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方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很多意思,但一般是指人心,只有那麼點兒大,所謂“心處胸中方寸間”,也便有了方寸心的說法。民國時,很多軍閥都喜歡娶姨太太,但也有例外,白崇禧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婚姻生活雖曾亂過“方寸”,但夫人馬佩璋給“扭轉”了過來,兩人最終青絲白髮一生相隨。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一、20歲的馬佩璋,是桂林有名的美人

馬佩璋,1903年生於桂林,回族。出身於書香門第,肄業於桂林女子師範。父親馬健卿,母親駱氏。父親自幼飽讀詩書,是清末貢生,曾任湖南永明縣知事,民國初回廣西任興安縣縣長、廣西銀行常務董事等職,是桂林頗具名望的紳士。

20歲,一個如花似玉的年紀。20歲的馬佩璋,是桂林有名的美人,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品學才貌兼優。因此,上門說媒者很多。但馬健卿擇婿標準極嚴,且堅持要選個穆斯林,使真正合乎準女婿候選資格的人少而又少。最後,他看中了白崇禧,央人做媒,成就了一樁美滿姻緣。

1925年,馬佩璋與白崇禧成婚,這一年,馬佩璋22歲,白崇禧32歲。他們的兒子白先勇後來寫過一篇文章《我的母親馬佩璋》,述說一些有趣的細節:外公獨寵母親,是他的掌上明珠。據說母親未出閣時,馬大小姐的襟上便掛了一串鑰匙,開始掌家了,外婆坐在牌桌邊是不管事的。母親很年輕時就展現了她獨當一面、拿得起放得下、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白先勇說:“小時候,母親的祖母要纏她的足,母親腳痛便去踢祖母的房門,鬧得全家人依她為止。母親從小就是一個不甘受拘、絕不屈服的人,她讀過幾年私塾,可是舅舅說她不愛背書、不喜歡私塾那一套老規矩,後來母親又進了新式學堂桂林女子師範,還去參加學生遊行,她的奶孃提了水壺跟著她一起走,怕大小姐中暑。”

通過這些,不難看出,馬健卿教育孩子的方式:寵孩子,可以讓孩子破一些老規矩,但絕對不允許孩子放任自流。白先勇還說,馬健卿會看面相,覺得白崇禧做成一番事業,想把女兒嫁給白崇禧,即便如此,一切都是按照規矩來的。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首先是白崇禧族兄白崇臨為白崇禧與馬佩璋做“保親”牽線。雙方家長均滿意這門親事後,遂擇定吉日,婚禮按照回民風俗進行。因為婚禮時,白崇禧的母親年事已高沒有出席,幾天後白崇禧攜馬佩璋回鄉探親,拜見婆母,會見親戚。

白先勇說,那時候,當地還有哭嫁的習慣,新娘上花轎前,照例要痛哭幾聲表示捨不得孃家。馬佩璋卻哭不出來,原因是她剛吃完奶孃特意為她燉的一隻雞。“母親的四姑趕在後面掐了母親幾下,她還是哭不出來……母親一生不耐虛禮,從不做作,完全是個真情真性的人。也正是母親樂觀進取、勇敢無畏的個性,才經得起日後跟隨父親經歷驚天動地、一波又一波的歷史考驗。我們一家幾十口,母親是家中擎天一柱。”

這是一個兒子給予母親的刻畫,但分明是在馬健卿教育孩子的方式裡早就註定了的。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二、丈夫有了外遇,與第三者談判

婚後,馬佩璋為白崇禧先生下了兩個女兒:白先智和白先慧。1930年,白崇禧因作戰甚忙,難顧家室。同時為了躲避戰火,派部屬將馬佩璋及女兒送往香港居住。同年10月,白崇禧率部進入南寧,將盤踞在此其他軍隊趕出。其後,白崇禧清閒了下來,因夫人不在身邊,多少有些寂寞難熬,常常在深夜時,傳喚警衛人員來陪自己下棋、聊天。

有個叫許輝生下屬把這看到了眼裡,看出了長官的寂寞,從青樓裡為白崇禧找了幾個不三不四的女人,但白崇禧對她們並不感興趣。許輝生還不甘心,竟然想到了自己的未婚妻王氏,想派王氏去照顧白崇禧的飲食起居,消遣白崇禧的寂寞,以謀求自己升官發財,能有一個好前程。為了運作成此事,許輝生給王氏做了很多工作,聲稱王氏陪長官等於關心和愛護他,只有他做了大官,王氏將來才有幸福。

王氏是個傳統的女子,從心底裡講,不願去做這事兒,但又覺得許輝生是自己的未婚夫,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無法推脫,只好同意。白崇禧一見王氏,甚是歡喜,還說許輝生很體貼上司,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空間。考慮到每天前來向白崇禧報告事情的人較多,將王氏放在白崇禧居住的陸氏花園多有不便,甚至會造成不良影響,許輝生在陸氏花園附近找了一處豪華別墅,把王氏安排在了那裡。從此之後,白崇禧每晚有美女作伴,寂寞不再。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白崇禧與王氏同居了一段時間後,王氏有了身孕。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十分發達,只能待產。很快,王氏為白崇禧生下一個男孩,白崇禧非常高興,給孩子取名“黑仔”(白先道),對王氏更是悉心照顧。但是,白崇禧非常明白,即使保密工作做得再好,這件事遲早會傳到馬佩璋的耳朵裡。思來想去,覺得與其這樣隱瞞下去,還不如直接告訴馬佩璋,請她來處理。馬佩璋得知丈夫的風流韻事,心裡很不是滋味,但還是盡力剋制了自己,沒有同白崇禧大吵大鬧。這讓白崇禧大感意外,他說:“你是我夫人,你覺得怎麼處理合適就怎麼處理,我沒有干預的權力!”

見到王氏馬佩璋也沒有打罵,而是同王氏“談判”:把孩子留下來,給王氏一筆錢,讓她走人。王氏因是衝著未婚夫許輝生的前程而來的,沒有做過多糾纏,很快便答應了馬佩璋的條件。處理完了王氏的事情,馬佩璋與白崇禧達成口頭協議,對外永遠宣稱白先道是她是白崇禧的孩子,而不是王氏。她有容也有度地原諒了白崇禧的過錯,在讓白崇禧深受感動的同時,得到回心轉意。這件事後,長了記性的白崇禧與馬佩璋婚內再未鬧過任何婚外情。

有人說,這是馬佩璋與白崇禧婚姻生活裡不盡完美的一點,但婚姻生活總是磕磕絆絆,誰又能純粹保證自己不被磕絆著了呢?而馬佩璋與白崇禧也許正是因為這次磕絆才走到了最後,才有了白頭到老的幸福結局。他們一共有9個孩子,但一直對外說自己有10個子女。這些孩子在白氏夫婦的嚴格教育下,均學有所成,尤其是白先勇還成為了當代知名的華人作家。馬佩璋容下白先道,也是她給白崇禧和王氏的一種“度”。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三、去世後,對白崇禧的精神打擊很大

馬佩璋與白崇禧共同生活30多年,伉儷情深,老而彌篤。家庭生活的溫馨,對處於逆境中的白崇禧是一種很大的慰藉。馬佩璋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自打嫁給白崇禧的那一天起,她的日常生活變成了相夫教子,盡力做一個賢妻良母,不讓自己拋頭露面、愛慕虛榮的同時,對孩子們的管教極嚴,其中一條便是不管家中有什麼喜慶活動,從來不許上學的孩子請假。

做軍人的妻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馬佩璋嫁給白崇禧的1925年,沈榮光從湖南偷襲桂林成功後,下令全城戒嚴搜查馬佩璋,聲稱:凡捉到馬佩璋或報告其下落者,予以重賞。為此,他還派人搜查了白崇禧岳父馬健卿的家,擄走不少財物。馬佩璋逃到當時的道生醫院才躲過一劫。1927年,孫傳芳與白崇禧在南京附近的龍潭激戰,傳聞白崇禧陣亡,馬佩璋不信,在兵荒馬亂中穿越槍林彈雨尋找白崇禧,從上海一直找到南京。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後來,馬佩璋出逃就得帶上全家,有九十多歲的老奶奶,也有未滿月的小孩子,有一次,居然帶了80多個人逃往重慶。到臺灣後,白崇禧風光不再,日子過得很清貧,但一家團圓,倒是心平氣和地過了幾年家庭生活。白先勇回憶父母時說:“我父母關係很好,我父親是個性強悍的人,但是他謙讓我媽媽,吵架了,我媽媽撒點‘老嬌’,他就讓了。”這謙讓其實是被德行換來的一種尊重。

1962年12月4日,馬佩璋因高血壓症逝世於臺北一家醫院,終年59歲。老年喪妻,對於身處逆境中的白崇禧無疑在精神上是一大打擊。兒子白先敬後來回憶說:“母親開刀過世的,在床上過世的,一宣佈我母親死亡的時候,我父親血壓馬上飆到快兩百……從(母親)過世,我們回教三天就葬下去了,然後從過世走墳,就是說每天去走,埋下去以後走墳走了四十九天,爸爸沒有缺一天。”這其實是一種追憶和紀念,同樣是被德行換來的。

白崇禧的婚姻:也曾有過外遇,和別的女人生下孩子,請妻子來處理

結語:《孟子·告子下》中說,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意思是把一寸高的木塊放在高樓頂上,它就會比高樓還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個標準上進行比較,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其實,不亂方寸,方寸之木便可高於岑樓,而這並非一個錯誤的結論——方寸,其實是人心及其品格的養成,比岑樓更高。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有才有德豈不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