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金牛|信箱

点击“蓝色”关注

掌上金牛

倾听金牛|信箱
倾听金牛|信箱

迫不及待地拆开,几乎每封信

都要读几遍。那个时代

最美好最温馨的话语,都在信里

······

倾听金牛|信箱

▽点击收听▽

倾听金牛|信箱

信 箱

诵读:赵明昊

倾听金牛|信箱

每天都要把它打开看看

里面不是空空的,就是塞满了广告

偶尔有报社、杂志社寄来的邮件

或一张汇款单

倾听金牛|信箱

以前我没有信箱,常去收发室取信

倾听金牛|信箱

以前常给我写信的人

我的父亲,我最要好的朋友

都去了天堂

倾听金牛|信箱

也许有一天,我会惊喜地发现

信箱里,有一封来自天堂的信

倾听金牛|信箱

诗意的人

倾听金牛|信箱

中学教师,成都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摘》、《作家周刊》特聘专栏作家,已发表作品千余篇(首)。

倾听金牛|信箱

朗诵:赵明昊

金牛区新闻中心

《金牛新闻》、《法治金牛》主播

倾听金牛|信箱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中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描绘的从前,时间呈现的方式是如此悠然而缓慢,连书信中的一声问候都在漫长的等待中显得弥足珍贵。

倾听金牛|信箱

通信,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书抵万金”正是对其重要地位的最好诠释。在那个“寄书常不达”“家书到隔年”的时代,一声“有信来了”曾牵动多少惊喜。

一起来看看古人的书信笔迹:

倾听金牛|信箱

苏轼写给季常先生的《新岁展庆帖》,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黄州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倾听金牛|信箱

这是一封民国时期军事高官的老书信,手迹出自嘎达梅林。虽残破的信纸,文字却仍清晰可见。

倾听金牛|信箱

鲁迅信札

在那些没有手机电脑,没有键盘、更没有智能拼音输入法的时代,想说的话语、表达的情感都自笔尖流出,再琐碎的事对他们而言好像都不是小事,写信让一切显得庄重。

倾听金牛|信箱

黑龙江卫视有一档《见字如面》的读信节目。隔着时间和空间,我们与写信人见字如面,感受着他们的爱恨悲欢。信件成了打开历史与人性的窗户。

倾听金牛|信箱

何冰读郁达夫写给“北漂”文艺青年沈从文的信

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观众感受着辛亥革命当年,郁达夫对彼时中国社会诸多不公的悲愤。

在节目现场的朗诵中有一封是林徽因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在英国期间,16岁的林徽因受到浪漫诗人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心有所动。而此时徐志摩与张幼仪仍为夫妻。痛苦之中,林徽因写下了这封信。

倾听金牛|信箱

林徽因与徐志摩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只是信的结尾她又写道,“我又真的收回了留在你生命里的一切了吗?……我说不清。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关正文谈读此信的感受是,可以从中看到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矛盾与决绝。

倾听金牛|信箱

信息化高速前进的今天,纸质信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大都通过键盘和屏幕传达。

我们每天发无数条微信,写很多微博,发很多朋友圈,打很多字。在这个快的让人窒息的传播时代,我们似乎已失去写信的能力。

倾听金牛|信箱

你有多久没写信了?

你还记得上一次写信,是寄给了谁?

还记得那些在堆满作业的自习课写出来的信吗?那些满心期待又小心翼翼寄信的日子,不时有一声问候躺在自己桌上的日子。

那些歪歪扭扭的笔迹、见字如面的信息、手指划过信笺的温度,让人怀念。有人惦记的感觉,多么温暖。

与短信、电邮不同,书信仿佛带着某种特殊的使命,完成人们对仪式感的追求和深度交流的渴望:纸,笔,信封,邮票,都是精心准备;书写,投递,等待,阅读,都被认真对待。

“感觉在制造一份即将被人传送的经文。”

倾听金牛|信箱

也许正如刘同所说,“你若不忙的话,可以多给我写信。说说你的生活。电话打完就忘记了,信还可以来回多读几遍。”

相信伴随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信函,绝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去。它不仅蕴含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内涵,也寄托着人们情感的温度与力量。

愿你永远保有写信这种笨拙而温柔的能力。

慢下来,去写一封信

倾听金牛|信箱

做到不同,比做到最好,更有意义。

追寻理想化声音维度

我们的步履从未停止

倾听金牛|信箱

策划、负责人:小静

若你喜欢朗诵

欢迎你到倾听金牛

作品一经采用

还有奖品及奖金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028-877054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