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在話劇《牛天賜》最後一場演出謝幕時,看到意外出現的父親郭德綱,先是愣了一下,繼而抱著父親痛哭流涕。那一刻,郭德綱不再是那個“不關心兒子演了什麼”的嚴父,“大林”也不再是揹負“富二代”光環的“少爺”,他只是個需要父親認可,需要父親疼愛的大孩子。喜歡他的觀眾也跟著流淚,她們看得到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和他付出的努力。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教養,“教”於先,“養”在後

郭麒麟的“富二代”身份在演藝圈算是“異類”,接觸過他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的教養,幾乎沒有“黑粉”。這離不開“嚴父”郭德綱從小的教育。郭麒麟小的時候,家裡有很多郭德綱的徒弟一起吃飯,從小他就被教育“有好吃的要讓外人先吃,甚至要等院子裡種花的人都吃完了他才能吃。”所以直到現在,郭麒麟在家看到吃的都會問一句“這個我能吃嗎?”就這一條,現在的父母,哪一個能做到?

郭德綱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所迫,獨自在外謀生,沒辦法把郭麒麟帶在身邊,直到郭麒麟六歲才把他接過來。郭麒麟曾在採訪中提到,“我六歲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人說是我爸爸,這誰受得了……”。這一點我也曾深有體會。小時候父親也因為工作關係常年不在家,後來到10歲的時候才一家團聚,剛開始的時候在一桌吃飯都會拘謹。小時候陪伴的缺失多少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得不說,郭德綱用身體力行實踐了“教”先於“養”。他雖然在“養”上面對兒子有所虧欠,但“教”卻從未缺席。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嚴格不等於霸道 “為你好”不等於粗暴

這幾天楊爍在綜藝節目中對待孩子的態度被網友口誅筆伐,他表現出的所謂“嚴格”完全是毫無章法的教訓。因為沒有走楊爍規定的那條路線,楊雨辰就被逼著重走一遍;才7歲的楊雨辰,走路有些內八字,楊爍罵他“是不是不會走路”,反而讓孩子更緊張了;因為選到了最遠的5號房。楊爍立刻開啟嘲諷模式,一路都在諷刺“選得好”……這些表現讓我們看到一個在童年陰影下長大的“孩子”,延續著缺乏“愛”的教養模式。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美國專家在《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手冊裡,明確的成功父親的7個功能:1、和孩子的母親培育積極的關係;2、花時間陪孩子;3、養育孩子;4、適當地規訓孩子;5、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6、保護和供養;7、成為一個孩子的模範。這7個方面,其實背後都是“愛”的體現。

這裡再對比一下郭德綱,他至少做到了適當的規訓、引導孩子走向外部的世界,而且成為孩子的模範。郭麒麟初中沒畢業就輟學說相聲,這裡應該有郭德綱對他的成長規劃,也有未來希望的寄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德雲社的“學歷”梗被吐槽多少遍,也不妨礙大家認可郭德綱是個有“文化”的人。他對兒子的引導,傾注了他的人生閱歷和眼光。郭德綱曾說:“在家裡你把他罵夠了出去之後就沒人罵他了,還是你把他管好了,大了就知道好處了。”這裡的“罵”其實就是一種教養的養成。郭德綱在臺上拉著兒子的手,對臺下的觀眾鞠躬,對同臺的演員鞠躬,處處透露出言傳身教的道理。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路鋪得再好也要自己走

郭麒麟從登臺起,就展示了紮實的藝術功底,他希望觀眾認可他的能力和演技。在節目中他說“我自己還沒有出色到讓別人能忘掉我(是郭德綱兒子)這重身份,希望朋友們多給我點時間,我再努力努力,大家也多瞭解瞭解我”。這裡能感覺到他既得益於父親的指導又努力在擺脫父親的影響。今年火爆一時的《慶餘年》讓很多不瞭解相聲甚至不知道他是郭德綱兒子的粉絲認識了他;在話劇舞臺上的成功更讓他的實力得到了展現。

郭麒麟:我不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這個“富二代”為什麼粉絲一點都不“羨慕嫉妒恨”?就是因為他知進退,懂規矩,從來不依仗自己的背景抬高自己,對待他人保持謙遜。比起一些所謂“富二代”以各種名義揮霍社會的財富,他沒有揮霍自己的才華和父輩為他鋪就的路,紮實走好每一步。

如今的父母們,很多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裡。可你有沒有問問自己,你的棍棒下面,有沒有為孩子的長遠未來的考慮?有沒有先看看鏡子裡的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