品宅配与深圳达晨创投签约,将后者投资的6000万元收入囊中,占股比例22.5%。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值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尚品与达晨创投的合作成为当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家具行业获得的第一批大额融资。经过七年的等待后终成正果。截止目前,尚品宅配股价维持在130元上下,按此价格计算,达晨所持股票价值近35亿,给达晨带来50多倍的回报,这个回报倍数领跑整个季度。二、重度垂直专业化投资重度垂直,深耕行业,这种模式必然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但有些机会,错过也未必是件坏事。从达晨恪尽职守的投资方向中,我们能很容易的找到其不追风口的答案。达晨的7大投资领域中,消费服务、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是早在2000年左右便定下的方向,也是近几年才增加了TMT、军工等领域。达晨的投资方向,注定要深耕行业,勤勤恳恳。因为这些行当的看不懂,才是真的看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