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特约撰稿人 / 山猫


你们眼里的怂,是中年基层医生心底的痛。


“怂”,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引申为软弱无能。


最近一部迅速火起来的国产连续剧《我是余欢水》,主人公余欢水的前半生,差不多可以这个字概括。


单位混得不好、家庭地位不高、社会价值几乎没有……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评论说,余欢水式的小角色,就是现实生活中每个“跪着”生活的我们!


反观绝大多数生活在基层的中年医生,领着一份不多不少仅供温饱的工资,扛着一家老小吃穿住行的所有开支,似乎也有那么点余欢水的味道。


此刻,你是否也被一个声音不停敲打:


你啊,可真怂!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一、领导眼里的怂


“小杨同志,当年咱单位可就你一个正经大学毕业回来的,现在十多年了,和你差不多年纪的要么去隔壁镇当院长了,要么也是主治、副高了。你这普通公卫医生的身份是不是也得换换了?”


“现在年轻人可个个比你有干劲,关键时刻你别再怂了。”


领导说的话,倒是不假,可他漏掉了一个细节。进单位不到3年,公卫科室一直缺人,为了干出成绩,我一个学临床的自告奋勇去了公卫科支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干顺手了也就离不开了。


这几年晋升机会不是没有,基本上决定权不在于自己,所以索性踏踏实实做公卫,啥也没顾上。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二、同学眼里的怂


“老杨啊,什么时候考虑在城里买套房?也把老婆孩子都接上来住,各方面条件都好点,咱们同学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你当年可是我们班班长,不能怂!”


在城里开了几家连锁诊所的老金在同学聚会上又开始日常“表演”了,说完还不忘抬起胳膊,有意无意地露出自己那块镶着钻的名表。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三、妻子眼里的怂


“别人家老公一个月挣好几万,你呢?一年到头还不及别人的零头。实在不行,咱也学学人家老金,下海吧。“


“我可不想一辈子过得这么怂。”


看着她满脸的疲惫和鬓角开始冒出的白发,我也开始心疼这个操持完家务还必须操持我的家庭主妇。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四、儿子眼里的怂


“我同学的爸爸都是局长、院长各种长,开家长会老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爸爸,你什么时候能高升啊?我也想哪天在同学面前牛气一回。“


“爸爸,你不会怂的,对吧?”


儿子这句话,我半天接不上来,只能无奈地摸了摸他的头。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五、患者眼里的怂


基层做公卫收入不高,但我一直坚信这是一份大健康事业,也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做的事未来一定会体现价值,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受到冷遇和不解。


“光送服务不送药,算不上真正的实惠。以后没送药的活动,就别通知我来了。服务再好,也没大医院的大夫医术高明。”


“就你们科室那几个医生,又不会治病,太怂了。”


陷入中年危机的我们,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我们的隐忍和坚持真的就是认怂吗?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你们眼里的怂,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痛。


我和大部分处在中年危机的基层医生一样,也曾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深刻检讨自己:这些年,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一路怂着过来的?


中年基层医生,真怂?


尽管犹豫过也抱怨过,但每当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又开始一遍一遍地说服着自己:


我们中年基层医生

一点也不怂!


没有高收入

面临高风险

居民的口碑是我们最好的名片


没有新机遇

我们愿意等

国家的政策是指引未来最好的风向标


没有“假”包装

我们真实力

大家的肯定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动力


中年基层医生并不是没有干劲,只是身上背负的压力有点多,我们需要家人的理解,患者的支持,朋友的安慰。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群老实肯干的基层医生朋友,请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勇敢,努力、向前,并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