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1934年8月12日,泉城济南刚刚下过大雨,道路虽然泥泞,但雨后的湿润天气给人们带来凉爽。晚上,在山东高级中学教书的李守章和妻子汪钦曾(汪蓁子)吃完饭,正在家里闲暇无事,忽然有人扣门,李守章打开门一看,竟是多年未有来往的郁达夫和王映霞。这大大出乎夫妻二人的意外,也感到非常兴奋。看到郁达夫还是老样子,清癯而不过于消瘦。王映霞则比在上海时虽胖了一些,但端庄秀丽不减当年。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和李守章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1925年郁达夫在武昌师范大学任教,李守章是该校国文系学生。当时郁达夫29岁,李守章20岁,两人相差不到10岁。虽是师生关系,却因年龄、志趣等原因成为好朋友。他们闲暇时间经常到长湖边散步,登黄鹤楼,访归元寺,寻古琴台,在鹦鹉洲酒家开怀畅饮,无所不谈,友情非常融洽。郁达夫购书成癖,在他的宿舍里,堆满了中外书籍和成箱的啤酒。一边喝啤酒,一边随意畅谈成为二人美好的回忆。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李守章

1928年春夏之交,回到南通老家的李守章因被认定为“赤色分子”而无法生存,便应田汉之约到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工作。因郁达夫此时在上海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就为李守章租赁房屋,安排包饭,并将他的《哑钟的破碎》、《秋之汐》等小说推荐到《雨丝》、《奔流》等杂志发表。他们两个还和往常一样,一到夕阳西下,便来泰威坊弄堂口的一个小酒店,约李守章还有好友、左联作家夏莱蒂一块儿饮酒,多谈论关于文学创作和翻译等问题。

1929年郁达夫到安庆的安徽大学任文科教授,李守章由夏莱蒂介绍到淮阳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开始了北方八年的粉笔生涯。1930年夏,他被台静农介绍到北平“翊教女子中学”教国文。1931年暑假到济南求职,通过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王祝晨(民国初期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的关系,先后在省立一师、省立高中任教。由于当时郁达夫、李守章在事业上都不如意,也就没有再见过面。这次两人在济南相见,已是五年以后了。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王祝晨

济南是郁达夫匆匆而过的地方。之前,他在青岛游历,主要游览了崂山,并认为崂山之胜处,系在东海上之白云洞、华严寺、黄山、青山、明霞洞一带,并打算他日以海船去游。

但当郁达夫看到这座海边之城停满了外国舰队,就“感到头昏脑涨”,想在这里避暑,多看一点书,做一点事情的愿望消沉下去,结果在青岛一个月,一个字也没有写成,甚至一本书也没有读完,就在新秋微冷的时候,坐上列车沿胶济铁路北上了。

郁达夫乘火车从东到西穿越齐鲁大地,窗外景色亦引发其怀古之思:

由青岛去济南的道上,最使我感到兴奋的,是过潍县之后,到青州之先,在朱刘店驿,从车窗里遥望首阳山的十几分钟。伯夷叔齐的古迹,在中国原有好几处,但山东的一角孤山,似乎比较有趣一点,因为地近田横岛,联想起来,也着实富于诗意。

时逢乱世,郁达夫不忘借古讽今调侃自己:

洁身自好之士,处到了这一种乱世,谁能保得住不至饿死?我虽不敢仰慕夷齐之清高,也决没有他们的节操与大志,但是饿死的一点,却是日像一日,尽可以与这两位孤竹国的王子比比了。

车过首阳山之后,郁达夫对一座荒山上的一个野庙非常感兴趣,脸上呈现出敬意,车已经走得走出很远了,他还将头探出窗外,久久凝视。

8月12日,郁达夫一家在乘火车西行十一小时后,于傍晚六时到达济南,下车后直接去拜访了李守章。他们一见如故,但谈话不多。郁达夫说从青岛来,还将去北平,只是路过济南,不会耽搁很久。当晚约定第二天游览济南几个著名的去处。离开李守章家,郁达夫一家宿于平浦宾馆,宾馆内臭虫蚊子极多,他们几乎一夜未眠。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趵突泉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李守章夫妇已经雇好人力车。李氏寓所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南上山街一带,离趵突泉很近,他们就先来到趵突泉。只见泉水涌起很高,感觉“趵突”二字很形象。由于周围是小商小贩很多,人声嘈杂,所以没有久留。本来郁达夫还想去看珍珠泉和李清照读书处,由于李守章对地理位置不熟悉,时间又紧迫,就没有去成。后顺路来到金线泉,看到泉内冒上许多泉线,真似缕缕金线。接着去了黑虎泉,看到黝黑的虎头已经破损不堪,沿着丛生的青苔,从虎口喷出泉水。郁达夫看到南面山崖杂草丛树,感觉景色颇佳。逗留了一会儿后,他们又来到千佛山下,爬到半山腰,清风徐来,郁达夫顿感到溽暑全消。他向北凭眺鹊华二山,中间的泺口黄河铁桥清晰可见。李守章告诉他,黄河从此东流到海,就再没有山了。此时,郁达夫听着春秋齐晋交战此处,齐师败绩三绕华不注的典故,遥望远方,心情爽朗而愉快。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金线泉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黑虎泉

中午回到城中,李氏夫妇做东,在院西大街一家较大的江浙餐馆用餐,专门点了济南的三大名吃来招待郁达夫夫妇。有从养在餐馆小水池子里当场捞出烹饪的黄河鲤鱼,有用大明湖特产的蒲菜煮的清汤,还有用小清河岸边出产的青稻米做的米饭。这顿午饭郁达夫吃的很满意。饭后乘船游览了大明湖的历下亭、张公祠、铁公祠、北极阁等处。当时,大明湖为种植菱藕的私人湖田分割,中间畛界纵横,湖面不清,李守章找到一处能够看到千佛山倒影的地方,指给郁达夫看。李守章还把姑丈顾怡生游此题写的“影影南山倒入湖,天然写出不曾诬,蔡家父女空腾笑,崇实还虚博士胡”的诗句背给郁达夫听。郁达夫亲见了佛山倒影,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

只教在历下亭的后面东北堤旁临水之处,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便了了可见,可是湖景并不觉得什么美丽。

人物|郁达夫眼中的济南: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

只有蒲菜、莲蓬的味道,的确还鲜,也无怪乎居民的竞相侵占,要把大明湖改变作大明村了。就在这一天的晚上,我们离开了李清照、辛弃疾的生地而赶上了平浦的通车,原因是为了映霞还没有到过北平,想在没有被人侵夺去之前,去瞻仰瞻仰这有名的旧日的皇都。

郁达夫一心还是想着故都北平。当天傍晚,就坐五点零五分的特快过黄河北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