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

才子郁达夫和“杭州美女“王映霞的爱情悲剧令世人唏嘘不已,人们在慨叹惋惜之时却往往忽视造成悲剧的根由,那就是,藏在“西装革履”下一夫多妻的男权思想和雄性荷尔蒙的冲动。

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接受,在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同时,又以所谓爱情的名义追逐异性,既想拥有旧式的安稳平静,又想满足本能的需求,当虚伪的“西式人性”外衣被剥下后,裸露的是卑劣的自私。

才学堪匹郁达夫的孙荃,亦得丈夫赏识,为何得不到“琴瑟和鸣”的待遇?

孙荃是郁达夫的原配夫人,由他的母亲选定,完全符合“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标准。孙荃本名叫孙兰坡,字潜媞,孙荃一名是郁达夫赠给她的号。赠号完全是因为郁达夫发现未婚妻颇具才情,肯定她诗文上的造诣。初次见面,眼里的孙荃既没有令他一见钟情,也没有让他大失所望,正如他书信所言:

“与未婚妻某相见,荆钗布裙貌颇不扬。然吐属风流,亦有可取处。”

之后,回日本继续学业的郁达夫,也经常与未婚妻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相互切磋点评。对未婚妻的才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后,郁达夫甚至认为孙荃的诗词与自己的诗词水平几乎不相上下。这期间,郁达夫和孙荃也常常通过诗歌,表达浓烈的相思离别之情,可以肯定,相互欣赏和爱好一致,他们精神上的沟通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那问题又到底出在哪儿呢?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与孙荃及龙儿

1.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知识分子,虽然“西装革履”,但仍然还戴着封建传统习俗的“瓜皮帽”

在西方现代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郁达夫这一代觉醒的知识分子身处新旧交替、中西混杂的夹缝里,面对爱情和婚姻问题,往往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他们一方面向往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摆脱旧传统的桎梏而不得不妥协,甚至自身仍留恋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对郁达夫而言,出于孝道,他应该尊母之命与孙荃完婚;出于未剔除干净的男尊女卑的旧思想,他却牺牲孙荃的自尊,以不办婚礼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旧式婚姻的不满。可以想象,他之所以妥协,除了孝道,还有就是希望在满足母亲的愿望后,他还可以继续去寻找所谓的爱情。

接受的是西式文明的熏陶,而血液里却残存了旧式文人的基因。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让郁达夫内心痛苦别扭,也给孙荃未来的婚姻生活种下了悲剧的种子。这种矛盾和痛苦,在作家1924年写的书信体小说《茑萝行》里,有过真实的记录。而他的成名作《沉沦》,则是对这种无法摆脱的矛盾痛苦的延展和深化。

我甚至有这样的猜测:屈服于封建包办婚姻产生的逆反心理,让郁达夫完全忽视了对未婚妻曾经有过的感情或爱恋。如果象老戏里的才子佳人一般,双方在某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偶遇上,因诗文唱和、惺惺相惜而生爱,那郁达夫和孙荃的婚姻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当然,这样假设只是出于对孙荃的同情,现实却不会跟任何假设妥协。以今人的视角来观察,孙荃的悲剧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幸,还不如说是时代的不幸!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王映霞

2.与孙荃分居,再娶王映霞,除了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难道就全然没有雄性荷尔蒙冲动下卑劣自私的因素?

孙荃的才学确实能让郁达夫佩服和欣赏,以致于在他们的诗词唱和中,郁达夫也情不自禁写出了浓情蜜意的相思句:

“故里逢君月正弯,别来夜夜梦青山。相思倘华夫妻石,汝在江南我玉关。”

也许一开始,在遗憾之余郁达夫就已经把孙荃当做了爱情路途上的一个“驿站”。他的遗憾是孙荃缠足,深受《烈女传》《女四书》等旧观念影响,与自己在日本所见的现代女性相比,太旧式老套,尤其不可忍的是“貌颇不扬”。

由此看来,无论古今,男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男人们,大多摆脱不了“外貌协会”的控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么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哦!

当见到号称“杭州美女”的王映霞时,郁达夫完全就被这个丰满、窈窕、肤白、高鼻、大眼且接受新式教育的姑娘迷住了。与妻子孙荃比较,王映霞落落大方、热情活泼,既自然健康又具学识教养,是那种受过西式教育的男人向往的“长着希腊式鼻子”的东方美女。

王映霞的美貌和谈吐对郁达夫来说有着摄魂夺魄的力量,他不顾自己已婚男人的身份,开始了疯狂的爱情追逐。整个过程完全落入古今中外所有不寻常的文人爱情的俗套,无非是一波三折,几经磨难,终成眷属。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与王映霞

如果这段爱情故事能够一路顺风地演绎下去,能够天长地久、白头到老的话,我倒是相信了他们纯真无邪的爱情;但是过了风花雪月的眩晕期后,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郁和王的爱情风波骤起,其婚姻的韧性反倒远远不如郁和孙的婚姻。

缺乏韧性的婚姻,也不是真正爱情下的结果,它只是人欲之水上的浮萍,欲望退去之时,就是浮萍涸竭而亡之日。瑕不掩瑜,郁达夫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人品和作品都是伟大的,但我不想像其他的评论者那样,因为是喜欢的作家就去找一大堆理由为其开脱,那不公平,也不真实。

如果偏要找些替罪的,我倒是想怪罪任性的雄性荷尔蒙,是它的无视家庭责任担当的自私惹的祸!

不管是冷水里的婚姻还是沸水里的婚姻,郁达夫两次婚姻的结果完全一样,“琴瑟和鸣”仅仅是写在门楣上的婚礼祝福语

一夫多妻,是解放前残余封建婚姻制度下男人们的“福利”,即便当时代表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们亦难以免俗。

家里放一个结发妻子,外面另有一个同居相爱的妻子,这种奇怪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不独郁达夫,我国近现代很多文化名人的婚姻都有与之类似的情形,比如鲁迅、郭沫若等。他们自然是各有各的苦衷与幸福,而郁达夫的前两次婚姻都没有收获到“琴瑟和鸣”的甜蜜。

针对郁达夫的婚姻情况,我有个貌似不恰当的比喻,冷水里的婚姻和沸水里的婚姻。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孙荃

1.冷水里的婚姻

郁达夫与孙荃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浸在冷水里,准确地说是泡在温水里。从他们婚前应和的诗词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还是有温度的,至少烧到了温吞水阶段。

看看孙荃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人,风霜牢落有谁亲。纵然欲试心中事,其奈阳关少故人。”

“年光九十去难留,怜尔杨花逐水流。海上仙槎消息断,雪花满眼不胜愁。”

再看看郁达夫的诗:

“谙尽天涯漂泊趣,寒灯永夜独相亲。看来要在他乡老,落落中原几故人。”

“何堪岁晏更羁留,塞上河冰水不流。一曲阳关多少恨,梅花馆阁动清愁。”

诗歌一唱一和,深情而凄婉,满满的离恨别愁。读了这些诗,有谁会怀疑他们之间缺少温暖呢?

回国后,郁达夫谋职不顺利,工作无着落,生活的压力让他觉得妻子成了负担,稍有不快就向妻子发泄;而作为旧式女性的孙荃温和柔顺,只是一味地忍受他的辱骂,完全将自己放在了出气筒的位置上。到此时,他们婚姻的温吞水也就完全冷却下来了。

孙荃是新旧过渡时代的牺牲品,虽是旧时乡间大户人家出生的才女却没有任何谋生能力,作为郁达夫不爱又不得不爱的女人,处在这样尴尬的位置,她只得逆来顺受。直到1978年去世,她一生都是郁达夫名义上的妻子,她和孩子也一直受着郁达夫的供养。

冷水里的婚姻虽然缺少温度,但水却不会干涸。事实上,郁达夫心里一直有结发妻子的位置,而孙荃也真实地付出了一生的等待和温情!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与王映霞

2.沸水里的婚姻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关系,在爱情烈焰的狂热烧灼下升温迅速,遂成沸水。自视甚高的郁达夫俯下身姿,写了无数滚烫的文字献给他心中的女神,从下面他情书里所附的这首小诗就可以体会到那灼人的温度:

“朝来风色满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笼鹅家世旧门庭,鸦凤相随自惭形。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在爱情表白的狂轰滥炸下,郁达夫最终抱得美人归。但纵然做了富春江上的神仙侣,也得要食人间烟火,婚后不久,郁达夫嗜酒的老毛病现了原形,矛盾由此产生。

受过现代教育,女权意识早已觉醒的王映霞是不能忍受丈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郁达夫与孙荃断不了的关系让她觉得委屈,郁达夫没履行与结发妻子离婚的诺言,更是让她对郁达夫感到不信任。矛盾升级,裂痕加大,自然就疑心生暗鬼。郁和王在相互猜疑中,最终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

好友郭沫若曾为郁达夫夫妻矛盾居中调停过,亦未挽回这段传奇式的婚姻。依据他的判断,造成婚姻悲剧的原因是郁达夫太多情,却又像妇人那样多愁善感并且疑心太重。但我却不以为然,觉得郭公的言论有些护短,我认为造成这出婚姻悲剧的根本所在是:郁达夫在两个女人间玩平衡,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得到。


郁达夫:一夫二妻,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郁达夫与创造社同人

郭沫若在批评郁达夫违背常理外扬家丑时说的话,倒是准确地触碰到了悲剧的根源:

“暴露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暴露自己的爱人?这爱人假使是旧式的无知的女性,或许可无问题,然而不是,故所以他的问题弄得不可收拾了。”

郭公的话真“毒”,一言道尽郁达夫两个女人的状况!孙荃是旧式女人,而王映霞不是。旧式女人是郁达夫厌弃的,可新式女人他又驾驭不了,求仁得仁又何怨!

沸水里的婚姻看似轰轰烈烈,水却在超负荷的热情里枯竭干涸。鱼和熊掌都想占有的爱情注定鸡飞蛋打!

结语

郁达夫是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伟大作家,在南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后来被汉奸出卖,遭日本宪兵暗杀尸骨无存。虽然在婚姻经营上他是惨败者,但是在坚守民族气节上他是胜利者,他再次竖起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坚硬骨头的旗帜。由此来看,他与文风迥异的鲁迅先生结为莫逆之交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