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特約撰稿人 / 山貓


你們眼裡的慫,是中年基層醫生心底的痛。


“慫”,在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引申為軟弱無能。


最近一部迅速火起來的國產連續劇《我是餘歡水》,主人公餘歡水的前半生,差不多可以這個字概括。


單位混得不好、家庭地位不高、社會價值幾乎沒有……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有評論說,餘歡水式的小角色,就是現實生活中每個“跪著”生活的我們!


反觀絕大多數生活在基層的中年醫生,領著一份不多不少僅供溫飽的工資,扛著一家老小吃穿住行的所有開支,似乎也有那麼點餘歡水的味道。


此刻,你是否也被一個聲音不停敲打:


你啊,可真慫!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一、領導眼裡的慫


“小楊同志,當年咱單位可就你一個正經大學畢業回來的,現在十多年了,和你差不多年紀的要麼去隔壁鎮當院長了,要麼也是主治、副高了。你這普通公衛醫生的身份是不是也得換換了?”


“現在年輕人可個個比你有幹勁,關鍵時刻你別再慫了。”


領導說的話,倒是不假,可他漏掉了一個細節。進單位不到3年,公衛科室一直缺人,為了幹出成績,我一個學臨床的自告奮勇去了公衛科支援,沒想到這一干就是十多年,幹順手了也就離不開了。


這幾年晉升機會不是沒有,基本上決定權不在於自己,所以索性踏踏實實做公衛,啥也沒顧上。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二、同學眼裡的慫


“老楊啊,什麼時候考慮在城裡買套房?也把老婆孩子都接上來住,各方面條件都好點,咱們同學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你當年可是我們班班長,不能慫!”


在城裡開了幾家連鎖診所的老金在同學聚會上又開始日常“表演”了,說完還不忘抬起胳膊,有意無意地露出自己那塊鑲著鑽的名錶。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三、妻子眼裡的慫


“別人家老公一個月掙好幾萬,你呢?一年到頭還不及別人的零頭。實在不行,咱也學學人家老金,下海吧。“


“我可不想一輩子過得這麼慫。”


看著她滿臉的疲憊和鬢角開始冒出的白髮,我也開始心疼這個操持完家務還必須操持我的家庭主婦。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四、兒子眼裡的慫


“我同學的爸爸都是局長、院長各種長,開家長會老在我面前耀武揚威。爸爸,你什麼時候能高升啊?我也想哪天在同學面前牛氣一回。“


“爸爸,你不會慫的,對吧?”


兒子這句話,我半天接不上來,只能無奈地摸了摸他的頭。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五、患者眼裡的慫


基層做公衛收入不高,但我一直堅信這是一份大健康事業,也是未來的趨勢,我們做的事未來一定會體現價值,但即便如此,還是會受到冷遇和不解。


“光送服務不送藥,算不上真正的實惠。以後沒送藥的活動,就別通知我來了。服務再好,也沒大醫院的大夫醫術高明。”


“就你們科室那幾個醫生,又不會治病,太慫了。”


陷入中年危機的我們,面對來自生活各個方面的壓力,我們的隱忍和堅持真的就是認慫嗎?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你們眼裡的慫,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處的痛。


我和大部分處在中年危機的基層醫生一樣,也曾在無數個寂靜的夜晚,深刻檢討自己:這些年,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的那樣,一路慫著過來的?


中年基層醫生,真慫?


儘管猶豫過也抱怨過,但每當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我又開始一遍一遍地說服著自己:


我們中年基層醫生

一點也不慫!


沒有高收入

面臨高風險

居民的口碑是我們最好的名片


沒有新機遇

我們願意等

國家的政策是指引未來最好的風向標


沒有“假”包裝

我們真實力

大家的肯定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動力


中年基層醫生並不是沒有幹勁,只是身上揹負的壓力有點多,我們需要家人的理解,患者的支持,朋友的安慰。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一群老實肯幹的基層醫生朋友,請多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勇敢,努力、向前,並告訴他們: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