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先生:如此方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馬一浮先生:如此方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昔張橫渠先生有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教諸生立志,特為拈出,希望豎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的做一個人。須知人人有此責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諉卸,自己菲薄。此便是“仁以為己任”的榜樣,亦即是今日講學的宗旨,慎勿以為空言而忽視之。……

蓋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善端即復,則剛浸而長,可止於至善,以立人極,便於天地合德。故“仁民愛物”,便是“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為心,人心以惻隱為本。孟子言四端,首舉惻隱,若無惻隱,便是麻木不仁,漫無感覺,以下羞惡、辭讓、是非,俱無從發出來。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聖人吉凶與民同患,未有眾人皆憂而己能獨樂,眾人皆危而己能獨安者,萬物一體,即是萬物同一生命。……今人心陷溺,以人為害天賦,不得全其正命者,有甚於桎梏者矣。仁人視此,若瘡痏之在身,疾痛之切膚,不可一日安也。故必思所以出水火而登袵席之道,使得全其正命。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學者立志,合下便當有如此氣象,此乃是“為生民立命”也。……

為往聖繼絕學。此理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但因人為氣習所拘蔽,不得理會,便成衰絕。其實“人皆可以為堯舜”。顏子曰:“舜,何人也哉?予,何人哉?有為者亦若是。”學者只是紐於習俗,不知聖賢分上事即吾性分內事,不肯承當。故有終身讀書,只為見聞所囿,滯在知識邊,便謂已足,不知更有向上事,汩沒自性,空過一生。……故學者立志,必當確信聖人可學而至,吾人所秉之性與聖人元無兩般。……學者當知聖學者即是義理之學,切勿以心性為空談而自安於卑陋也。

——馬一浮先生《泰和會語•橫渠四句教》

馬一浮先生:如此方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