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寫在文前:

溫馨提示:閱讀本文約需5分鐘,配樂亦佳。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時光回憶到若干年前的那場大學詩歌誦讀會,我如一個天涯詩人,沉溺在康橋的世界裡。

再數次給高中學生朗誦這首《再別康橋》,便如沉浸在天上人間,感懷徐志摩的才情之美...

可以說筆者最鍾愛最深入的現代詩歌便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這首詩歌飽含離別之情,對康橋的深深留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給讀者無盡的思念徘徊、輾轉和餘音繞樑般的惜別之情。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再別康橋》



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詩人,原名章垿[xù]。浙江海寧人,遺憾的是他因大霧天氣飛機發生空難,年齡永遠停格了在34歲。他有著非常豐富的高等教育經歷,在國內曾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國外留學的經歷頗多,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徐志摩遇難


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和《再別康橋》這首詩歌的創作源於1921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徐志摩


可以見得,徐志摩西方教育的薰陶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風格,也讓我們看到這位才子的文學思想蘊含著個人魅力,另外一部詩作《翡冷翠的一夜》展示了其高度的藝術凝聚力和表現力。


新月派

新月派是現代詩歌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與泰戈爾《新月集》有關。顧名思義,“新月新月”,有美感和情感交集的派別。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新月派思想


“五四”以後,徐志摩等新月派詩人不滿“自由詩人”對詩歌藝術性的偏離,提出新格律詩,倡導“理性節制感性”和美學兼抒情的原則格律形式皆具備的新格律詩,詩歌中直抒胸臆。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影視形象)

  • 意象

從實物到意象的鮮明對比,表述人們對文學人文藝術思想性的深度感懷;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對”西天“、榆蔭”、再到結尾的“雲彩”這些實景描寫,實物在詩歌中展現出了生命。詩歌的韻律音節飽含音樂美,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情與景交融交織,富含浪漫的文學境界;新月派詩人做了有益詩歌藝術嘗試,給現代文學提供了鮮明的參考。



徐志摩上乘之作《再別康橋》來源

  • 追溯

康橋便是聞名世界的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23歲遊學於此。接近兩年的時光足以讓一個感性的文人為此憶念,8年後的1928年詩人31歲再故地重遊,時過境遷,徐志摩無限感懷;以康橋為感情寄託,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含情脈脈地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詩作。成為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教材上的上乘之作。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康河之水煥發了詩人的心靈,康河之物勾起其人文情感。



再別康橋的借景寄懷

  • 西天雲彩

很難想象,在普通人眼裡再普通不過的康橋,無非是橋和河水的靜態自然之景;卻被徐志摩描繪地令人離思為之動容。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首段的“西天”和“雲彩”,兩者自然之物交集再次,兩者需要詩人仰視觀其之美。天和雲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憑騷吊飾之物,結合詩人涉足康橋的心境,遠遠地只可欣賞。

  • 金柳新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如果景物是靜態冰冷的,那詩人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陽中的新娘”這種比擬超神比喻;就近乎超脫地滿足了徐志摩對康橋的眷念以理想主義的狀態幻化,形成自然時空和人的三維對話,訴說著幽幽的情愫。

  • 康河水草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跟隨著徐志摩的情懷起伏化作“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感情寄託,《再別康橋》也就將康橋裡的代表性景物一一訴衷;詩人的情感到達高潮,康橋的遊學生活回憶和不捨之情傾瀉如潮。

  • 斑斕星歌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詩人“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由此看見星光,必定是在孤獨和寂寞中懷著憧憬。詩人的浪漫主義理想得到感性昇華,在長空月色裡收穫一船的“星輝”;星輝卻又如此斑斕可愛。徐志摩不是歌者,而是一個詩人,康橋的一段獨自漫溯之旅,詩人再思想從國內漫延到國外的生活經歷,他觸景生情,此情此景,一個“放歌”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康橋依戀。

  • 沉默康橋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夏蟲在夏夜裡停止了噪鳴,寂夜無限惆悵,惆悵而又激盪。詩人似乎又將情感寄懷在萬物生靈之上,尾句化作高昂奮亢的有力感嘆;沉默是無聲的語言,徐志摩自身的靈和肉已經完全融入天地自然。

  • 衣袖雲彩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 情感

引為《再別康橋》經典的是,音樂有前奏和尾聲,詩歌亦然於此。

揮手衣袖只不過是詩人的忍痛惜別,徐志摩果敢的別離,以此作為詩歌前面的抒情終結。也許徐志摩自然明白,自己不知道又要何時再回到這個生活了近兩年的學府聖地;人生的理想和情感昇華,全部注入到對康橋的眷念之中。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時光已然證明,徐志摩自1928年故地重遊後再也沒有駐足康橋,康橋輕盈白魅的“一片雲彩“就只存在《再別康橋》中。


《再別康橋》人文思想欣賞


《再別康橋》以詩人悠悠徘徊的表狀,含了對康橋的不捨略顯飽滿。

全詩共有7段,在現代詩歌的內容量也算中篇。從首句“輕輕地我走了”,到結尾“不帶走一片雲彩”首尾呼應,全詩格調清新、悠揚給讀者以無限的“離情”畫面思考;康橋的靜態景物所帶來的自然之美貫穿其中。徐志摩的美學思想也融入其中。

“豔影、青荇、浮藻、笙簫”等如此斑駁多彩的道具,已不是簡單地概括為一種物品,而是情感流露的感性昇華。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結語:

文學作品必須帶來思悟和人文體驗。

新月派詩歌藝術風格在《再別康橋》裡展現出秀麗情意繁冗的意蘊,豐富了作者的內心獨白;詩人徐志摩人俏才佳,如和其它現代詩歌比較;《再別康橋》在中國現代詩歌的漫漫長河中,這種真摯、濃郁、雋永的詩歌感情;作者其人和文字相匹配,小清新而又經典詠流。

不愧為義務教育課程教材中的至臻至情之詩。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觸景生情



注:音樂來源網易雲浙江師範大學合唱團《再別康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