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都城,在中国大地上来回变迁。那么,这种变迁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是什么因素在底层发挥作用呢?

中国历代都城变迁的概况

我们先来看一张总图,这个图上我把当过古代主要王朝都城的地方都标了出来。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对这个总图的概述是:中国主要朝代的都城,都包含在以杭州为顶点,以北京和西安为另两个点的等腰三角形内。

先有这个总图的概念,下面我们来大致看看中国都城变迁的特点。

首先,在从商朝开始到东晋之前的两千年里,中国的都城一直在河南省与陕西省之间来回摆动。

商朝都城在朝歌。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朝歌在今河南省鹤壁市鹿台遗址附近。

随后周人灭商,都城迁到了镐京,就在今天西安市西南郊。

西周被灭后,周平王迁都河南洛阳,成为东周。

等到秦灭六国和东周统一天下后,都城定在了咸阳。

等楚汉相争结束后,汉朝定都长安;东汉则迁都洛阳,后继的曹魏、西晋也定都在洛阳。

这两千年里,中国都城的变换,就是在河南与陕西之间做来回往复运动。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其次,从东晋开始到元朝之前约一千年内,都城的变换开始在江浙、陕西和河南之间做三角运动。

东晋和南朝定都南京,之后被北方的大隋消灭,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国祚太短,很快被大唐替代,大唐仍然定都长安。

之后的五代,除了后唐定都洛阳之外,其他四朝都定都开封。

结束了五代十国乱局的北宋,依旧定都开封。

而随着女真金国的进攻,北宋被消灭,南宋则迁都杭州。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第三,从元朝开始后的六百多年时间,都城则主要在北京,不再变动。

元朝消灭南宋之后,定都北京。此次都城北移之后,基本不再变换。

明朝从群雄手中夺取天下赶走元朝之后,短暂定都南京,之后又迁都北京。

清朝入关后,就一直定都北京。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是什么因素在底层促使人们变迁都城?

据现在的研究,夏朝的都城其实也在河南,大致在今天商丘、禹州一带。后来的商朝虽然爱迁都,但该时期中华先人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活动。因为那里是一片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文明发展。

周人起源于西岐,在推翻商人统治之后,周人把都城定在了镐京。这个地方就在今天西安市的西南郊。关中平原从此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之后到秦汉隋唐时期,关中平原始终是政治经济、经济和人口的中心。

如前所述,都城在陕西河南之间变化,后来怎么又跑到江浙、跑到北京了呢?除了人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底层因素在发挥作用呢?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上图是中国地理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的研究结论。

用上图的气温变化曲线,我们再结合中国朝代和都城的变化来看一遍。

1、在商周之变时,恰好赶上一个短暂的气温急剧下降期。周人则走出山林,推翻了平原地带的商朝。

2、在东周后期,又有一次小幅度的降温,而中国发生的就是秦统一中国、楚汉相争。

3、到了东汉末年,又有一个剧烈的降温过程。此时天下大乱,一分为三,之后短暂归于晋朝,之后继续混乱,整个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都是气温在谷底的时候。

4、随后是一个问题上升期,中国终形成了隋唐盛世。

5、到了唐朝末年,气温开始下降进入冰期。此时就是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6、到了北宋后期,中国气候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低温期,这个长周期持续到清朝末年。与之相伴的就是北方草原的力量相继崛起。因为在寒冷气候之下,草原族群的生活更艰难,这加强了他们南下抢掠的意愿。

7、气温的小幅回升,迎来了明朝的崛起。而明朝末年气温骤降,又激发了草原力量的南下,清朝建立。

上面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人类大规模族群的运动明显受到气候周期的影响。每当气候变冷时,草原(或山林)民族因生活艰难,就开始向中原进发;而中原政权只有两种命运:要么被推翻,要么向南跑躲一躲。

在元朝之前,中原政权一般还能在南方躲一躲,比如东晋、南朝、南宋。但从元朝开始,因气候变恶劣的趋向很严重,因而人类族群之间的斗争也变得更激烈。因此中国两度出现了草原政权入主整个中国的情况,这在之前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个体、小群体的活动可能是随机的,但是随着我们把时间尺度放大、把族群规模放大来看,古代人类的活动其实真是受气候这个自然地理因素左右的。

比如,东汉中后期气温剧烈下降,此时草原匈奴南下。但因为无法撼动中原,一部分投降之后,剩下的一部分就一路西遁,一直行进到了欧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不断变迁,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发挥底层作用?

结束语

以中国历史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当一个族群(草原族群、山林族群)因为气温降低而面临无法生存的局面时,他们就向温暖的中原进发。最终外来族群和中原人民的斗争结果,决定了都城的位置。

这些都城变迁的范围,也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就在开篇所说的等腰三角形内。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王朝开始用人力来对冲气候的影响。比如多条运河的陆续开通,减轻甚至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气候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南方的物资可以通过运河运抵北方。在京杭大运河诞生之后,即使北京这种非常偏北的地方,也因为运河这个输血渠道,而使得定都北京成为了可持续的事情。

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超级影响,人是无法干预的。中国古代都城的选择,无一不受到气候这一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今天的原创首发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